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求学记

来源:高小华 2007-08-03
    “文革”中学美术,想报考美院,门儿也没有!因为“门”都关上了。然而,并不是美院关了门美术就没了,中国的“美术事业”都停止了,不发展了,想学画的人就绝路了。事实上“文革”一结束,一下子就蹦出了一大批画得相当不错的“愣头青”,迅速站领了全国美展,怎么回事?别急,再往前看;其实在1585年意国卡拉契兄弟弄出世界上第一所美术学院之前的几千年里美术还是美术,画照样的一代一代地在画,在传……由此看来,学院关了十年的门又算得了什么呢?当然,讲此话的意思并不是说美术可以不学美院无需再办了,恰恰相反“美术”这玩艺儿太需要学,太讲究学了!并且是以什么方式学?跟什么人学?哪里学?——这些都术重要了!

    我在《回忆·自省与批评》中的第四章里亦用了相内似的一个标题来谈此内容:

    可以说,文革中美院的停课,并不意味着美术教育的停止,政治运动的酷烈亦未减青年辈爱好美术、学习技艺的兴趣。在这段特定的历史空间里,由于种种因素始然竞造就了一大批文艺人才——这是中国当代文化史的一大特殊现象。撇开这一“背景”去谈美术教育只能得出十分概念化的结论。

    文革的前三年人们是在疯狂、激荡中度过的,是那个“火红的年代”,对年青人来说是充满着各式的幻想、有光有彩;随着红卫兵运动的消失,知青的上山下乡,一个暗淡无光的年代来临,在与泥土打成一片的浑浑噩噩的日子里终于使人悟到了一丝被愚弄的感觉,林彪事件的爆炸,伟大领袖亲密战友的无情背叛,(英明的元首亦有上当受骗的时候!)震憾了数亿坚贞愚衷的子民,人们开始谨慎的猜测、大胆的怀疑。青年人更是嗅觉敏锐的,从“老九”的“臭气”之中辩得出一条千古未变的真理:“学而优则仕”。尽管当时党中央三领五申地反“复辟”,乃至“批林批孔”,然而一股复辟、求学的暗流还是在表面封冻的土层之下,迅猛发展势不可挡,直至毛泽东的去世,整个冻层的土崩瓦解。

    在这样的一个历史背景之下,青年人为习“一技之长”而得以自保与自救免于下放或脱离苦海。表面上的“政治挂帅”,实底是技艺竞赛,以革命之题材为谎,以达展示人个才华为实的“表现”,在那些年的画展中及艺术界里处处可见,心照不宣。一方面“学者”为达各自目的的如饥似渴、勤奋好学,另一方面,“教者”恳实尽心、无私奉献配合默契——中国人历来不乏在集权桎梏下求存发展的聪明才智。


    构成“文革”时期学习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有很多,归纳起来大致如下: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