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呼吁艺术市场价格“透明化”或许合理,但我们应该改变措辞

来源: 作者:Alexander Forbes 2019-09-11


John Baldessari Three Government Personnel Considering and/or Deciding, 2008, Guild Hall.

Artsy 英文版前执行主编 Alexander Forbes 的最新专栏将汲取 Artsy 自身的产品开发中所得的结论和经验(这意味着包括画廊、拍卖行、机构、艺博会、画廊周等超过4000家的数据密集的全球网络),探讨艺术市场中现存的及发展中的游戏方式,以帮助产业上下游的不同玩家在停滞不前的艺术市场中生存。

1897年,金融家 J.P. 摩根站在他的海盗号游艇的甲板上,回答一位打听游艇价格的宾客:“如果你非要知道价格的话,反正你买不起。”这样的态度自此便渗透进了美国人的潜意识中。而艺术界对此也倾向于效仿。

这真成问题。

艺术行业显然极度需要新买家:根据由经济学家克莱尔·麦克安德鲁撰写的巴塞尔艺术展最新版年度《艺术市场》报告,在过去10年中,艺术品销售总量缩减了9%;而在过去两年的报告中,画廊们都认为在接下来5年时期内他们所面临的最大挑战都是“寻找新买家”。

但寻找新买家意味着冲破艺术界长此以来服务的那些极少数富豪鉴赏家。这意味着从财富分配的金字塔顶层向下摸索。那些在金字塔上层五分之二的潜在买家,这些买家对物品价值有着最新潮的见解,从他们的家装到运动鞋。他们也许需要仔细考虑他们是否能够负担起一件他们喜欢的艺术品,作品又是否会随着时间贬值。

至少,这些新买家希望能先了解作品的价格,而避免询价可能导致的尴尬对话。在 ArtTactic 最新发布的 Hiscox 线上艺术品交易报告中,87%的受访者都认为,能清楚看到作品价格是购买艺术品时最重要的元素之一,这一诉求的重要程度之高甚至以6%的比例超过了“艺术家和作品的背景信息”。在 Artsy,我们还发现了这一事实:在近期的一项用户调研中,作品标价的一目了然是平台上的画廊最频繁被要求的改进,提到要求透明价格的藏家数量几乎是要求补充艺术家背景信息的藏家数量的4倍之多。


Courtesy of Hiscox.

因此,公开价格就能让买家免于询价的压力,还能支持更多艺术家,如果这是艺术界为了吸引新藏家而能够做出的最容易的改变,那为什么这种改变迟迟没有发生?部分来看,画商和藏家认为,围绕公开价格的讨论和语言让这一简单诉求听起来遥不可及。目前关于价格的讨论大多集中在“价格透明化”——意思是不仅要明确当前的价格,还要将一件作品过去的交易价格历史都公开。

假如艺术品的交易历史真能一目了然,那对我们这些专门分析艺术市场的人士无疑是极好的。然而,了解作品过去5年或10年的价格,对于分析它目前的估价未必有帮助。艺术家市场和价格的变化速度很难预测,这还取决于他们的事业发展或审美变化。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拥有能够帮助了解作品当前价格的信息(比如,了解艺术家的职业发展和出于相似阶段的其他艺术家作品价格)其实对估价更有帮助。能了解过去的价格当然好,但这对扩大买家群体并非是必要的。

有人认为,对于“价格透明化”的需求根本不是关于扩大买家群,而是针对艺术品销售所面临的外部管制威胁,以及将服务全球精英群体的艺术市场推向更加公开化的道德责任。

但价格透明对可能的管制能够产生的影响几乎为零。比方说,即将于2020年1月10日正式在欧盟声效的第五版《反洗钱法案》将会严格要求所有一万欧元以上交易的买卖双方进行汇报(不论是现金还是电汇)。正如目前实行的“知晓你的客户”的要求,这一新的认证过程可以通过交易中间方有效实施。这并不需要公开私洽艺术交易的账目,也不会妨碍监管的实行。


Ed Ruscha That Was Then This Is Now, 2014, Gagosian.

与此同时,有关伦理的探讨正积极地实则将更多交易推出公众视线之外;并且,这些讨论都难免于艺术界内部丑闻和连带事件(比如巴拿马文件)引发的可获得性偏差(availability bias)。反复拿 Knoedler 伪作案、1MDB 洗钱丑闻或者有关自贸区灰色交易的妄自猜测当做推动价格透明化的理由的确能够大做文章,但这也会塑造错误的公共观念——给公众造成一种艺术界和富豪阶层内无时无刻不发生着黑暗活动的错误印象。这对艺术生态系统的健康一点好处都没有,还会对艺术家造成损害。

当前对于透明的概念和公众对于富豪的印象,迫使画商和藏家倾向于更加隐私的交易形式。比如,近年来,私洽交易的市场份额大幅增长,苏富比的私洽业务在2018年增长了37%,而公开拍卖只增长了15%。一位显赫的伦敦藏家在今年6月的巴塞尔艺术展上十分直白地告诉我:“更多公开的价格信息对于艺术市场的未来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但‘透明’这个词让我们心惊肉跳。”

此番言辞或许会激起反资本主义的情绪,让人想到大部分财富的来源都是非正义的,因此那些有能力购买艺术品的藏家应当被置于显微镜下检视。但先别这么武断,想象去年当一位研究员的分析强调了 Venmo 交易应当是默认公开的,这让许多人大吃一惊。就算没做亏心事,如果将你的每一笔消费都公之于众,你也难免感到诡异。在墙上贴一张价格标签和张扬某人何时买了什么之间的区别可大着呢。

更加中性和具体的语言——比如“可公开的价格”——在我近几个月内和他人的交流中获得了更符合常理的反响。即便你坚持认为价格全公开是必要的,画廊列出当前价格是合理且可行的,也请别太跑偏了。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