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极限混合”的场域,暴雨何时将至

来源: 作者:文奇 2019-06-26

制造偶遇的机会

从五月中旬开始,广州便进入一个令人沮丧的气候阶段。而当2019年5月31日,“极限混合——2019广州空港双年展”如期举办开幕,乌云也未曾友善地离开。尽管这样的天气有所预设,但想必一场筹备许久的展览即将随着开幕隆重亮相,没有人会在此刻期待意外发生,因此难免有人认为这场雨下得叫人有些狼狈。

“极限混合”——2019广州空港双年展现场
“极限混合”——2019广州空港双年展现场

巧合的是,我在艺术家张慧的布上水粉《伴行》这件作品下面经历了零星的小雨到雨势逐渐变大的过程,它被悬置在广州凤和村中的一处宗族祠堂之上。在毫无遮挡的情况下,作品被完全曝露在外,并且等待着开幕的到来。这是艺术家偶然性的决定,因为原本用于当地祭拜先祖的祠堂通过改造项目转变了建筑的使用功能——作为展示空间的新身份,它仍与作品保持着相互试探的过程。张慧索性摆脱作品与空间的斗争束缚,当然这件作品的尺幅也是一个原因。但当猜想作品展出在室外之后,随着朝夕更替,画布上精致的景观最终脱离形象回归色彩,再继续游离于画布之间进行着融合,这个可知又无法获知的毁坏过程轻易刺激着肾上腺素。

张慧,《伴行》,2019,布上水粉,900 × 1800 cm,"极限混合"——2019广州空港双年展现场
张慧,《伴行》,2019,布上水粉,900 × 1800 cm,"极限混合"——2019广州空港双年展现场

大家借着祠堂的屋檐暂避,也有人犹豫是否继续前往不同区域的展场,它们都不是可以完全作为庇护不被淋湿的理想场所。在《伴行》经历暴雨将至的“毁坏”面前,我忽然意识到,“暴雨”的到来似乎为“极限混合”带来了意外的发展。“暴雨”与这个始建于同治十五年的古老村落,像是设立某种意外的屏障,一并制造了这次偶然事件产生的机遇。

在野生且开放的展场

令人难以忘怀的是,当我前往何翔宇的作品独立展出的空间时,降雨的节奏也一并变得更加猖狂。何翔宇的新作“柠檬计划:灰烬”被暴雨搭建的幕帘隐藏在村落通往森林的途中,以及刚刚浇筑的混凝土在展厅(一个由村民家仓库改造的展厅)外被雨水一直打搅。工作人员在门外临时搭起一根细窄的“独木桥”,可能并不是为了行走,只是以抵抗暴雨微弱的视觉力量,带给出入的观众警示混凝土未干的陷阱。

“临时性”(包括这个临时展映空间正在播放着艺术家作品中晦涩且节制的画面)在暴雨之下编织起细密的网络,我们则像是动作片中潜入敌方的特工,分外小心以免触发“警报”。

“柠檬计划:灰烬”是有关于丧葬习俗的实验影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文化语境,柠檬和黄色承载着多种多样的含义,作为抽象的符号或作为实用物件为人类所使用,在已经消失、或者仍然存在的不同传统中,它们时而象征着生,时而预示着死……。符号本身的生命正如它们所折射出观念,始终在变迁中延续。”

何翔宇,《柠檬计划:灰烬》, 2017 - 2019,16mm 胶片转数字影像(彩色,有声,16比9), 19 分13秒,"极限混合"--2019广州空港双年展现场
何翔宇,《柠檬计划:灰烬》, 2017 - 2019,16mm 胶片转数字影像(彩色,有声,16比9), 19 分13秒,"极限混合"--2019广州空港双年展现场

被记录在“柠檬”这一物体形象下的时间与生命,是艺术家简明扼要的表达方式。而巧逢这场雨的临幸,暴雨和作品以及空间形成了所谓临时性的发生场域,为现场的观影体验添置了丰富的收获。这显然是理想的剧本中被绝对视作意外的存在。

用于阻隔光线的门帘被准备走出空间的观众缓缓拉开,却在下一刻狼狈地陷在未凝固的混凝土“沼泽”中。这种事件极不可能作为艺术展览中必然产生的经历,唯独如此野生且开放的展场下,在暴雨的催化下,塑造成为独一无二的感官福利。

的确,丰富经历的维度是普通的白盒子展览无法给予的条件,即使在前往美术馆的途中遭遇阵雨或是直接选择了雨天出发。这种只有在19世纪,“Flaneur”文化兴盛的时代,出现在居斯塔夫·卡耶博特的画中“Flaneur”撑起雨伞漫步在巴黎。画中的街景和雨天“偶然”成为流传于世的艺术(画作)景象。但如今生活在舒适区,并接受着在封闭空间内进行着精致观看行为的都市人,早已经淡忘这种“写生与野生”之间彼此一字之差的探险。漫游者们收获的意外以及从中提取的兴致,相隔着意识形态的厚重质感,时而激起不了心中的悠扬。

Gustave Caillebotte, Jour de pluie à Paris, 1877
Gustave Caillebotte, Jour de pluie à Paris, 1877

来自柠檬计划的“丧葬仪式”仍在难以界定的空间内放映,这个原本废弃多时的建筑如同柠檬澄黄的果皮,与远处的田野、泥土以及成排的树林,在暴雨中相得益彰。

行人的意识早被这种未曾预测到的仪式感鸣奏起一场交响乐,也或许有人会想起米尔科·曼彻夫斯基(MilchoManchevski)执导的电影《暴雨将至》中一段称之为“时间永不消逝”的配乐(尽管这不是一段交响乐)。“时间永不消逝,何时暴雨将至”,随着电影生与死的剧情交错,回荡起的忧伤旋律,以及马其顿村落附着着的古朴、灵性以及魔幻的色彩,正因前者影像的入侵和失态的暴雨,将行人的思绪肆意玩弄,穿梭于凤和村还未被水泥浇铸成路的林间小道上。待旋律即将从脑海中离开,沿着无秩序错落生长的草木,走完一段泥泞的路。看似毫无关联的思绪,又会被抬头越过田野的视线,看见刚从天空划过的飞机划上一个情有可原的句号。因为我想说,这完全符合了连接时间与空间的象征,在延续“延续”这个词的时候,符号的生长在这场暴雨中展开

电影《暴雨将至》
电影《暴雨将至》

时间永不消逝

雨天同样为20世纪嬉皮士们带来“洗礼”。1969年8月18日,当最后一批满身泥垢的年轻人撤离Max Yasgur泥泞的牧场,这片牧场也同时与一场史上非比寻常的音乐节一同被人铭记。但在迈克尔·沃德利(Michael Wadleigh)拍摄的纪录片中,长达3个小时的影像尽管每一帧都完美再现当时Wood stock音乐节的辉煌,但对我来说最无法被替代的是音乐节突遭暴雨的一幕——“嘿,如果你认真冥想,也许我们可以停止这场雨”,演出者在临时搭建的舞台上和台下的观众们一同向天祈祷,也使其成为对爱与和平呼求的象征。

Woodstock 1969
Wood stock 1969

当从美国泥泞的音乐现场赶到这个同治时代就已成形的幽径中,提出“独立于我身处时代的自然秩序,重新发现和收拾自身”这样一段描述的作品正隐藏在凤和村大片奢侈的茂林之中。当雨水令路上的水洼泛起涟漪,我们在即将结束漫游之旅时,意外地发现深藏于遗弃的老屋之中,看似融合却又界限分明的木雕作品。这是肖克刚一直围绕“堕落的绘画”展开的三件“开放是违背伦理的”系列作品之三,被区别于其作品的系列一和系列二所一贯呈现的布面丙烯,这件系列三虽贯彻系列中对形模糊的处理,但最终呈现在物的载体上。以及它们仿佛是我们在百年村落中偶遇的守护精灵,并且给人看似混乱、天真、幼稚的观感。唯独长久居住在此的老人,在朦胧的水汽下彼此间眼神交汇,才能意识到——原来身后的时间早已逝去。这段体验或许和60年代的嬉皮士们毫无关联,却在群体和个体的关系中,如水的形态产生多样的变化,牵引不着边际的思绪。

肖克刚,《开放是违背伦理的-3》,2018,木雕一组(8件),高度120cm左右,"极限混合"--2019广州空港双年展现场
肖克刚,《开放是违背伦理的-3》,2018,木雕一组(8件),高度120cm左右,"极限混合"--2019广州空港双年展现场

这就是“极限混合”带来的意外经历,回顾开幕日当天,依照计划观看分布在四个区域的作品,也许不是暴雨带来的偶然相遇,任何一种欣赏都远不足以称为丰富。而“雨”成为一种隐喻紧锁思绪,在经历不同历史阶段和文化语境后,出现在这个凋敝破败的历史村落——它正在转型成为新兴复合型社区,随着大雨倾盆之后,连同村中的风物一并投入到时空隧道之中。我为这段旅程命名为“想象的上升式螺旋运动”,当回到“极限混合”这个展览的原点时,展览前言处写道:“相信不同艺术、文化之间的碰撞,在此定会激发出超乎寻常的想象和魔力……”。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