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浙江画派继戴进、吴伟之后,又出现了一位“力能扛鼎”的闯将——张路。因其画风狂悍,又出身于民间画工,故不为后世墨林所重,以致所受褒贬不一。
张路(1464年至1538年),字天驰,号平山,祥符(今河南开封)人。早年画学戴进,临摹能肖其神。后至南京,又宗法吴伟,变为粗笔写意。此人擅画山水、人物,亦工鸟兽花卉。山水画行笔劲峻顿错,独具风貌,尤其是《山雨欲来图》、《风雨归庄图》等作, 一扫文人画的因循守旧和自矜风雅。
《山雨欲来图》为绢本,淡设色,纵147厘米,横105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写暴雨将临之时,狂风呼哨、乌云密布的情景。灰蒙蒙的画面背后,似乎隐藏着一个声嘶力竭的妖魔,正在驱赶千万匹野马,搅得漫天烟尘滚滚。在一片混沌世界中,山石失色,溪水横流,几棵参天大树在拼命挣扎,干将倾,枝乱舞,叶纷飞。巍峨群山,若隐若现,偶露峥嵘。
张路的山水画,承袭南宋马远、夏圭遗风,兼融戴进之长,又独具自家面貌,在笔墨形式上,以无法之法抒写心情。此图用笔粗犷率真、迅捷矫健,不事密皴细点,却极具动势。画树,多用横向短笔随心所欲,将浓浓淡淡的枝叶连成一片,展现出迎风摇曳的质感;皴山石,笔中有墨,墨中见笔,生动表现了风云突变中的雄奇。在用墨技巧上,作者充分利用绢素不易晕化的特点,以淡墨、积墨诸法为之,湿笔挥写,妙于用水。如以淡墨法染云,淡而不薄,润而不涩,追求一种空灵的韵致;以积墨法画山,先淡后浓,层层积加,墨韵浑厚华滋,盎然溢然,冉冉欲坠。整幅画中,丰富多变的“墨影”,将山雨欲来之大自然奇观描绘得淋漓尽致又凸现奇趣。
纵观历代绘画,如此尽情恣意写狂风者,可为前无古人,后不见来者。人们可以隐约感到,张路的笔墨明显在宣泄一种情绪,又似乎蕴含某种寓意。尤其是画面上部,一座墨重如铁的高峰破云而出,以巍巍雄姿,傲视周天风云,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而磐石旁不屈的大树,亦在诠释着作者的信念,为人们留下诸多深思。
张路霸悍的艺术个性和奇特的笔墨语言,与当时闲逸、婉约的文人画风格格不入,加之出身低微,不入“仕流”,遭到不少画家的嘲笑和攻击。甚至过了几十年后,独揽晚明画坛“盟主”大权的董其昌,提出“画分南北宗”之说,将“浙派”归入北宗,并以“南高北下”的偏见,对张路横加责难,斥之为“野狐禅”。而后世文人大多出于门户之见,又以“乱变古法,以惊俗目”加以否定。然而,张路作为“浙派”的重要成员,其敢于独创的精神和杰出的艺术成就,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赏识。(来源: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