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专家少风险大 艺术品典当举步维艰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0-02-21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8时35分报道,在收藏界,有人说中国的艺术品拍卖已经进入亿元时代,典当本应成为在拍卖之外,艺术品变现的一种重要选择。但是相对于拍卖的火热,我国艺术品典当却并没有进入“黄金时代”,反而是举步维艰。

 

  即将出版的《收藏》杂志《趋势》专刊推出封面文章《艺术品典当体检报告》。艺术品典当行业“典当难”到底难在哪里?我们来听中央台记者田娜对《收藏》主编李毅民的采访:

 

  记者:艺术品典当应该说是目前比较受关注的话题,这期的《收藏》杂志邀请了这一行业的知名人士做了详细的介绍,目前艺术品典当的空间到底多大,能不能先给我们介绍一下?

 

  李毅民:艺术品典当在我国现在的状态可以说是非常的不理想,甚至被边缘化了,原因就是现在开办这个业务的典当行很少,在2010年的时候,已经有很多典当行出现,但是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了。很多典当行对艺术品这个业务只搞了两三年就停止了,这是一方面,典当行现在普遍信心不足。另一方面社会需求又很大,比如说有一个华夏典当行在北京平安大街专门开展艺术品典当,每周都可以接待200人以上要求现场进行鉴定和典当,同时每天还能接到30到50个相关的咨询电话,说明市场需求很大,这就成为矛盾了。

 

  记者:您认为现在出现这个矛盾的原因在哪儿呢?

 

  李毅民:典当行里面的一些业内人士讲,艺术品鉴定和评估太难,这是他们普遍的心态。因为他们本身没有鉴定专家,都是外聘的,而这些专家大多数都是在其他地方任职的,流动性也比较大,不能保证及时参与它的典当业务,另外专家又分了很多门类,这是他们头疼的第一件事;第二个就是现在典当的鉴定非常难,鉴定人才本身是匮乏的,而现在所面临的市场情况又非常复杂,比如说他们说每天能收到的艺术品非常多,但是其中的真的、好的东西不到10%,而真正值得典当的不足1%,风险太大了。

 

  记者:根据专家的分析,艺术品典当目前存在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

 

  李毅民:现在一些典当行在考虑能不能和拍卖公司进行合作,这样有一个好处,拍卖公司的鉴定师也可以参与进来。采取一种联合的方式,鉴定的时候联合,处理艺术品的时候还是联合,这样的话,风险就会减小,同时周转也会加快。

 


【编辑:张瑜】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