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新公共艺术形式太疯狂 作品引发观众报警

来源:瑞丽论坛 作者:- 2009-04-25


  366天,60位来自世界各地艺术家,1200万预算,在上海用地铁广告、街头行为、新媒体,甚至艺术家到民工子弟学校上课的形式实施作品计划。走进证大艺术馆,能看到366天里的艺术果实以各种方式在现场呈现。馆方还是招募了不少志愿者担当展出的解说人员,主动为参观者解释作品的实施和主题,以便让观众能更完整地了解作品。


  “如果我是一个商人,我觉得这笔买卖很合算。”项目总策展人沈其斌如此表达预算与作品收效之间的性价比。项目结束后,主题为“起点:生长与变化”文献回顾展在证大艺术馆进行。


  新公共艺术形式


  颠覆博物馆的神圣性


  整个“介入”项目从艺术家谷文达的《天堂红灯》开始。《天堂红灯》以中国龙的形象为主体,用数万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红灯笼将卢浦大桥、南北高架以及延安路高架整个包裹起来,形成了一片喜庆洋洋的红色海洋。作品的实施方式非常有趣:在中国各大报纸、杂志等媒体上以整版面与公众见面,相叙、祝福大家。而“介入”项目的收官之作是尹祥明的《99祝福》,向观众送佛像,祝福新年。


  “都是大众喜闻乐见的题材,只不过是用了艺术的载体,”沈其斌说,做了五六年当代艺术,并处于艺术最前沿,沈其斌对当代艺术的看法是“越走越窄,更加圈子化。”


  当初之所以策展庞大而细碎的“介入”项目,就是觉得跟大众的距离越来越远,所以要让艺术与普通民众走近,让艺术进入城市空间,“我们要把博物馆的神圣性颠覆掉,而且这个项目针对的是艺术的公共性,目前城市公共艺术观念落后,大部分是城市雕塑、景观设计,都是装饰品和花瓶。”沈其斌告诉记者。


  意料之外的报警事件


  项目的实施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很多时候,作品引发的意外之事比比皆是。


  艺术家刘瑾的装置作品《受伤的天使》,是刘瑾将本人翻制成真人等大(1.78m高)的20个天使形象,然后把20个天使形象分别悬挂在上海户外环境的一些建筑上面(包括现代和传统建筑)。


  20个受伤的天使降临在上海,它们依附在都市里的高楼大厦上面,显得那么渺小、脆弱和无助,它们紧紧地抓住建筑物,担心自己坠落。观众以为有人要自杀,非常惊讶,所以有人报警,“要是这个雕塑出现在花园里就很平常了。”沈其斌这样表述作品实施地点变换带来的反差。


  刘瑾作品实施的当天,给观众带来的心理应激被中国电信当作新闻,向全国的手机用户进行发送。这正好符合沈其斌所理解的“介入”:艺术家介入大众生活,大众介入艺术家的创作,真正的公共艺术是引起老百姓讨论、参与和思考的,是活的。他们不一定都理解,但起码有互动。


  甚至这些艺术成了最简单的游戏,吴俊勇的《俚语辞典》就是把一些诸如“马后炮”这样的日常俗语根据字面意思画出来:一匹马的屁股上坠着一尊大炮;高铭研的作品《生日节目》实施的就是一次在艺术家本人生日那天发生在金茂大厦顶级餐厅的逃单(吃霸王餐)行为。


  “苍式体操”的介入


  2008年3月30日,上海卢湾区复兴公园。艺术家苍鑫带着85个大学生在这里实施行为作品《苍式体操》:走五步,停下来,喊一,伸左腿,喊二,伸双手,喊三,腿伸直,喊四,趴下,喊五的时候,伸出双手,紧接着伸出舌头舔地面。


  这个项目是苍鑫正着力推广的,之前在日本、西班牙、法国等地都做过,在北京实施时,组织了近200个民工。而复兴公园的行为,聚集了大量的围观观众,“很多人都非常惊讶,但都很沉默,其中有一个小孩加入进来跟着做。”苍鑫说,项目进行结束,观众才凑近苍鑫问是什么意思,“其实我表达的是人跟土地之间的一种关系,以及仪式、人与空间之间的关系。有互动才叫介入,这也是最好的介入。”苍鑫表示。


  让观众带着艺术想法和作品走进博物馆


  而为策展人沈其斌津津乐道的便是杨光南以艺术家的身份在上海的新星民工子弟学校实施的艺术教育,艺术家每个月去一次这个小学,全年计划为9次。每次她都同一个班的孩子们上一节的美术课,教他们用绘画与其它的艺术方式表达自己的感觉和愿望。“这完全改变了观众和艺术的关系,艺术家与艺术的关系。”沈其斌难掩兴奋。

 
  这个项目实现期为一年,接下来,他们将会用一年的时间来整理文献,进行梳理,看对未来有什么样的影响。这个生长性的项目,除了文献回顾展,后续工作还有出版、研究、传播等计划,“我们接下来要在世界各地分类巡回展出6-8年,同时我们准备建立一个平台,让观众带着艺术想法走进博物馆,展出他们的作品。”

 

【编辑:海英】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