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时常想起在北方,燕山脚下的冬夜,一人骑着单车,穿过月光像白银一样泄满的田野,还有静悄悄的村庄。
半亩荒地待明月
林国成
艺术家林国成在展览“林国成:雪月苍”现场,杜梦堂(上海),2019年
2019年5月25日,杜梦堂(上海)呈现了林国成个展"雪月苍"。继艺术家杜梦堂纽约个展的成功举办,此次展览通过十余件近期作品进一步关注林国成的钢笔水墨创作,呈现他在内心静谧世界中对道家审美的探索,对自然与城市生长的思考,以及对思绪和情感的记录。
展览“林国成:雪月苍”现场,杜梦堂(上海),2019年
展览“林国成:雪月苍”现场,杜梦堂(上海),2019年
展览“林国成:雪月苍”现场,杜梦堂(上海),2019年
"不可思议"或许是许多人对林国成作品的第一印象,很难想象拥有如此气韵的大尺幅作品竟然是用钢笔完成的。艺术家精妙的钢笔技法源于其对东西方绘画传统的独到见解,他将自己对欧洲素描、铜版画和中国文人画的钻研心得融合贯通,并配以水墨点睛。而作品的张力和势能则来自两种体系在画面中不断的交融与碰撞。在笔法方面,短小细密的笔触与行云流水般的长线条相得益彰;而在空间方面,艺术家将铜版画对细节的诠释和国画的留白协同作用于由散点透视和焦点透视共同构成的画面。林国成在创作时的自信和相对放松的状态使这种别具一格的融合流畅而自然,没有丝毫的刻意与生硬。
展览“林国成:雪月苍”现场,杜梦堂(上海),2019年
展览“林国成:雪月苍”现场,杜梦堂(上海),2019年
这份"自然而然"体现了道家审美思想对林国成创作体系的影响。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哲学体系之一,道家认为宇宙万物起源于"道",虚而无形,只因其无处不在。而在艺术家心里,"刹那与永恒,固态与流形,它们并没有确定的答案。一切都是以不确定的姿态,不确定,但又非虚空,这是留给艺术家广阔的领域。如何以一个画面感受刹那与永恒,无所住与生心"。
林国成在自然与城市空间中放空自己,用单色纸本描绘景象和空间的虚与实,用笔尖追寻生命万物中能量的流动,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传递给观众:"我想做一个展示,它简单的,不承担什么特别的意义,只有灰,白,黑,只有线条和关于美的事情。"在《月光舞》中,林国成向观众展现了"雪月苍"的一个片段,也是一份自己内心最珍视的记忆和感受--月色下积雪覆盖的树木在艺术家的骑行中展开了光与影的舞蹈,一望无际的树林幻化成了通往平行时空的入口,似乎连时间都停止了。对林国成而言,绘画的过程就是摒弃外界干扰,静心于内心世界运转的过程。《形与流 三》、《崖树 三》和《心动》等作品用形态与意象、线条与空间诠释了艺术家对"万物皆相对"的深刻理解。
林国城 月光舞 2014 纸本,钢笔,水墨 222x116 cm x2
"雪月苍"既是林国成亲身经历的心得感受,也是他在艺术创作和审美层面所追求的境界,更是他希望通过此次展览为观众带来的独特体验,邀请观众在信息量爆炸的今天去悉心观察、静心感受,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为内心真实的自我创造一个静置的空间。
林国成, 崖树 三 , 2016, 纸本钢笔水墨, 184 x 114 cm
林国成(1979年出生于广东省)以其绝妙的钢笔水墨风景为人所熟知。高中辍学后,他于2002至2003年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目前在北京和云南两地生活和创作。
林国城 心动2018 纸本,钢笔,水墨 180x110 cm
林国成独特的绘画语言对东西方的艺术传统包容并蓄,同时也挑战着两种体系的交融与碰撞。一方面,艺术家精妙的钢笔技法出自其对欧洲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热爱,尤其是米开朗基罗的素描和丢勒的铜版画;另一方面,艺术家对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人绘画独具慧心,尤其欣赏石涛、陈洪绶和董源的作品。林国成充分汲取各家所长,在当代维度下钻研和探索钢笔与水墨结合的可能, 流动的"气"亦或是生命能量的循环总是出现在林国成的作品中, 通过文人画丰富的技法以及对形神气韵的追求为那些密集、繁复的钢笔线条留出了想象的空间,注入了更多活力和多样性,使最终呈现的作品既有对气力的把控,又不失对细节的雕琢。
林国城 无法容纳的风景-山口待渡 2017 纸本,钢笔,水墨 157x220 cm
林国成的作品曾广泛展出于国内外画廊和艺术机构,包括Macdonald Stewart艺术中心,加拿大;David Aaron画廊,伦敦;中国文化中心,马耳他;杜梦堂,纽约/上海;3812画廊,香港;今日美术馆,北京;湖北美术馆和广东美术馆等。艺术家的作品已被纳入北美、欧洲和亚洲众多私人收藏,其中包括Macdonald Stewart艺术中心,加拿大;梅洁楼,香港;怡情斋,香港;汇丰银行和美高梅集团等机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