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雕塑在国内外大展中不断亮相,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在当代的雕塑家与他们的作品上。最近北京几个画廊相继展出了雕塑家的作品,阿拉里奥艺术空间隋建国的“大提速:空间影像”个展,TRA的隋建国、秦嘎、包泡三人展,华艺莎艺术中心的陈文令个展,季节空间的焦兴涛个展,而4月7日开幕的北京观音堂亚洲艺术中心的中国当代艺术TOP10系列展之二:“媒介和传统的当代道路——中国当代雕塑十人展”,最引人注目,这次参展的艺术家有隋建国、展望、李真、向京、刘建华、于凡、刘力国、陈文令、史金淞、李继开,这些人是当代雕塑的中坚力量,也是雕塑界非常有生气的力量,他们的形式语言、材料的探索,关注的社会、文化问题不断的在更为年轻的一代找到知音,在学界引起反思、关注。这次以集体的形式展出了他们近几年的创作,无疑展现了中国当代雕塑的走向。
这批人与他们的师辈最大的不同是处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从而思考的问题,表现的形式出现了很大的反差,师辈们主要成长在苏联政策一边倒的时期,创作盛年遭遇了文革,他们的创作多受苏联的社会现实主义,毛泽东的文艺思想的影响,作品多是政治题材,文化名人题材,工农兵题材,表现手法多为现实主义的,材料也单调。这批艺术家多出生在文革年代,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时期,他们登上雕塑舞台的时候,中国适逢市场经济繁荣,加入世贸,国际国内交流频繁,西方的现代、后现代的艺术潮流风起云涌,这批艺术家在这样的背景下接受教育,沐浴时风,全球资讯共享,视野开阔了,面对的问题不同了,意识形态不再是思考问题的主要基点,而具有一定程度普遍性的女性问题、环境问题、后殖民化问题,消费社会问题成了关注点。
隋建国是这批雕塑家中年龄最大的,他的先锋性的雕塑探索不断在雕塑界引起争议,又不断的得到肯定,他的魅力在于不断思考的问题,不断转换的艺术形式与语言。他从早期抽象《地罢》系列的雕塑语言探索到后来写实主义语言,再到阿拉里奥空间的影像展,不断的在超越自己,这次展出的《衣纹研究》系列是他对当今后殖民文化的一种反思。向京一直以来都在关注女性题材,但她的视角很特别,很重视当今女性所面对的问题,性自由的享受与恶果,都市女青年的苦闷等。刘建华、陈文令则从不同角度触及了消费社会问题,刘建华的雕塑多表现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女性成为盘中餐,被消费者,还乐在其中。陈文令《幸福生活》系列的雕塑,则表现的是人类幸福的象猪,停止了思考,不断追求着享乐,女人紧追不舍暴富的男人,纵欲消费。
还有一部分艺术家在西方的形式语言冲击中,始终关注着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社会政治现实如何转化为当代的语言,最显著的莫过于李真与于凡,李真出生在台湾,道教与佛家的思想与形式成为他雕塑艺术语言向现代转换的一个媒介。于凡则多表现的是一种对政治历史的追忆,唐朝的仕女、近代的刘胡兰,用一种写实的手法复原当时的历史情境。展望与李继开对语言的探索重于观念的开拓,展望致力于通过对传统符号形体的媒介转换,来探讨传统语言的重新改造,李继开则从绘画转向雕塑,用70后非常流行的卡通语言,表现童年的天真、梦想。刘力国从艳俗转向到素雅,但关注的主题始终没变。史金淞在媒介形式上则吸收了金属工艺和怪异装置的语言特征。
这批艺术家不断的挑战原有的雕塑概念,原来的架上雕塑,纪念碑不再是唯一的表现方式,装置、影像等多种表现手段不断的拓宽雕塑的内涵。写实也不再是对客观对象的忠实,而是力求更契合的表达自己的观念。表现方式不再是一个谁对谁非引起争鸣的问题,关键的问题是大家用什么方式更能表达自己对当今社会,文化所面对的问题的思考,用什么方式更能表达自己从传统语言向现代语言转换过程中的推进,用什么方式更能表达自己对政治、文化传统的接受、思考,转化为现代的雕塑语言。
作品欣赏:
(李继开 木马)
(李真 沧海行舟)
(刘建华 飘移的物体)
(于凡 刘胡兰的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