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济元下月成都办画展,60幅作品在蓉首次露面]受有关方面邀请,10月18日在杜甫草堂博物馆内,百岁川籍著名画家晏济元将举办他的个人画展,“主要都是书法和小品。希望大家喜欢。”虽然他谦虚地说只是些小尺幅作品,但在10月18日展出的60幅左右的作品都是晏老的精品之作:其中既有山水,也有人物、花鸟,另外还有多幅他的书法佳作,这些作品此前都还未曾在成都露过面。
“我是去年夏天回成都的,回家乡这么久了,希望给家乡人民问个好。”晏老说,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展示传统书画艺术的魅力,让社会也对传统艺术多一份关注。
105岁画仙,隐于成都
他与张大千一起长大,朱德曾称赞“海外有个张大千,国内有个晏济元”;
他曾遭遇车祸,卧病在床8年,他99岁到玉龙雪山写生,102岁还登华山、泰山;
他现在仍在快乐画画,仍然最爱回锅肉,他到底有着怎样的长寿秘诀?
105岁的他,10月18日将在杜甫草堂举办个人画展,昨日他声音洪亮地向记者讲述了一个跨越世纪的传奇。
惺惺相惜 他与张大千一起学画、成名
9月26日下午3时许,刚刚午睡起来的晏济元老人披衣出来,在沙发上坐定后声音洪亮地回望几近一个世纪的往事:1901年,他出生在内江茂市镇的一个诗书之家。6岁起,他就跟身为前清诸生、长于书画治印的父亲学习读书、习字。其后,为了更好地教育儿子,他父亲又请当地著名的前清秀才张曲斋为他的老师,5年之中,学习了古典文学、诗词、并学习华山庙碑和唐人书法。
“我和张大千少小就一起长大的。”晏老说,他和张大千都是内江人,由于两家是世交,加上还有姻亲关系,所以两家人过从甚密,而他们从小就一起玩耍,还共同研习书画。两人学习开端相同,所以画风都是奔放而不拘泥于陈法,气味相投。1921年,满怀科学强国之心的他离开故乡,到成都学习。“这段时间我们分开了一段时间。”晏老说,虽然与张大千不在一处,但两人仍然互相挂念,而在1928年他到上海求学时,两人又再次相聚:“我们居住在一处,经常一起作画。”他说,那段时间让他至今仍然怀念,而那段日子,两人的名字也一起享誉沪上。
1930年,晏济元以仿石涛山水《人语响孤峰》与张大千所作的《荷花》一起参加了柏林中德美展。而在1940年,他还与回到成都的张大千一起到青城山写生、作画,还一起举办画展。“游山打稿,对景写生,创作理稿,由此又引发了我们在成都举办联展的想法……不料我生了病,未能完成的作品,由大千先生完成……闻大千先生作古,写下上面几句以作纪念。”在晏老找给记者看的写于1983年的《忆张大千先生》一文中,对张大千这位总角之交的感情让人感佩。
艺术全才 学无止境,听我讲讲诗书画印
晏老是个罕见的同时精通诗书画印的全才,而说起这些,晏老却说“哪里哪里,学无止境啊……”而说到自己对如此广泛的艺术门类的修养时,他却说这得益于家学和对古典文学与古典艺术的学习。“我父亲就善于书画和治印。”他说,在父亲的影响下,他很早就接触到了这些传统艺术,而且一下就爱不释手:“这里面的趣味,是你一辈子都发掘不完的。”
“很多人了解我的画,超过了解我的书法。”晏老说,他本人其实非常强调书法与画法的密切联系--书画同源。“必须先学习并融会贯通书法艺术。”他说,从中才能领悟并奠定绘画的基础。从跟父亲学习开始,他就是先学习书法,无论真草篆隶,他都狠下苦功。“光模仿不行,你还要会融会。”他说,在打下了基础后,他又琢磨着融入自己的理解,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书法风格。在晏老的书法作品中,楷书《正气歌》《千字文》显得巍峨端庄,而行书的杜诗六绝、顾况诗、张迁碑、《满江红》等则行云流水气势磅礴,而他在1999年创作的真草篆隶四条屏,则集汉字各种历史字体于一炉,显得浑厚大气。
人生多难 跨越百岁,爱吃回锅肉
“老先生的艺术生涯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去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怕都没问题。”昨日下午,著名艺术评论家、四川师范大学视觉艺术学院院长林木先生说。
“他的高寿,让他阅尽了二十世纪的风云变幻。”林木说,虽然晏老开始学的是当时“工业救国”所需的工程学,但在1934年去日本早稻田大学、东京大学留学时,却对美术依然执着,竟然凭借在日本留学期间对美术的考察和实践,使两幅山水画参加了当时日本最高规格的帝国大展,“这个经历甚至比同时留学日本学工艺的傅抱石还要风光。”林木说,在新中国成立前,晏老就已经名气不小,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他在画坛更是活跃,1951年就参加了美术工作者协会(即后来的美协),后来还应郭沫若之邀为毛泽东主席赠画,又因朱德、郭沫若等推荐在北京政协礼堂办个人画展。当时朱德委员长甚至夸奖说:“海外有个张大千,国内有个晏济元”。
“但他的命运却并不是一帆风顺。”林木说,在1957年,晏老却不幸成了“右派”,而后又遭遇了一场车祸让他卧病8年多,使他在画坛沉寂多年。“我主要是想得开。”不愿多讲自己风光岁月的晏老,却对自己这段艰难的岁月开了口。他说,在不幸的日子里,他更多地思考自己艺术上的经历,总想什么时候能画画了该怎样画得更好。也许是良好的心态,也许是生命的奇迹,8年之后,晏老竟奇迹般地从病床上站了起来,而随着上个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大好局面的来临,已近80岁高龄的他,身体竟然越来越好,创作的激情也重新高涨起来。
80岁至今,晏老不仅频频品挥毫泼墨,还经常到外地写生。而其中尤其让人惊讶而不得不提的是:99岁高龄时,他还去海拔3000多米的玉龙雪山下写生,在虎跳峡采风;102岁时还在亲人相伴下亲登华山、泰山……“就是经常写字作画,当然不是每天哈。”晏老一边高兴地说着,一边挥毫为本报写下他的养生之道“清心寡欲”四个字,表示送给商报的读者,让大家共享长寿秘诀:心境放开就好。而在饮食上,晏老说完全是个人爱好:喜欢吃回锅肉。(来源:四川美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