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7年10月25日
地点:首都博物馆
采访人:99艺术网北京站记者刘艳萍
(首都博物馆外景)
今年是希腊文化年,2007年10月18日至11月16日由希腊文化部、希腊驻华大使馆、希腊国家美术馆和中国首都博物馆共同举办的“现代希腊艺术的经典回忆”艺术展在首都博物馆展出了,此展览是文化年系列活动的开篇之作。展览的作品包括绘画、雕塑、综合材料等63件,参展的主要画家均为希腊20世纪30年代的代表性艺术家,就像展览前言引用的希腊诺贝尔奖得主、诗人乔治·塞弗里斯的诗句所写的,“我醒来,手捧着大理石首级,我的手臂酸麻,却不知,将它放置何处,”此次参展的作品都是现代艺术家对古典艺术解读的经典之作,体现了希腊现代艺术家对古典文明的一种深厚的情感。
在世界艺术史上,希腊民族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创造了古代文化艺术中最为辉煌的成就,希腊的神话故事、哲学、诗歌、戏剧、艺术等给予了后人深远的影响。德国美术史家温克尔曼曾经这样高度评价古希腊的艺术“高贵的单纯与静穆的伟大”。然而自从希腊化时代终结以后,人们就很难在艺术创作史上寻觅到作为整体形象出现的希腊人的踪迹,在所有西方近现代和当代美术史的叙述文本中,希腊无疑是一个易于被人遗忘的角落。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中国人对希腊当代艺术状况与成就的了解更是十分有限,于是产生了这样的疑问:负载着古典历史辉煌的希腊艺术在当代有何发展,希腊的现代艺术面貌怎样?“现代希腊艺术的经典回忆”这个艺术展无疑是中国大众了解希腊当代艺术的一个好机会,也是中国大众面对希腊当代艺术,反思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契机。但这个展览也使观者提出了一些列的问题,这批艺术家在希腊占有什么样的地位?这批艺术家的创作背景怎样?在希腊文化年期间为什么选择这个展览来中国办展?这个展览的主题与作品是希腊方提供的,还是我们自主选择的?就此系列问题,采访了首都博物馆馆长助理、业务研究部主任黄雪寅女士。
主办方:与希腊文明的传承有个切入点
“现代希腊艺术的经典回忆”艺术展是希腊文化年的开篇展览。希腊文化年是2007年9月到2008年9月中国与希腊国际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的项目。这个展览能够成功举办是中国文化部与希腊文化部双方协商的结果。为什么选择这个展览来中国展出呢?黄雪寅主任介绍:“这个展览的背景是希腊在中国的文化年,是为配合奥运会在中国的开幕,在中国举行的一个大型的交流活动,展览主题的选择是要与希腊文明的传承有个切入点”。
此次展览的主题与展览的作品全部由希腊方确定,虽然主办单位是希腊国家美术馆,但是这些作品的来源不仅有美术馆的收藏,还有其它美术馆、博物馆和几家大的画廊的收藏作品,集合了希腊目前国内经典回忆类的收藏重量级作品。这个展览展现的是希腊现代艺术家对古典艺术的继承和发扬。“其实大家都知道,在艺术界有这样一种现象,现代有一些流行的艺术家,排斥古典的艺术,追求思潮,观念性的东西,其实希腊的艺术家在基于自己对现代艺术的理解与创作的同时汲取了希腊古典文明和艺术的精髓。在这个展览中所选取的所有的作品,都是基于对希腊古典艺术的回忆、对古典文明吸收,并结合到现代艺术的创作中来的作品。每件作品都能从希腊古典作品中找到影子。其实,我们在筹办的时候,就与希腊方面提出要求,比如说作品里有古典回忆的因素,那这个因素是什么,创作者是吸收哪个作品或哪个时期的作品的元素放在自己现代的作品里边的,要把创作元素来源的作品也摆在旁边,这样可以让观众理解他的创作脉络是很清晰的”,黄雪寅主任说。
他们是希腊最具前卫、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
20世纪以来,希腊现代艺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与文化渊源上有着极大亲和力的欧美国家的文化影响和交流中得以实现的。大约是在1917年以后,法国艺术的影响通过一些有影响的希腊画家的作品而传入希腊,不少艺术家前往巴黎学习和创作。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希腊艺术与国际艺术潮流的关系更为密切,希腊艺术家在欧洲和美国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情况十分普遍。现代希腊艺术汲取古典传统艺术元素既与国际潮流紧密相连,又与本国的历史环境,思潮密切配合,形成了贯穿20世纪以来的影响希腊现代艺术家的一股强烈的思潮。一战之后,出现了一股席卷欧陆的艺术转向传统之潮,希腊的历史环境又赋予了此次回归的特殊性质,1922年,小亚细亚经受灾难洗礼,整个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希腊文化被彻底从其远古发源地产出殆尽,在艺术中追根溯源成了希腊人重塑民族荣耀的重要方式;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抽象艺术在希腊艺术中大行其道,破坏了与传统的联系,1967年,希腊受到军事专政的压迫,希腊艺术家的批判现实主义因此回归古代文化,以求能够讽刺性地批判受控于政府宣传的古代文化遗产;1974年以后,在军事专政结束、政治接管完成之后,希腊艺术家对古代文化的借鉴既受到存在主义意见的左右,又受到历史与艺术环境固有的、更为广泛的欲念所支配。
“现代希腊艺术的经典回忆”这个艺术展,作品的跨年度从上个世纪30年代一直到2006年。除了康斯坦丁诺斯·帕瑟尼斯,主要参展的艺术家均为著名的30年代以及该年代精神的代表性人物:基塔、萨洛其斯、莫拉里斯、尼古拉奥、恩格诺波洛斯、瓦西里欧、法西亚诺斯等,这批前卫的反传统信仰的人士,在法国生活的巴勃罗·毕加索的引领下,开始转向了古典文化,创作了独特的现代艺术样式并延续至今。黄雪寅主任说“其实这个展览展出的是希腊最具前卫、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的作品,展览时间跨度正好与希腊的古典文明有非常密切的结合,古典的和现代的,历史的和现实的这样一个很完美的结合”。这批作品除了传承古典特点,古典精神之外,和平,爱情这些主题也是希腊现代艺术家常常选用的。由于希腊现代的艺术有表现希腊深远文明的这样一个背景,走在展厅,在古典与现代艺术的对比中,很容易感受到希腊文化的那种传承性和厚重感。
亮点的作品
黄雪寅主任为大家讲解作品《幻想》
《幻想》古典墓碑艺术元素的来源
每个展览都有最能反映展览主题的或者是做得最出色的亮点作品。但在这个展览中,黄雪寅主任表示“很难点出来哪一个就是最亮点的”,这些精挑细选的作品真的让她很为难。但她还是为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并亲自带我们去展厅欣赏了这幅作品的原作与创作源泉的古代墓碑照片。这幅作品就是首都博物馆对外宣传打广告的雅尼斯·莫拉里斯创作的《幻想》,此作品1959年创作,107*78厘米,硬纸板蛋彩·油彩,汲取了古代一个墓碑的浮雕作品的元素,那个浮雕是两个人物,相对而坐,艺术家结合现代的理解,把这两个人物变成一对恋人在接吻时的情景,创作了自己的作品,成为了古典与现代两个艺术层面结合,两种创作思想融合的典范之作。
观众反思:中国当代艺术是错的
“他们的出发点和指导原则是同一个目标:赋予欧洲先锋派以希腊风格和希腊的民族性”,希腊国家美术馆馆长玛丽娜·兰巴琪·帕拉卡教授在评论这个展览的画家们时这样说。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展览强烈的民族性与现代性的特点,让中国的观众在欣赏希腊的当代艺术的同时也更多地反思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早就听说著名策展人费大为、黄笃等对中国当代艺术西方化,迎合西方口味的不满,但还不知大众对当代艺术的感触,巧的是在展览现场遇见了一个研究敦煌艺术的老先生,他的观点,对我来说,有一种振聋发聩的作用。他说:“希腊当代艺术的发展路线是对的,因为他有发展的土壤,中国的当代艺术是错的,中国的当代艺术一直在学西方,丢失了自己的优秀传统。”西方的当代艺术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精神内涵上,都有一个演变发展的内在逻辑,而中国的当代艺术自西学东渐,呈现了断裂式的发展趋势,尤其是近年来,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当代艺术家与艺术作品都是受西方艺术思潮影响的,虽然也在试图艺术样式的本土化,艺术思想来源的中国时代性特点,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与艺术元素的根基基本上没有。老先生的呼声,更多的体现了一个艺术民族主义者对当代艺术现状的担忧,当代艺术目前在世界的艺术市场中火爆的发展,如火如荼,但它在没有民族根基的状态下,究竟能走多远?
【编辑:霍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