昨天,一幅现代国画大师陈半丁的《孤山探梅图》亮相本报第39期鉴宝活动,引起了专家的惊叹。
同安人蔡先生带来的一幅国画才打开一个角,眼尖的专家就兴奋地惊呼起来。这幅画描绘的是有“梅妻鹤子”之佳话的北宋诗人林和靖牵着一名童子在深山中踏雪赏梅的情景。这幅画用色淡雅秀润,意境与古人不同,古人常以一枝孤梅来表达凄清、冷傲的心境,而陈半丁的这幅画却是梅花繁盛,画家对春意的憧憬和热情向往跃然纸上,画面呈现着温馨的气氛。这幅作品是蔡先生当老师的父亲留给他的,可惜的是他并不了解父亲当初怎样得来这样一件宝贝。得知自己手上的画作是出自名家的手笔,蔡先生自然十分开心。
据专家介绍,陈半丁(1876-1970)与齐白石亦师亦友,齐白石对陈半丁的艺术造诣评价甚高,还将自己的三子齐良昆拜于陈半丁门下。陈半丁名陈年,浙江绍兴人。20岁时到上海,后拜吴昌硕门下。40岁到北京,曾任北平国立艺专中国画教授。在文革中,陈半丁对“反右”、“大跃进”有过尖锐的批评,因此招到打击和迫害,在含恨中离世。陈半丁最擅长画花卉,能兼采明清各家花卉画法而独树一帜。他的山水画风源自石涛,笔墨沉雄有致。据了解,陈半丁的画目前的市场行情是大幅的精品在10万元以上,一般作品在1万到4万元之间。
昨天的鉴宝活动还出现了一个亮点——不少参鉴者带来各种各样的民俗用品,让这场鉴宝活动成了“民俗大观”。小张带来的是一件舶来品——近代洋瓷盒,盒盖上印着英国女王的头像,上面印的一圈英文字表明这东西是安装假牙时用的粘合材料,制造于伦敦;小黄拿出的是一盏造型比较独特的清晚期油灯,这铜制油灯有上下两个油盏,底部还刻有“泉和”的商号和“包换”的字样;小黄的一件民国漳窑青花花卉筷筒也颇有趣味,虽然胎釉都比较粗,但筒身还“庄重”地印着“漳州定威北路陆广盛督造”的字样,专家说,古代瓷器上很少有这样详细具着地名人名的,它一方面说明制造者有比较强烈的广告意识和信誉意识,一方面说明这种东西以前在农村可能算是比较好的东西;喜欢跑农村收东西的老张这回又从龙海收来一件精致的民俗品——民国凤纹皮首饰盒。
专家介绍,这些民俗用品虽然经济价值不高,但这些祖辈用过的东西让人们备感亲切,不由得生发怀古幽情。(海峡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