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一位天才的诞生”画展算得上这个夏天北京最重头的展览之一,从国立巴黎毕加索博物馆馆藏中被精心挑选出的103件作品,包括34件绘画、14件雕塑以及55件纸上作品来到尤伦斯艺术中心(UCCA)。这些创作于1893至1921年间的作品,代表了作为现代艺术史上最为大胆、最具原创性、最为多产的天才——毕加索的艺术创作的形成与演变历程。这个“为中国观众量身打造的,第一次将毕加索的真迹作品以如此大的规模集中展示”的大展,也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前来打卡观展。
《吻》,1969年
7月12日下午,尤伦斯艺术中心灰色建筑被明晃晃的太阳投射出的阴影里,站满了等待进场参观的人。本次“青睐”邀请的主讲嘉宾何洋早早来到现场,交谈中得知,他接到为“青睐”导览的“任务”后,特意两次前来看展。他不仅为“青睐”会员搜选了毕加索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还提前在微信群里与大家分享交流,展现了他丰富的美术馆观展经验和从事艺术教育11年的深厚功力。待队伍集合完毕,何洋带领大家走进展馆,开启了对毕加索的深度探访。
毕加索一生经历了多次创作风格的改变
走进面积足有1800平方米的展览大厅,何洋告诉大家,此次的毕加索大展,展出方UCCA很下功夫,请来阿德里安·卡迪工作室特别设计了一组半开放式的盒状空间,使得各组主题得以错落呈现。“当我们大多数人听到毕加索的时候,可能第一印象就是大师、抽象、疯狂、女人缘、立体派等等一系列与他相关联的词,他的艺术作品、艺术成就、艺术人生却不怎么被人们所了解。怎么看毕加索呢?毕加索的艺术生命可以分为5个大时期:蓝色时期、红色时期、非洲土著时期、立体派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来体悟作品。”何洋向大家梳理出一个观展脉络,并推荐以后有机会可以去巴塞罗那博物馆,在那里领略大师的灵魂画作。
《自画像》,1901年末
巴勃罗·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9岁开始作画,92岁去世。他是第一位活着看到自己作品被法国卢浮宫收藏的艺术家,也是立体主义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在毕加索漫长的创作生涯中,他经历了多次风格的改变,其中包括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等等,并且他在各个时期都非常活跃非常有激情。毕加索一生创作数量惊人,大约有7万件作品,除了油画之外,作品种类多样。毕加索的作品充满争议,有人非常喜欢与认同,但也有人认为是不知所云。
学油画出身的何洋特别有感触的是,观展单看某一个艺术家的某一幅作品时,很难看到他的成长过程。好的艺术作品展最关键的是把很多时期连在一起,只有在这种很有连续性的作品展里,一点一点积攒起来,才能看到他最知名的一些作品的绽放,才能体现出这个艺术家在关键时期是怎么过来的。我们去美国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有些博物馆可能是一些零星的作品放在一起散着展,就很难去理解艺术家在那些时期的重要性。
十几岁时的绘画水平就接近大师水准
首先进入的展厅展出的就是毕加索早期最重要的作品,毕加索曾说,“我14岁就画得和拉斐尔一样好,但我毕生都在追求如何像一个孩童一样去绘画。”毕加索确实在年少时期临摹过众多古典大师的作品,无论从笔触和笔法的运用,光影的把握和熟练的程度,都能显示出他的古典绘画功力和超凡的绘画天赋。
《古代石膏像素描习作》,1893-1894年
何洋娓娓道来,“提到毕加索很多人会说,哎呀,他的画我都看不懂啊!其实毕加索它最厉害的是什么?他十几岁就已经达到了很多国内可以说教授这个级别的写实绘画家的水平了。大家也看到我在群里发的,就是他十几岁时临摹委拉斯贵支的作品,当时委拉斯贵支已经是西班牙非常有名的写实绘画大师级人物。基本上,他十几岁时的绘画水平就接近大师水准,所以在后期他才有可能去改变,这是他很厉害的点。”
毕加索出生于1881年,相当于是19世纪的80后。“大家看这幅画是1893年到1894年画的,这个时候他才十几岁,他画的石膏像这种人体写生,画得非常好。这张画特别有意思,我第一次来看这个展的时候,这个作品这种画风,跟看徐悲鸿的一些素描作品的感受非常像,处理手法非常像。这种黑白灰的关系,包括结构关系,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儿可以把人体结构画得这样唯美,而且还非常准确,可以说一开始就是大师。”
毕加索很有趣的一点是什么呢?“为了看这个展,我又重新回顾了一下他小时候的一些故事。我觉得很有趣的一点,就是毕加索从一出生他就被光环笼罩着,他的家人、他的朋友都对他非常好。而且他的家人对他艺术的感觉、学习上的肯定非常棒。从小他的母亲、他的姐姐都会鼓励说他画得非常好,未来一定会成功,这种鼓励对他的影响也非常大。”
何洋说,在这方面,很多的艺术家和他相比有着巨大的反差。比如说达·芬奇不是正妻生的孩子,他从小的生活轨迹就对他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达·芬奇会有一些痕迹留在画面中。毕加索为什么这一生这么顺?其实跟他从小的生活环境也有点关系,家里人给他带来的从小到大的这种自信。“作为一个艺术家,最关键的是什么?是自信,毕加索这点真的是做到了。”
毕加索是一个非常感知、直接的人
接下来进入的展厅,展出的是毕加索非常关键的第一个时期“蓝色时期”的作品。何洋指着《卡萨吉玛斯》说,“这幅画对于毕加索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作品,并不是说他画得有多么精彩,是因为作品中的这个人物叫卡萨吉玛斯,也是一名画家,是毕加索特别好的一个朋友。他的自杀对毕加索的影响非常大,毕加索从而进入蓝色创作时期。”
《习作》,1920年
何洋边走边向大家分享:“一个人很痛苦很绝望的时候,会对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对于艺术家来讲,就是作品的改变,风格的改变。”进入这个展厅,确实能感受到毕加索在这一个时期的作品产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他的很多故事,我们能感受到毕加索是一个非常感知、直接的人。比如说他的亲人去世了,就会对他风格有很大的影响,之后产生的很多作品,他会把这些表现在画面上。还有,他的一生比较浪漫,他的感情世界非常丰富,从这个时期往后,基本上每一个时期给他带来变化的全是情感故事。”
讲解中的何洋
何洋认为,对于艺术家毕加索来说,“他的生活,他的情感对于他的创作是最重要的。《卡萨吉玛斯》这个作品特别像谁的呢?大家有没有感觉特别像梵高。实际上,梵高、高更这些后印象派主义画家,对于毕加索同时期的很多很牛的艺术家来讲,影响都非常大。”
毕加索特别喜欢画自画像,蓝色时期最经典的有一张自画像,何洋告诉大家,自画像是艺术家的自信,“那个瞬间去表达自己,这个很重要。”
“毕加索的朋友去世对他影响很大,他认为蓝色代表他的痛苦,这个时期大部分作品都是用这个色调。”何洋说,“毕加索这个时期虽然已经进入了半抽象状态,已经有点表现的形式,但蓝色时期使用的表现的手法还是古典主义的绘画元素,比如说标准的构图,标准的人物,这种画面以中心为主题,然后扩散,以及肖像画还是古典主义的。到了后期就完全突破了这个点,进入抽象主义,变成散点透视。”
何洋笑着发散性提问,中国的绘画很有趣的点是什么呢?“中国的绘画就是散点透视,中国画的卷轴是可以每一段拿出来单独欣赏的。”他进一步说,“中国画是在讲故事,你可以从左看到右,这个过程讲一讲,一幅作品的意义就出来了,很有趣。”
真正的艺术家敢于打破自己
毕加索在蓝色时期之后,进入玫瑰色时期、非洲艺术时期,“这两个时期可以说是并列的。这个时期的关键人物是弗尔南多,她之前是跟一个雕塑家在一起生活,毕加索跟她是邻居。后来毕加索对她一见钟情,想尽各种办法追上了这个女人。毕加索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很大改变,可以说这个女人把他带出了悲伤的蓝色时期。这个时期从色调上也发生了很大改变。”
《阅读》,1932年
何洋告诉大家,为什么说毕加索真的很厉害,是那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家,是因为他这一生都没有停留,他一直在改变,临死前也一直在折腾他的画面。他整个的风格,都在去做调整,再往后他又回到了新古典主义。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家——敢于打破自己往前走。
继续前行,就进入了抽象画的世界。对于“看不懂的画”要怎样去看?何洋告诉大家,“看不懂就看不懂,关键的是要带着你的心情去看。一幅画的解答,每一个人都不一样。比如说站在这幅抽象画面前,今天我失恋了,它的线条,某一个刻画给我的共鸣,就是让我有一种感受。那可能今天你非常开心,看到同一幅作品的时候,它的圆,它的三角形给你的可能就是激励的感受。只要这个作品你能够感动,你能够去欣赏就足够了。”
“何洋老师给我们讲讲结构吧?”一位会员提出了问题,“其实这个时期他在画的时候,还是保留了一些结构,并不是完全的抽象。比如说这种腰线这种胸围的线,手臂的这种结构的穿插,其实就是写实绘画的角度。他在这个时期还是有保留有过渡的,慢慢开始去做具象理解,变成完全的抽象。”
何洋告诉大家,在这个时期,有很多非洲原始的木雕,包括一些作品,都使毕加索受到直接的感染。他的作品开始很抽象地去表现了,甚至整个色调也做了很大的改变,完全主观地去表现,是用他的感受去刻画。
只会一种看事物的方法会不懂毕加索的美
进入立体主义时期展厅,为什么立体派时期非常重要?何洋告诉大家,“是因为他完全开创了一门新的绘画的观察方法,绘画语言,绘画风格。”这个时期,毕加索接触了非常知名的艺术家马蒂斯,“马蒂斯是野兽派,跟毕加索相比,他一生都延续着他的风格没变过。虽然后期他们俩是特别好的朋友,但是他们俩一直都在较劲。每一个时期都会有这种很好玩的艺术家对抗,才能让他们有火花产生。”
“立体派时期就完全抽象了,大家完全可以按照画面给你的呈现去感受。”何洋说道。那么,为什么毕加索在这个时期要去这样表现?“当时的大环境是一战时期,经历过战争的人和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面对生活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毕加索的很多朋友都去参军了,一些画家参军回来之后,身体上受到很大创伤,就无法创作了,这对他的影响也很大。”毕加索当时在法国没有参军,很多人因此而鄙视他。“但其实毕加索并不是不想参军,而是他抵触战争,这就是他的特别的点。”
立体主义是什么?立体派基本上就是散点透视,“就是从不同的面去看一个客观事物,然后用这种很几何、很简约的手法去表现。我们在看的时候不能用肖像画或者风景画那种常规的、透视的方式去欣赏这些作品。”
让何洋特别感慨的是,他大学学习油画专业的四年,“没有人讲过,也没有人带着分析过毕加索作品,审美是唯一的:就是传统的画面如何美。现在能看到毕加索的抽象派、立体主义,会懂得绘画还有其他方式的审美。我们一定不能不去欣赏毕加索,是因为如果只会一种看事物的方法,会不懂毕加索的美。好的作品展一定要去多看,无论你看得懂还是看不懂,至少你看了,我觉得这点很关键。”
具有发现的意识,人人都是艺术家
最后,一组特别的装置作品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毕加索在这个时期特别爱做拼贴,大家能看到这个中间是壁纸,他把一些壁纸剪下来,然后做在上面。”何洋说道,“当你真正到达了一定的创作状态的时候,什么材料都可以作为你创作的源泉。不一定非得是用铅笔或者画笔怎样,如果真的想去创作,你手中什么都有可能成为创作的材料。只要想办法,用艺术的方式记录就可以了。把艺术的概念流淌在血液中,这个才是最关键的。”
让何洋特别感慨的是,对于现代的人来讲,应该把时间放慢,让自己停留一下,慢一点看到美,发现艺术。“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你只要去发现,去观察,去对艺术有感触,就可以了。具有发现的意识,人人都是艺术家。毕加索最疯狂的有一次跟他朋友吃饭,突然有灵感了,他就在餐巾纸上面开始创作。对艺术家来讲,无时无刻都可能会有这种艺术的状态,艺术的感受,最重要的是记录。”
最后走进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展厅,大家发现画作又不是那么的抽象了,“因为这个时期又有另外的女人在他生命中出现了,这个女人是个贵族,可以说是把他带到了一个新的领域。”何洋告诉大家,毕加索虽然经历了一战,但也经历了大和平时期,包括他50岁、60岁之后创作还如此的辉煌,像重要的作品《和平鸽》《格尔尼卡》。另外,毕加索跟很多知名艺术家都属于互动状态,他很会经营自己。
《梦》《吻》是他在这个时期知名的作品,“通过这个时期画作的人物形象、颜色,能感受到当时毕加索是很幸福的。一个真正的大师级的艺术家就应该这样,是表里如一的,他当时就是很快乐,面对生活,面对艺术创作的时候,就直接表露在画面上,直接用他的感受去表现艺术手法。”
短短的两个小时观展,何洋为大家梳理出一个清晰丰富的毕加索艺术之旅。有会员注意到何洋嗓子最后已经沙哑,一问才知道他这几天一直在发烧,这种带病工作的精神让会员们很感动。而让何洋欣慰的是,观展结束后,很多团员掉回头重新看展,面对着大师想象力丰富的不朽作品,每个人都收获了独特的艺术体验。
文并摄/豆桑
1897年 16岁
考进西班牙最高美术学府圣费南多学院
1898年 17岁
经常出入“四只猫”咖啡馆,开始与前卫艺术圈往来
1900年 19岁
在“四只猫”咖啡馆举行首次个人画展
1901年 20岁
好友卡萨吉玛斯因失恋自杀,触发毕加索以蓝色调作画,“蓝色时期”开始;在巴黎举行首次个人画展
1904年 23岁
搬进“洗衣坊”公寓;邂逅弗尔南多·奥利弗并与其同居;作品开始受到关注;创作进入“玫瑰色时期”
1905年 24岁
以马戏团为题材创作《卖艺人一家》等;画展受到重视;结识斯泰因兄妹
1907年 26岁
创作《阿维尼瓮的少女》;结识乔治·布拉克,与其共同发起立体主义运动
1908年 27岁
毕加索第一次举行立体派画展
1912年 31岁
与布拉克合作纸贴画,发展出合成立体主义,该时期重要的作品有《少女头像》《彩衣小丑》《弹吉他的男人》等
1917年 36岁
为俄罗斯佳吉列夫芭蕾舞团做舞美设计
1918年 37岁
与马蒂斯举行联展
1922年 41岁
创作《海边奔跑的两个女人》
1924年 43岁
以装饰性立体派风格创作许多静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