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都艺术家杨光远其人其画
■洪巧俊
当春灯高挂,桃符换彩,外面的春风已把人们陶醉在一片迎春的热闹之中时,在古城潮州的偏隅却是另一番情景:“凌波仙子”的缕缕清香,沁人心脾,从“顽石斋”里传来了陶埙乐曲《苦道行》,那悠扬、凄楚、思古幽静的乐韵像一条时空隧道,似乎把你带进了千百年前莘莘学子寒窗苦读的那种场面。顺声而去,一位“书生”一边哼着《苦道行》里的曲调,一边描绘着他的“大好河山”,那种如痴如醉、聚精会神让人感动。这位“书生”模样的人不是别人,就是广东省潮州市陶瓷艺术家杨光远。
江南水乡历来是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杨光远告诉我,他的家乡一带也是有名的水乡,从童年到成年,一直没有离开过。他用青花笔墨,描绘了一幅《水乡情结》,以寄托一种思乡情绪。桥梁是一种乡绪,《水乡情结》里有座古老的拱桥,连着两边的村寨,河流穿越村庄奔向大海,村前屋后是杨柳依依、古树林立。远山大海以淡墨干笔作面皴,笔触开阔疏朗,显示出清逸深出的韵致,从而增强了全画的纵深感及空间感。
在《天涯共此时》中,一种思乡愁的情绪跃然于瓷盘上。画面中,天上是一轮圆月,陡峭山峰下的大海有一艘小船,船头站着离乡的墨客,他仰望天空……杨光远告诉我,这是他在饶平柘林采风时构思的一幅作品,他站在大海岸边的高山上,眺望对岸的台湾,“隔海相望,何日团圆?”寄托着作者爱国爱乡的高尚情怀。作品融合了前人的泼墨、凝练、写意之法,并结合写生,用感情驾驭笔墨,以笔墨抒发感情的传统,形成了强烈的个性,缘物抒情,借题发挥,显露出高山风骨的性格。
《半山风雨半山山晴》是杨光远釉下青花系列三件套《山川颂》中的一件,作品笔墨浓重、刻画细腻,图中显示出高山峻岭、岩石陡立、云雾缭绕、飘渺无际。瀑布飞流三千丈,气势磅礴,惊心动魄。一老者手拿拐杖,站在飞流瀑布的对面,惊叹于这大自然的壮观场面。作品严谨精到,山石用湿笔皴染,笔意挺健。整幅画构图繁复,气势宏大。
杨光远往往以诗意为题进行创作,摘取诗中一二句,加上他本人对诗意的理解,而变成瓷画。《远村》就是依唐代诗人温庭筠的诗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之意而作。画面上,晓月凄清,山寒水冷,一老者骑骡子从桥上走向茅店。画面用浓重的笔墨勾画出山的突兀和怪异,让人联想起行客的艰难启程。也让我想到了明代唐寅的《骑驴归思图》上的自题诗:“乞求无得束书归,依旧骑驴向翠微。满面风霜尘土气,山妻相对有牛衣。”杨光远的这幅作品有唐寅的画风,“画法沉郁,风骨奇峭”,他用笔苍浑、老辣,用墨层次丰富,体现了深厚的绘画功力,且使用较多的渲染手法,以达到较高的艺术效果。
为了弘扬潮州文化,杨光远创作了《千年潮魂》。潮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古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美称,凤城中原有牌坊几十座,甚为壮观,却因历史原因全被拆除,当他从《潮州日报》看到华侨纷纷捐款修复古牌坊的消息,杨光远按奈不住心中的喜悦,饱墨挥毫,画下了《千年潮魂》。
值得一提的是杨光远创作了釉上金红彩系列三件套《国颂》。釉上金红彩是失传多年的潮彩中的一种。杨光远重拾金红彩,把它作为描绘手段,又以洁白的瓷版作为载体,倾情创作了一幅幅作品,让潮州釉上金红彩重放光彩。
应该说,这些作品得益于杨光远善于学习和探索,他在不断学习、总结、借鉴明代民间青花艺术的基础上,抓住民间青花洗炼拙朴的形象、酣畅淋漓的笔意、抽象形式的意蕴、率真简约的神韵等精髓,运用传统工艺和现代表现手法,创造出符合现代社会情趣、现代审美意识的一种新型的现代青花艺术。通过具有现代意味的构图、运笔、榻水从青白两色的变化中映现出艺术的自然美、含蓄美、节律美、内力美。
杨光远很崇拜清代石涛的画,石涛曾在《画语录》说:“夫画,天下变动之大法也,山川形势之精英,古今造物之陶冶也,阴阳气度之流行也,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而陶泳我也。”看了杨光远的一件件青花瓷画,感觉其作品有工密,有疏简;用笔力韵兼胜,厚重凝重,古朴天真。他的花鸟画,粗放雅逸,墨韵沉厚。他画山水,淋漓洒脱,灵奇多变,达到“离奇苍古而又能细秀妥贴”的艺术效果。他循“八大山人”等画家的殊途,以豪迈沉郁的气格、简朴雄浑的笔墨,将中国画中的水墨写意技法与青花技法相结合,形成一种笔墨浑厚、晕润清新的新流派和新风格。早在青少年时期,杨光远就跟随岭南画派传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林丰俗学习中国画,林丰俗的画风集古今艺术于一体,熔南北画派于一炉。杨光远深得恩师指点,深得“墨分五彩”的精髓。他重视师法造化,兼之饱读诗书,修养精深,阅历丰富,故能脱前人之窠臼,自成风貌。他的作品既有职业艺人的严谨缜密,又有文人画家的清逸洒脱。
自从去年11月初,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播放了《华夏文明·五彩青花》艺术专题片,介绍了杨光远的青花彩绘艺术历程和艺术成就后,慕名前来拜访杨光远的人是络绎不绝。一位陶艺评论家看了杨光远的作品,吟诗称道:“风流蕴藉入骨髓,笔参造化墨通神。”而广东省陶瓷学院教授、著名陶瓷专家黄美尧先生看了他的青花瓷画法,当场挥毫写下了:“工艺随形,笔尽意在,国瓷新貌,自成一家。”
很多艺术家都认为,杨光远的青花瓷画独特而清雅,这得益他对釉的研究,杨光远的艺术釉在陶瓷界可谓独树一帜。早在1995年他研制的《麦饭石陶瓷系列作品》就获全国专利技术银奖,并获(美国)第十二届世界发明金奖;次年他的《麦饭石陶瓷杨氏神壶》又获全国专利发明金奖。之后他还出版了《杨光远艺术釉》一书,书中介绍了他的几百件艺术釉作品。异彩粉呈的颜色釉的价值不仅在其本身,更可贵的是为潮州陶瓷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更优美的材质,促进了色釉彩、综合彩、色釉瓷雕等多种陶瓷装饰艺术形式和品类的孕育新生。
去年是杨光远的丰收年,在第二届全国陶瓷设计大奖赛中他夺得二金一银佳绩,之外还有多件作品获得省级奖,并有多篇论文在《中国陶瓷》等报刊发表,其中《被忽略千年的潮州青瓷》一文就引起了陶瓷界的关注。这就难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如此称赞他:“杨光远在经历30年的艺术追求中,深刻理解和渐趋成熟的风格演绎了泥土情怀与火的艺术结晶。以其自信的姿态开始了坚持不懈地追逐陶瓷艺术的漫长道路,为弘扬中国陶瓷文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