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人:新都北村艺术区创始人、艺术家 刘勇
采访人:刘丹放
采访时间:2009年5月10日
刘丹放:刘老师您好!今天非常高兴能够走进您的工作室。我们今天想请您首先给我们谈一下,您的艺术创作、生活状态和近期的一些艺术作品。
刘勇:最近画得很少。一个是艺术区的事,还有一个是油画系的工作非常繁忙。现在整个头绪非常多。艺术创作对我来说,肯定是一生的事,但是有的时候,阶段性地侧重一些其它方面事情也许是命中注定的。从我的创作经历来说,过去总体更偏爱“历史画”,特别是重大题材的历史画。我在四川美院毕业时,创作的就是历史画。那时候的历史画创作,手法上是写实的,内容上追求的是“真实再现”。
刘丹放:现在我们看到您这儿有几幅作品好像都是小飞虫里面又藏一些关于时事的东西?
刘勇:这个画是这样的,前段时期做了一些新历史画的尝试,跟过去的历史画有很大区别。过去是再现性的,现在这一批历史画是属于观念的。相当于过去是再现历史,表现历史的故事和情节,这次表现的内容更多地通过历史图片的某种展示,包括综合材料的运用,表现历史背后的故事。过去的历史画是直观的,现在的历史画侧重隐喻。最近的画,你刚才说的“小飞虫”系列,也是和隐喻有关。实际上不是偶然的,画小昆虫,画一些飞翔的,各种各样的,自由自在的小昆虫,那是我儿时的喜好。也许到一定时候,人都要回到最初的生活体验。
刘丹放:从热衷重大的历史题材的画,为什么一下子重新回到了喜欢小昆虫的状态?
刘勇:现在的这组画,画面中主要画的是蜻蜓,《蜻蜓对飞美人来》,名字就是周公圆梦当中的一句话。其实表面上你看画的是蜻蜓,实际上我用了一种综合材料,蜻蜒在画面中只有很小部分,画面留有很大的空,但我这里面用了拼贴。拼贴什么呢?拼贴的是我感兴趣的图片,你说是“时事”,我说是“历史”。实际上这些图片已经变成历史或将要变成历史。这些图片是什么图片?是禁忌图片,这个禁忌图片有两类,一个是网上,甚至是不能让18岁以下的小孩看的那种图片。还有一种图片是被禁忌的网站。为什么我对这种禁忌的图片感兴趣?特别是我到成都以后,它跟我在重庆的想法又有变化。成都的这种环境,艺术氛围感觉更轻松、更悠闲一些,因此,显得更超越一些。成都与重庆比较起来,人与人,物与物之间隔得很远,艺术上更开放,自由度更大,每个人可以选择的东西很多。我在新都桂府博物馆,看到里面一些藏品,比如东晋时的画像砖,就有很多是突破禁忌的。我觉得只有成都平原有这种包容性。这是艺术的一种很高的境界。这种环境下,我觉得很多禁忌是可以突破的。同时我历来画画都有一点破禁忌的感觉,包括前面的历史画。而这组“小飞虫”,正是代表了我对自由的憧憬,回归到一种最初的生命体验。当然,这是一种经历后的返回。
刘丹放:刚刚你说到成都平原的包容性,我们知道中国当代艺术领域里面有很多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都跟四川有关。你怎么样看待这种现象?
刘勇:07年应川音成都美院马一平院长的邀请,到油画系主持工作。这之前我对成都的了解仅仅是过去川美的成都同学,实际上很少到成都。来了两年以后,我更深地感觉到了成都为什么会出这么多人,包括何多苓、程丛林、周春芽等,以及后来长期居住成都又从成都出去的张晓刚等很多画家,到北京去后都非常成功。我觉得它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就是成都这边的自由、独立、平等的艺术氛围。因为它有足够的包容和自由度以后,人的独立精神相对容易得到发展。因为艺术这个东西,需要一种很放松的心态。如果从艺术的角度,成都这个城市可能更适合艺术的发展。
刘丹放:刚刚您讲到07年到这边来做川音美院油画系的系主任,可以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您的带领之下油画系目前怎么样,你们是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对油画学生进行艺术教育?
刘勇:油画系尊循的是一种严谨而开放的教学理念,其中很重要的是平等的师生关系。举一个也许不恰当的例子,如果老师和学生是一种父子关系的话,父亲一开始就与儿子以平等关系相处,这种结果是什么?肯定让年轻人成长速度加快。全国很多到北京去的艺术家,四川这边的比起其它地方出成绩的多得多。它的成人仪式开始得早,这个肯定和老师有很大关系。这个传统可以说是创造了当年川美77、78辉煌的传统,当年的主要老师马一平先生从川美过来以后,包括他以前的弟子聚集到川音美院执教以后继续着这个传统。
刘丹放:2000年建院到现在已经毕业了大概五届的学生了。目前这些学生毕业之后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刘勇:现在是这样的,有不少在北京发展得非常好,还有的流散在我们周边,在北村艺术区有一部分就是我们过去毕业的学生,而且现在整个的影响力也开始出来了。其实应该这样说,川音美院搬到新都以后,周边开始形成人才群,就是连续毕业很多届学生后,已经形成了一个群体。这个群体也可以说是前任油画系主任刘虹教授和这边老师的努力的结果。由于川音美院过去在双流,三年前搬过来。本来双流已经形成很好的氛围了,农民街的几届展览都很好。但到新都以后,由于是新的地方,各方面的学术环境都要进行新的建立。实际上也是北村诞生的原因之一。
刘丹放:谈到北村这个话题,我们的话匣子又可以打开了。您是北村的创建人。您当时为什么要创建北村这个地方,您是怎样找到这块地盘给这边的年轻艺术家做艺术创作工作室的呢?
刘勇:首先,我是个艺术家,我自已需要工作室。过去在川美教学任务很重,画越画越少,自从有了坦克库工作室,三年后就在上海举办了个展。到川音美院以后,也希望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到画室里回归本分,给自已充电。同时,也考虑到川音美院的学术积淀已经到了一定厚度,需要通过展览和画家工作室的方式把这些成果释放出来,聚集四川周边包括重庆的艺术力量,形成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气场。所以,07年调到川音美院来以后。一个是做了当年的油画系学生首届年展。第二个,就是艺术区。因为我觉得艺术区的建立,它对于周边力量的整合是有好处的。我来了以后,很多老师说我们太分散。不像过去在双流的时候,艺术家相对集中,每个阶段他们都可以集中时间探讨一些东西,可以互相交流,互相看画。但是到了这个新的地方,虽然校舍很漂亮,但是周边的学术环境没有了。这个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四川美院就是个例子,它的学术积淀,就是你在教学上,有的时候甚至没费多少劲,但是学生还可以很不错。长期积淀的学术氛围,学生自己可以在周边学习,受环境的熏陶。教学上事半功倍。
刘丹放:国内有很多艺术区,北村艺术区的特点和现状怎样?
刘勇:北村艺术区地处成都北面的新都,与有悠久历史文化传承的宝光寺、桂府相临,又有川音成都美院做后盾,汇聚了来自四川、重庆、甚至兰州、北京等地的五六十位艺术家。严格地说,北村艺术区的性质,是艺术家集体租房,带有某种公益性质的管理的以艺术家为主的非赢利的艺术区。它以艺术的纯度高而著名。有批评家说,北村艺术家的画普遍较“野”,不为市场所动。北村艺术区能够在较短时间产生影响,与川音美院马一平院长、批评家陈默等支持分不开,已先后举行了几次展览,尤其是北村首届开放展,汇集了四川周边的很多艺术家。北村有包括油画系特聘教授何多苓、王龙生等著名艺术家的工作室,而且北村的所有出名或未出名,年青的或年长的艺术家都是一种平等关系,这也是我对北村现有格局比较满意的地方。我希望北村艺术区最终成为青年艺术家成长的摇篮。
刘丹放:谈到这边还有很多学生,您作为一个系主任也有那么多年的教育经验。您觉得中国美术教育的未来和前景,可能会是什么样子?
刘勇:中国美术教育是这样的,我觉得作为我们国家来说,过去,包括我读书的时候,还是苏联的教学体系一统天下的时代。我们现在的教学已经跟几十年前完全不一样了,因为国际化、全球化以后,艺术视野更开阔了,人们考虑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这个不一样体现在我们是站在一个世界的高度,不是站在一个局部。
刘丹放:美术教育方面应该怎样来发展?
刘勇:我感觉川音美院在全国美院艺术教育的开放度,应该算比较前面的。举个例子,王承云教学实验班,他是一个华裔德籍的艺术家,过去也是川美毕业,然后到德国去。他几乎把德国的那一套教学照搬进我们实验班的教学系统,而且教学的方式完全跟我们过去不一样,比如说从石膏、人像、写实的系统这样过来。现在大多数美院还是这样系统。而他的教学是从语言自然生成训练开始。从学生个人的经历、家庭、背景着手开掘学生的艺术潜力,完全是国外的那一套方式。实际上是相对彻底的现代主义教育。中国很多院校虽然已经实施了这种现代主义教育,甚至后现代主义教育。但都是零碎的,是老师的个人行为,或者仅仅是某一门课,还不是一个有序的学院行为。实际上我们大多数美术学院还是一种前现代的教学方式。
刘丹放:就是说,您认为王承云教学班这种方式,将来可能成为我们美术教育的一个主流方向?
刘勇:不完全是这样。其实王承云这个教学,实际上也仅是我们整体教学的一部分,还是现代主义教学很个人化的部分。不能够成为所有教学的效仿对象。现在川音成都美院奉行的是多种多样的教学,从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那些教学系统,只要你有这样的能耐,都可以吸收。多元并存,互为借鉴、综合运用。实际上我们现在就是这样做的。王承云这个实验班,办起以后有很多说法。甚至有的说,虽然学生没有学别人,比如说也不学古代大师,当代大师也不学,但是好像是学王承云,有这个疑问。
刘丹放:听人这样说过。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
刘勇:肯定不能全体效仿,让所有的教学都仿效的时候,那和前苏联教育体系一统天下时期也没两样了。我们的教学是一种包容的,多元并存的,要发挥每一个教学单元,教学部分的能量。包括现代主义教学或后现代主义教学,老师应该是这方面的专家,他可以引领,他可以主持这个班或工作室。但是我们总体来说,我们需要一个在每个部分都很强大的教学系统,然后综合起来,变成我们新的当代艺术教育,整合我们艺术教育的各种力量,不管是西方的,还是中国的。我觉得王承云这个班的成功之处在于我们让他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带了一个周期,充分发挥他的教学特点。从毕业的效果看,这个班也许不是想象那么强大。甚至最突出的不见得比同期进行的常规教学班的学生强,但由于王承云这个班的带动,使这届毕业生整体水平有较大的提升,却是不争的事实。也许艺术最终都会殊途同归。
刘丹放:可能他们在私底下有交流,彼此在交流当中互相借鉴了许多东西。
刘勇:有交流,这种互相之间完全不同系统之间的碰撞,可能会产生新的东西。我们希望尽可能地吸取不同的教学系统,最后得到一种综合运用,使学生受益。应该是在当前的情况下,是非常可行的,而且是有效果的。
刘丹放:好的,谢谢刘老师!
【编辑: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