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第一届广东画院学术提名展隆重开幕

来源: 2007-01-24

      由广东画院主办,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画廊》杂志社协办的“第一届广东画院学术提名展”于2006年12月21日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隆重开幕。开幕式由广东省美协主席、广东画院党组书记、副院长许钦松主持,广东省文联主席、广东画院院长刘斯奋代表主办方致辞,广州大学教授庄小尖代表参展艺术家发言。本次展览共展出卢小根、庄小尖、张东、肖庆书、陈映欣、罗兵、梁铨、黄国武、魏青吉等九位作者近期所创作的作品共100余件。

  “广东画院学术提名展”是在广东省委宣传部的充分肯定和支持下,为落实画院改革和贯彻“学术立院”的办院宗旨、充分体现公益性事业单位职能而设立的。“广东画院学术提名展”自今年起每两年举办一届,展览旨在鼓励画家在专业领域上的学术研究和探索,进一步提高专业美术创作和理论研究水平,并希望籍此使美术界逐步形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学术氛围;同时,希望通过展览,不断积累经验,力争将“广东画院学术提名展”逐步办成一个立足广东,覆盖全国的品牌学术展览。

  本届(第一届)广东画院学术提名展的学术主题是“我在:一种自觉的南方品格”。“我在”的含义是:相对于他人,“我在”是指作者个体品格的存在;相对于其他地域而言,“我在”是指岭南地区地域文化品格的存在;而相对于西方文化,“我在”则是指民族文化品格的存在。这种“存在”,是在全球视野之下的一种文化自觉。展览希望通过对当前广东地区中国画异于其他历史时段、异于当前其他地域的,注重个体绘画品格和民族文化关怀的创作状态进行集中展示和研究,并试图以此为媒介,探讨在当前以西方为主导的文化阐释框架中,建立具有中国精神的民族绘画新传统,重建民族文化艺术自我阐释的可能性。

  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时代,也是最具重新审视意义的历史阶段。在文化方面,20世纪的文化焦点可以归结为“中”与“西”和“古”与“今”的冲突。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征之一,在此历史文化大背景之下将以何种形态呈现,对于这种冲突又该予以怎样的回应和投射,这不仅仅是美术界“行内”的问题,也是各文化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从历史上来看,“五四”以前的中国传统绘画毕竟存在着与中国传统社会相近似的宗法制度,也即是他们渊源有自的传承性和正统性;“五四”之后,“个人意识”虽然有所觉醒,但在国难当头、山河破碎的时代,民族存亡成为包括美术家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所无法回避的问题;1949年之后,美术家的个人意识无可否认受到集体权力的制约,这种制约延续至改革开放的1980年代始重新松动,但真正落实到广大美术家的日常创作中去,则是1990年代以后的事。自1990年代初以来,随着“主旋律”与“多样化”成为党的文艺政策的规范表述,美术家们的思想自由度尤其是在创作上的个体性和自我意识上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所无法比拟的,许多美术家有更多的可能性来进行个人绘画语言方面的探索,在风格的把握上更强调个人特色和多样化的文化价值取向。在这共同的大背景之下,广东地区的中国画作者,有些明显异于其他地域的价值取向尤其值得我们注意:即他们对于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上大多具有自觉和从容的心态,无论是在心里上还是表现在创作上,他们对于传统绘画不急于否定,也不急于贴上传统绘画的某些符号作为民族文化的标签;同时,他们不急不躁、不结盟、不跟风,能在当代语境之下内省自己,在人格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之下,逐步获得个人风格的日趋完善。另外,在继承岭南画派重视现实生活的传统,并以此对传统绘画中的民族文化因素作出新的诠释,并因此获得新的民族文化认同方面,广东的画家们都有明显异于他人和其他地域的独立品格。

  传统的中国绘画不仅仅是一种视觉艺术,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映射。一百余年以来,救亡图强的现代化之路,使中华民族终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然而,这种现代化——西化,也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脉几乎被割断。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团结人民、推动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也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之下,如何重建自身历史文化的延续性,无疑是当前我们所必需深思的问题,而表现在中国绘画领域上,则是如何消解在艺术上的西方话语霸权,延续和建立具有中国精神的民族绘画新传统,并努力使这种中国精神和中国的历史经验,在当前以西方为主导的现代性阐释框架中,发挥其应有价值的问题。

  “第一届广东画院学术提名展”希望通过对各位作者在中国画领域各不相同的探索状态的集中展示,来从中寻求和接续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在展览的同时,还举行了专题研讨会,对本次展览的主题及参展作品作了热烈的讨论。(来源:雅昌)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