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史家巫鸿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个现象:国外研究西方艺术的有90%在研究西方当代艺术;而研究中国艺术的则倒过来,只有10%的在研究中国当代艺术。国外是这种情况,那国内呢?虽然这些年来,中国当代艺术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过多的以旧眼光、旧观念来解读当代艺术现象的情况,不少美术批评还停留在以个人喜恶、感官视觉任加评介,而缺乏理性思考、客观厘清事实的学术态度。
当代艺术的学术研究如此,那普及教育又是一番什么情景呢?批评家李小山说过这样一个令人痛心的事实:他在一所著名的大学做讲座,当他报出十位当代著名的中国艺术家时,在座的学生无一知道,而这十位当代艺术家在艺术圈的影响力不亚于文学界的王蒙、刘心武、贾平凹,电影界的张艺谋、陈凯歌、姜文,流行歌坛的罗大佑、李宗盛、王菲等等。作为接受综合文化资讯比较敏锐的大学尚且如此,遑论其他平民百姓?
造成中国当代艺术与一般观众之间的隔膜,当代艺术自身要负一定责任,当代艺术教育的严重滞后却也是一个不容抹杀的重要原因。现在大专院校的中国美术史课程一般只讲授到清末民初,即使专门的美术院校也大多如此,学生只能零星地接收一些当代艺术的讯息,这就很难使学生对中国当代艺术获得一个相对客观平实的印象。
正是基于学术梳理和教育推广两方面原因,广东美术馆去年举办了“首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以图综合回顾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态势,展示这十年间具有重要影响的实验艺术作品。当代艺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对任何政治体系或商业体系所控制、所模式化的僵硬结构进行消解。当代生活最大的危险就是商业经济日益渗透下的人性的麻木。而当代艺术正是要以它的独特方式来打破常规、颠覆固有结构,让人得到精神上的自由。所以当代艺术的生命力并不在于它能够给人们提供什么貌似正确的思想观念,而在于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激发人们的对于这种观念的思考。它与一些商业影片和广告图片以带有暴力、色情的成分来愉悦人们的视听不同的是,它更多的是要引起人们对诸如此类社会现象的思考。当代艺术对当下人文的关注、对艺术媒材的拓展也可以作为美术高等教学的一个有益补充。
而当代艺术中的实验艺术部分,更注重其探索性和批判性。所以呈现出来的面貌也更具冲击力。当代艺术是多元的,但我们恰好可以看到的是正是这种面貌比较激烈的艺术最能够激发人们对生命幽思的探测。广东美术馆抱着严肃认真的学术态度,对这些作品进行了精挑细选,所选作品都是在当时或后来产生较大影响的,将来在美术史上有一定位置的。展览的成功举办在国际国内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同时展览的成功也印证了广州市民的开放度,广州不仅仅是一个市民文化膨胀的地方,市民也同样可以非常平和地富于挑战性的文化。当然容纳了并不代表就可以终止当代艺术的教育。公众对当代艺术的解读还需要一个引导,虽然不同人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方式,但对创作基本意图的歪曲,却不利于当代艺术精神的穿透。尤其要警惕的是以从事美术的身份来对当代艺术任加主观评点,美术创作者的身份并不能代替冷静客观的思考。
西方美学里很强调从艺术领域获得精神的自由。怎样正确引导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解读,而不是评个人主观感受横加干涉、妄加评断,率性攻击看来是当下美术界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
【编辑:叶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