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集中地北京宋庄从不缺乏话题,如果不是经济走冷的大背景走上前台,正在举办的宋庄艺术节也许会跟往常一样热闹。然而,这次热闹的话题,是宋庄率先在艺术品秋拍后扯起了降价的大旗。
宋庄艺术节于10月25日到11月25日举办,其中宋庄艺术集市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艺术家原创作品集体售卖,近4000平方米的临时大棚里集结了3000幅作品,来自500位艺术家,每幅作品从百元到万元不等,价格则普遍比去年同期下降一半。
宋庄是目前国内最具活力的艺术家集中地,除了方力钧、岳敏君等动辄一幅作品上千万元的艺术家富豪外,也有众多平民艺术家跻身于此,这里也是接待国际收藏家最多的地方之一。圈内普遍认为,宋庄艺术的活跃与趣味走向,从某种角度来说,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市场的风向。
为吸引关注,砍价五折
为了这次艺术节,艺术节主办方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不仅扩大艺术节上的艺术集市,还把以往的露天卖场搬进了4000平方米的临时大棚。而更为媒体所广泛报道的,是艺术节上当代艺术作品的定价大幅度下降,几近去年一半。
“作为机构,我们在前期说服艺术家尊重市场,经济形势不好,明显影响了购买者的预期。在征集作品时,我们就已经在艺术家那里砍了五折的价格。为此,我们还被一些艺术家不理解。”负责主办本次艺术节的王经理介绍说,而五折价格正是根据同一个艺术家去年同期类似作品价格衡量得出。
降价效果明显。艺术集市开始的第一周结束,原来1800幅艺术品就已经卖掉了600多幅。主办方又及时补充了1000多幅进入艺术集市,其中95\%是油画,也包括了杨少斌、周春芽等知名艺术家的版画。
“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原创艺术进入寻常百姓家。尽管经济环境不好,但我们做过调查,市场对于万元以下艺术品的需求是没变的。”王经理补充说。在集市上,老百姓可以根据作品价值和自身经济条件,与艺术家面对面展开交易,购买自己中意的作品。主办方提供的数据表明,在艺术集市开幕首日,就迎来观众3万人次,开展三天人流量已达到10万人次,成交量达到200万元。
而与艺术集市一路之隔的街头,散落着一些在寒风凛冽中独自“练摊”的艺术家,甚至有一个画家竖起条幅:“画家生存危机!没钱回家乡!作品挥泪出售!”一时引来众人围观。艺术品是一种奢侈品,经济周期的调整,这种非必要的消费支出必然会大量削减,靠卖画为生的艺术家们除了降价销售,也许没有别的选择。
对此,长期扎根研究宋庄艺术的北京艺术评论家杨卫评价说:“市场好的时候,大量的资金进入艺术市场,买家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当他们买不起岳敏君、方力钧等人的作品时,就给附近年轻的艺术家提供了大量机会。市场不好时,这就好像中间被切了一刀。最贵的和最便宜的部分,仍然有大量的市场,但是中间部分却无人问津。”
艺术市场可能需要两年恢复
“北京宋庄当代艺术降价销售”和“9月以来苏富比、佳士得秋拍近50\%成交率”的消息一样,刺激着国内购买当代艺术作品的人的神经。
如今,宋庄艺术节的主办方也面临着各种压力。“请不要在媒体上暴露我们的姓名。”主管本届宋庄艺术节的王经理再三强调说。当然,半价出售作品的,是那些还没有名气、正在成长中的艺术家。而宋庄近百位作品售价在每平方米10万元以上的艺术家们,则选择宁肯不卖,也不降价。较早搬进宋庄的一位画家表示,每平方米10万元是国际市场给他的价格,这些画作也都是面向国际买家销售的。经济形势不好,国际买家不买了,并不等于就要降价卖给国内买家。
曾几何时,好的原创艺术作为投资客的工具,只是有钱人在拍卖场上把玩的数字。然而从今年“买得起的艺术节”开始,越来越多“原创艺术走入寻常百姓家”的理念开始在市场上流行开来。而各种把脉当代艺术的论坛、会议在此期间依然在全国不断上演,观点无非两点:其一,中国当代艺术价格被人为炒作抬起,外国资本是其背后操盘手;其二,为讨好国际市场而流行的一批光头、龇牙咧嘴、木讷的图景,将在今后一段日子被市场慢慢洗涤。
“底子厚一点儿的艺术家,一两年不卖画,生活也不会受到影响。要知道,上世纪90年代初时,比现在可惨多了。”杨卫觉得,经济影响也许并不是什么特别糟糕的事。对于炒家来说,市场冷清是痛苦的,而对于艺术家和收藏家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艺术家不要整天就想着怎么样能多搞点钱,收藏家也应该盘点一下,到底哪些东西有价值。
“我所认识的藏家,现在都在观望阶段,很难说现在就是抄底的时机。当代艺术市场本身就存在许多问题,金融危机只是一根导火线而已。恢复到以前火热还是有可能,但需要两年或者更长时间。经济上的调整,艺术内部的调整,都需要时间。”杨卫说道。
而现在更为艺术评论家们关注的是,这次市场调整,能否对艺术创作带来什么影响。如果有可能是重新洗牌,应该至少会向越来越理性的方向,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互相模仿。“市场趣味的单一,往往导致艺术史的单向、缺乏理性,现在低迷的市场会迫使其建立起多种趣味,而不是一窝蜂赶潮流。”杨卫说道。
【编辑: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