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用批评激荡艺术--第六届国际艺术评论奖期待您的参与!

来源: 2019-05-27

2019年5月24日,第六届国际艺术评论奖(IAAC 6)新闻发布会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新馆举办,面向全球发出邀请,征集中、英文艺术评论稿件。

发布会现场
发布会现场

所投稿件须针对2018年9月15日至2019年9月15日期间在全世界任何地区举办的当代艺术展览撰写评论,申请者年龄不限、身份和专业不限。其中,中文稿件字数为2500字,英文字数1500字。征稿将于2019年9月15日截止。

“写作主体性的困境”座谈现场  嘉宾:翁子健(左一)、 王欢(左二)、苏伟(左三)
“写作主体性的困境”座谈现场  嘉宾:翁子健(左一)、 王欢(左二)、苏伟(左三)

“艺术写作:为何?为谁?”论坛现场 嘉宾:Lewis Biggs(右一)、Gerard Hemsworth(右二)
“艺术写作:为何?为谁?”论坛现场 嘉宾:Lewis Biggs(右一)、Gerard Hemsworth(右二)

新闻发布会上,国际艺术评论奖组委会联合主席、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甘智漪宣布了第六届国际艺术评论奖的5位国际评审团名单,包括阿米·巴拉克(Ami Barak),独立策展人,巴黎艺术评论家,国际当代艺术策展人协会(IKT)前主席;朱丽安娜·恩伯格(Juliana Engberg),策展人,文化活动策划人兼作家,2019威尼斯双年展澳大利亚馆的策展人; 巴特缪·马力(Bartomeu Marí),独立策展人,艺术撰稿人及国际博物馆及现当代艺术收藏品委员会(CIMAM)前主席; 邵亦杨(Shao Yiyang),中央美术学院(CAFA)艺术史论系教授及人文学院副院长; 翁子健(Anthony Yung),香港策展人、作家及亚洲艺术文献库(AAA)资深研究员。

观众现场提问
观众现场提问

现场
现场

国际艺术评论奖组委会主席Henry Meyric Hughes向媒体表示:国际艺术评论奖在上海和伦敦两地召开新闻发布会与重要的研讨活动,以回顾评论奖五年的精彩活动,并探讨全球当代艺术发展的新趋势。本届国际艺术评论奖国际评审团由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大利亚、法国和西班牙的杰出评委们组成,并于十一月宣布获奖及入围名单。

2019年9月15日征稿结束后,国际评审团将展开严格的匿名评审,最终选出包括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在内的20位中、英文入围作者。其中,一等奖将获得80,000元人民币(含税)的奖金及一次上海或伦敦的短期驻留,二等奖将分别获得30,000元人民币(含税)的奖金。20篇入围作品(中文投稿及英文投稿各10篇)将以中英双语的形式结集刊登在2020年春出版的《第六届国际艺术评论奖年度展览评论》上。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IAAC组委会联合主席 甘智漪致辞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IAAC组委会联合主席 甘智漪致辞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IAAC组委会联合主席甘智漪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艺术评论所面临的危机,也是思想在当代国际社会中的危机。在这种局面下,更需要专业与沉稳的力量来托举责任、守望未来。"经过五年的积累,国际艺术评论奖共收到投稿1108篇,投稿范围遍及全球63个国家和地区,产生了16个大奖获得者和87位入围者。国际艺术评论奖使他(她)们获得了更多的关注,评论奖更成为孜孜于此的人们的专业发展助推器。

嘉宾合影
嘉宾合影

第六届国际艺术评论奖由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英国皇家美术学院(RCA)、国际艺术评论家协会(AICA)共同主办,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民生艺术基金会首席赞助。

奖项简介

2019年第六届国际艺术评论奖(IAAC 6)向全球评论者公开征集中、英文艺术评论,申请者所提交的稿件须针对2018年9月15日至2019年9月15日期间在全世界任何地区举办的某个当代艺术展览。

一等奖获得者除了可以得到80,000元人民币(含税)的奖金以外,还将获得一次前往伦敦或上海短期驻留的全额赞助。二等奖将产生3位获奖者,他们将获得30,000元人民币(含税)奖金。

本奖项旨在推动当代艺术的独立评论,汇集中、英两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优秀评论,并促进艺术评论者的批判性思考、对话和研究。

本次活动向全球公开征集艺术评论,申请者年龄不限。为确保评审过程的客观公正,由中、英双语的艺术界权威人士组成的国际评审团将对投稿进行严格的匿名评审。

投稿方式

登录www.iaac-m21.org下载并填写申请表格,以单个PDF的附件形式提交评论文章。中文稿件字数须在2500字以内,英文稿件字数须在1500字以内,最多可附加3张高清图片以供出版需要(PDF文件大小不超过4MB,邮件大小不超过5MB)。申请者须将填写完毕的表格及作品附件以电邮形式提交至"联系方式"一栏中所列的中英方电子邮箱。

国际艺术评论奖拥有所有申请者提交的文章版权(无论此前有否出版)。举办机构和中、英两方的学术支持单位将对所有入围者的文章进行分类和筛选,再将其翻译成中文(针对英文稿件)和英文(针对中文稿件)两个版本,以供出版之用。

最终评选将由国际艺术专家评审团以英语会议的方式进行终审,评选结果将于2019年12月前向媒体公布。包括获奖者在内的20位入围者将进入终选名单,获奖的艺术评论将以中、英文双语的形式刊登在出版物和官方网站。

征稿截止日期:2019年9月15日

联系方式

中方联络机构: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汶水路210号静安新业坊3号楼200072

电话:+86 21-6105 2121

电邮:iaac@minshengartmuseum.com

英方联络机构:英国皇家艺术学院

地址:20 Howie Street, London, SW11 4AS

电话:+44 (0)20 7590 4423

电邮:iaac@rca.ac.uk

第六届国际艺术评论奖评委简介

阿米·巴拉克(Ami Barak)

阿米·巴拉克(Ami Barak),独立策展人、巴黎艺术评论家及国际当代艺术策展人协会(IKT)前主席,现任蒙鲁日沙龙(Salon de Montrouge)联合策展人。蒙鲁日沙龙是法国一年一度推选年轻艺术家的艺术活动,现已举办了64届。

巴拉克的近期项目包括:"道格拉斯o戈登:我也一样…"(I am also... Douglas Gordon),阿米尔特拉维夫艺术博物馆(2013);"菲利普o科恩收藏展:亲爱的,我重新整理了藏品"(Honey I Rearranged the Collection: Works from the Philippe Cohen Collection),雷兹大道展览中心,巴黎和莫斯科多媒体艺术博物馆(2013);"加拿大丰业银行不眠之夜:开个好头"(Off to a Flying Start),多伦多(2013);"DSL藏品展:遥远的天堂"(An Estranged Paradise:Works from the DSL Collection),莫斯科犹太博物馆及文化中心(2014);"梅里克o奥尼安-口吃"(Stuttering - Melik Ohanian),赛特当代艺术区域中心(2014);"塔林o西蒙,后视图:恒星形成的星云和对外宣传局"(Taryn Simon, Rear Views: A Star-forming Nebula and the Foreign Propaganda Bureau),国立网球现代美术馆(2015);蒙鲁日沙龙,61-64届(2016-2019);"朱利安o沙曼托:真实之物",古尔本金安基金会,巴黎;"皮特o科格尔:下一个"(Peter Kogler, Next),ING艺术中心,布鲁塞尔;"星群-今日中国的当代艺术"(Constellation - Contemporary Art in Todays's China),格鲁吉亚国家博物馆,第比利斯(2017),巴库海达尔`阿列耶夫中心(2018);"阿塞拜疆:图像为何?"(Azerbaijan: What Does The Image Stand For?),当代影像双年展,蒙特利尔(2017);"生活-使用者的道德"(Life- A User's Manual),蒂米什瓦拉艺术邂逅基金会,当代艺术双年展(2017);"角色扮演-重写神话"(Role Playing - Rewriting Mythologies),大邱摄影双年展(2018);"前东方-罗马尼亚先锋派的过去与现在"(Ex-East - Past and Recent Stories of the Romanian Avant-garde),艾斯佩斯o尼梅尔,巴黎(2019);"砖石"(The Brick),牟罗兹市昆斯塔勒当代艺术中心,法国(2019)。

 朱丽安娜·恩伯格(Juliana Engberg)

朱丽安娜·恩伯格(Juliana Engberg)是一位艺术总监、策展人、文化活动策划人及作家,也是2019威尼斯双年展澳大利亚馆的展览--"安吉利卡·梅思蒂,集会"--(Angelica Mesiti ASSEMBLY)的策展人。2007年,她担任丹麦奥尔胡斯欧洲文化之都庆典活动(Aarhus European Capital of Culture)的总指导。她也曾是墨尔本澳大利亚当代艺术中心(Australian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in Melbourne)的艺术总监。

恩伯格组织策划了大量的艺术节、视觉艺术项目以及各种公共项目,她的策划总是富有创意且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她曾担任悉尼双年展(Sydney Biennale)、墨尔本国际双年展(Melbourne International Biennial)以及阿德莱德双年展(Adelaide Biennial)的艺术总监。此外,除了利物浦、里昂和伊斯坦布尔的双年展,她还领导了在英国格拉斯哥、曼切斯特等地的艺术活动的合作。恩伯格为塔斯马尼亚博物馆与美术馆(Tasmanian Museum and Art Gallery)策划的获奖展览"大风暴"(TEMPEST)更是为2016年的Dark Mofo冬季艺术节(Dark MofoFestival)增添了亮点。

恩伯格的工作除了艺术指导和策展之外,她也涉足战略营销与传播、电影写作、建筑与设计教学、文化旅游、戏剧艺术、文学以及音乐和舞蹈。这些经历使得她谙熟于跨领域活动的策划,她能够以创造力为主导,又有效地实现商业、工业和教育的目的。

恩伯格在国际化的画册、期刊和书籍方面也颇有建树。她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编辑、责任编辑和出版商。由她出版的重要画册和出版物达到150多种。同时,恩伯格还为《卫报》(The Guardiannewspaper);英国《Frieze》杂志(frieze magazine);《艺术在美国》(Art in America);《艺术论坛》(Art Forum);《议程》(Agenda);《摄影档案》(Photofile);《艺术月刊》(Art Monthly);《时代报》(The Age);《悉尼先驱晨报》(Sydney Morning Herald);《月刊》(The Monthly);《艺术与澳大利亚》(Art and Australia);《艺术与文字》(Art and Text)以及其他各类书刊。恩伯格本人的书作《在路上》(En Route)也在近期由墨尔本大学出版社出版。

 巴特缪·马力(Bartomeu Marí)

巴特缪·马力(Bartomeu Marí)是一位独立策展人及艺术撰稿人,拥有巴塞罗那大学哲学和教育科学学位。2015至2018年间,他曾担任首尔国家现当代艺术博物馆(MMCA)馆长一职;2004至2015年间,担任巴塞罗那当代艺术博物馆(MACBA)馆长兼总策展人。在此之前,马力是圣·塞巴斯蒂安国际当代文化中心(Centro Internacional de Cultura Contemporánea)的负责人(2002-2003),也曾负责管理鹿特丹维特德维兹当代艺术中心(Witte de With Centre for Contemporary Art, Rotterdam)(1996-2002),还曾担任瓦伦西亚现代艺术学院胡里奥o冈萨雷兹中心(IVAM-Centre Julio González,Valencia)(1994-1996)以及巴塞尔建筑基金会(Fondation pour l'Architecture,Brussels)展览的策展人(1989-1993)。

2002年,巴特繆o马力与王嘉骥(Chia Chi Jason Wang)共同策划了主题为"世界剧场"(The Great Theatre of the World)的台北双年展;2004年,马力在马德里社会文化中心(La Casa Encendida, Madrid)与詹姆斯·林伍德(James Lingwood)共同策划展览"胡安·穆尼奥斯,单一的声音,收音机的雕塑与绘画"(Juan Mu?oz. La Voz Sola. Esculturas, dibujos y obras para la radio)。2005年,他担任威尼斯双年展西班牙馆的策展人。2010年至2016年,马力在隶属于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的国际博物馆与现当代艺术收藏委员会(CIMAM)担任财务主管,之后担任主席一职。

巴特缪·马力策划了大量的艺术家展览,这些艺术家包括:拉奥尔·豪斯曼(RaoulHausmann)、劳伦斯·韦纳(Lawrence Weiner)、丽塔·麦克布莱德(Rita McBride)、尤拉莉亚·维尔多瑟拉(EulàliaValldosera)、弗朗西斯·皮卡比亚(Francis Picabia)、安东尼·蒙塔达斯(Antoni Muntadas)、切尔多·梅雷莱斯(CildoMeireles)、马特·穆里肯(Matt Mullican)、拉蒂法·艾霞克茜(LatifaEchakhch)、斯嘉丽特·兰道(SigalitLandau)、诺米达·乌尔博纳斯和吉迪米纳斯·乌尔博纳斯(Nomeda&GediminasUrbonas)、弗朗西斯科·托雷斯(Francesc Torres)、爱丽丝·克雷舍尔(Alice Creischer)、珍妮特·卡迪夫(Janet Cardiff)、弗雷德里克·基斯勒(Frederick Kiesler)、马塞尔·布达埃尔(Marcel Broodthaers)、琼·乔纳斯(Joan Jonas)、弗朗西斯·埃利斯(Francis Al ÿs)以及卡洛斯·邦加(Carlos Bunga)。他也编辑、出版及发表了大量现当代艺术家的书籍和文章。

 邵亦杨

邵亦杨,中央美术学院(CAFA)人文学院副院长兼教授及博士生导师。其本科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后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艺术史论系获得硕士、博士学位。2004年起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和教授西方美术史和世界现当代艺术,曾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西方现代视觉文化与艺术研究"--负责人,并荣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曾多次应邀在国外大学和国际性学术会议做英文学术讲座,包括世界艺术史大会(CIHA)、德国艺术史年会和美国艺术史年会(CAA),并担任2016年北京世界艺术史大会主席。主要著作有:《后现代之后》( 2008,上海美术出版社会第一版;2012,北京大学出版社修订版) ;《穿越后现代》(2012,北京大学出版社);《西方美术史-从17世纪到当代》(2014,北京大学出版社);《20世纪现当代艺术史》(2018,9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2019,1月,北京大学出版社)。

 翁子健(Anthony Yung)

翁子健在亚洲艺术文献库(AAA)担任资深研究员,具备十一年研究工作的经验。他毕业于香港大学,随后投入当代艺术领域,主要活跃于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其研究关注于一次和二次材料,以及对材料的数字化、注解和活化。

除了在亚洲艺术文献库的研究工作之外,翁子健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研究领域多次获奖颇有成就,其中包括第四届《YISHU》当代中国艺术评论奖(2014)。2015年,他在香港Para Site艺术空间策划了展览--"土尾世界-抵抗的转喻和中华国家想象"(A Hundred Years of Shame - Songs of Resistance and Scenarios for Chinese Nations)。同时翁子健还是位于广州的独立艺术空间"观察社"(Observation Society)的联合创办人之一。

国际艺术评论奖组委会成员简介

亨利·梅里克·休斯 ( Henry Meyric Hughes )

组委会主席兼评委会非投票主席亨利o梅里克o休斯是一位独立策展人、艺术顾问、评论家、作家及编辑,同时亦是国际艺术评论协会(AICA)名誉主席、前欧洲展览委员会总协调员、2003年度欧洲当代艺术双年展发起人之一,以及荷兰Manifesta基金会主席(1996-2007年)。

他曾于1968年至1992年先后任职于英国文化协会位于德国、秘鲁、法国、意大利等国办事处,于1986年至1992年分别出任威尼斯双年展及圣保罗双年展的英国专员,于1992年至1996年担任英国海沃德(Hayward)画廊艺术总监,负责艺术委员会藏品以及全国性巡回展览(包括"艺术与力量:1930年至1945年期间处于独裁者统治之下的欧洲"、"1790年至1990年期间德国艺术浪漫主义流派的精神"及第四届英国艺术展)。

近年来由他主力策划的展览项目包括:2002年至2003年举办的调查性展览"从爆炸到冻结:20世纪英国艺术"、2005年至2006年在挪威奥斯陆举办的当代艺术巡展、2008年有关欧洲年轻艺术家的巡展"没有国界,只是N.E.W.S."、2012年至2013年在柏林、米兰等地举办的展览"批判与危机:1945年以来的欧洲艺术"。

近期发表的著作包括:《全球化时代下的国际艺术评论协会》(国际艺术评论协会出版社2010年出版)及《非洲当代艺术:批判性焦点》(国际艺术评论协会出版社2011年出版)。

除此之外,他亦兼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顾问及欧洲文化协会总协调员、国际视觉艺术协会(Iniva)及伦敦Matt画廊之董事会成员、法国艺术评论资料库(Archives de la critique d'art)顾问团成员及附属杂志《艺术评论》(Critique d'art)编委会成员等职务。1997年他被法国政府任命为艺术与文学官员,2002年被德国总统授予十字勋章。

甘智漪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国际艺术评论奖组委会联合主席。自2013年筹备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起,甘智漪一直致力于在民生美术馆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展示与国际艺术文化交流。她策略性地将金融管理的理念和资源带入民营美术馆,努力使民生美术馆逐渐承担起艺术传播和教育的职能,主持并推出了一系列大型中外当代艺术展览和项目以及公共教育活动,包括"2015中法文化之春"重点项目《光!》(获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资助)、《真实的假像》(获文化部"2015年度优秀展览"入围奖)、"2017中法文化之春"开篇展《透明的声音》(获文化部"2017年度优秀展览"、上海文化发展基金资助)、法国著名艺术家塞莱斯特个展《生声不息》(入围文化部"2017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创立"国际艺术评论奖"(获浦东文化发展基金连续资助)、"民生美术文献中心"(获上海自贸区专项发展资金资助)以及"核心筒空间计划",品牌公教《上海制造》(获文化部"2017年度优秀公教")、《美术馆众议院》等。无论是展览的策划、国际项目的组织,还是美术馆社会美育职能的履行,甘智漪带领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在公益艺术之路上不断探索实践,努力打破不同艺术门类间的隔阂,拉近当代艺术与公众的距离,使民生美术馆成为艺术与文化展示、交流与创造并举的重要国际基地,实现"让艺术走进民生,让民生走近艺术"的愿景。

路易斯o毕格斯教授(Prof. Lewis Biggs)

路易斯o毕格斯教授是一位独立的策展人、评论家及文化顾问。他曾担任2013年日本爱知三年展联合策展人、2011年至2013年香港奥赛艺术基金会艺术顾问、2000年至2011年英国利物浦双年展总监,以及1990年至2000年利物浦泰特美术馆馆长。现任2014年英国Folkstone三年展策展人、《泰特现代艺术家》丛书总编、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际顾问及国际公共艺术奖组委会主席。

除此之外,他还曾任上海外滩美术馆国际顾问、利物浦艺术设计学院兼职教授(当代艺术研究)、格拉斯哥大学美术学院名誉教授等职。同时,他亦是几个艺术机构理事会的活跃成员,包括约翰o莫尔利物浦展览基金会(绘画比赛)、曼彻斯特中国艺术中心、利物浦艺术与创新技术基金会(FACT)等。

胡安·克鲁兹教授 ( Prof. Juan Cruz )

胡安·克鲁兹教授现任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院长,同时亦是一位创作丰富、展览众多、涉及录像、表演、文本及现场创作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艺术家。

他曾担任英国利物浦约翰o莫尔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将当前具有影响力的艺术机构(包括利物浦泰特美术馆、利物浦双年展等)的创新学术研究模式引入大学教育中。在1999年至2002年期间,他曾担任艺术文化协会全国巡展项目成员及伦敦视觉艺术顾问。

与此同时,他协助促成利物浦展览研究中心的建立,旨在推广各类重要展览,并以展览研究为主题,面向国际观众策办一系列专业学术讲座。

他亦身兼利物浦泰特文化协会会员、约翰o莫尔利物浦展览基金会成员、利物浦双年展董事会成员及艺术设计高等教育协会(CHEAD)执行部门指派成员等职务。另外,在他的领导下,利物浦艺术设计学院成为欧洲博物馆联盟项目"艺术的用途"的学术支持单位之一。

凌敏

凌敏现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副教授,曾任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访问学者(主攻艺术策展研究),并作为艺术领导项目在利物浦双年展工作。自2009年至2014年担任约翰o莫尔绘画奖(中国)的主要协调人之一。

她目前是国际艺术评论协会(AICA)的国际会员及约翰o莫尔利物浦展览基金会成员。近年来她曾多次受邀出任各类国际性学术会议主讲人,包括2012年在德国纽伦堡举行的国际美术史委员会第33届代表大会、2013年美国匹兹堡艺术年会、2013年在斯洛伐克举行的国际艺术评论协会(AICA)年会及2014年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公共艺术论坛。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