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斌作品 |
认识塑画 感受杨斌
文/陈履生
面对杨斌的作品,多年来人们一直不知道该称它是什么,该归于哪一类,以致当他送作品参加全国美展的时候,收件者和评审者都难以确定它的归属,杨斌自己也说不清楚,所以,只好作罢,从此他也就打消了参加全国美展的念头。实际上,他是太老实了,他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自己的作品是油画,或者说是雕塑,这样的话,属于另类的油画或雕塑,入选的几率很大。因为这种非驴非马的作品,往往容易参与到那些固有的品类中,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有人认为这样可以说明画种的发展,可以证明宽容的态度以及多样化的理念,所以,评委常常是网开一面,由此又常常令业界人士大跌眼镜,这在全国美展的国画、油画中并不少见。
关于绘画的品种,约定俗成,国油版雕等等,都有一些可以识别的基本特征,大家也都知道是什么面貌。然而,杨斌的作品分类问题却为我们提出了艺术发展过程中如何对待新品种的思考。我将杨斌的作品称之为“塑画”,其理由为:它是先塑后画;它是塑也是画;它非塑非画。其根本是塑和画的结合。它不同于彩塑的是,不是在塑像完成之后在塑像上的彩绘,即彩色的雕塑。而是以塑作为画的基础,包括用塑造的方式塑造出画面中主体形象的轮廓,然后再在其上作画,从本质上来看,应该属于画的范畴,可是,它在色彩的背后有着浮雕所呈现出来的立体的感觉,又不同于完全平面的绘画,是一种经过塑造而获得的具有一定立体感的立体的画。
……
十余年来,杨斌用他的方式先是不懈记忆西北原野上艰难跋涉的沙漠孤驼,展现戈壁滩上落寞旋转的沙枣以及丝绸古道上极力生存的胡杨,此后,伴随着技术的成熟和艺术的完善,杨斌打开了宽广的视域。他立足关中大地,侧目陇东山岭,放怀陕北高原,尽情收揽那飘散着青草粪香的关中牛圈,裹挟着拦羊汉子一鞭高歌的信天游,以及赤裸着油汗、袒露着无尽痴情的庄稼汉男女,还有那些饱经风霜与沧桑、背靠着低矮土墙和半边碌碡的寂寞斜视着西边落日的衰老的爹娘……
越过记忆,杨斌眷恋着过去,眷恋这苦难,眷恋着西北高原,眷恋着不死的胡杨林……面对现实,杨斌积淀苦难,将生命的主题毫不怜惜地牢牢锁定在现实的图景之中,将艺术的方式义无反顾地锁定在塑与画的结合之内。杨斌用艺术找回了生活的乐趣,化解一路风霜;用艺术表现了现实的情感,抒发满腔豪气。
展览现场 |
杨斌作品 西北风 |
杨斌作品 胡杨 |
杨斌作品 |
杨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