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功利的艺术教育贻害年轻人

来源:《人民政协报》 2010-07-08

高考结束,一批花枝招展的青年学子带着明星梦想步入艺术类院校。近年来,艺术教育规模不断发展,大中小学艺术特长生人数激增,艺术教育与中国整个教育体系一样,自扩招以来经历了一场大变革。与人数激增同步激增的是艺术类学生的教育经费。艺术教育收费越来越高,一节声乐课可以收费到几百甚至几千,培养一个艺术特长生家庭花销不下十万。但是,人们却难以看到真正的艺术家诞生。

“星光闪耀,商业爆炒,浮躁的艺术圈也影响了艺术教育,但是,功利的艺术教育是没有根基的,从事艺术的学习和教育是不能带功利的,要静下心来。”全国政协委员、厦门大学教授李未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为艺术教育深切担忧。

艺术消费和艺术教育贵族化 建议艺术作品贴近民众

李未明认为,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艺术教育领域的商业化趋势相当明显,很多艺术教育部门已经背离了艺术真、善、美的本质。“艺术市场演出票价高得离谱,看个好的音乐会要2000-3000元,把很多低收入的人挡在门外。”李未明说,“在俄罗斯,不到人民币100元的票价,就能在莫斯科大剧院看歌舞剧。他鼓励应该有更多收费合理的艺术让民众去欣赏。”

李未明认为,高花费的艺术人才培养普通家庭无法负担,高票价的艺术表演普通群众难以享受,这必将导致真正的艺术受众狭窄。“艺术教育日趋贵族化,艺术享受日渐贵族化,人民艺术家如何培养?”

李未明认为,要使艺术作品贴近民众。同时,国家应该加大投入,减轻院校办学压力、家庭学费负担压力,疏导并监管艺术学校安心办教育,而不是琢磨搞创收。同时,各地应该加大力度免费开放博物馆、文化宫等公共设施,降低演出票价,使普通人都有机会走进剧院,接受艺术的熏陶。

他说,人民艺术家就要在人民大众中产生。

艺术教育走进误区 建议整顿艺术考级,规范办学

在李未明看来,艺术教育进入了一种误区。“艺术考级是为了规范业余学习,对学习者定期进行评价,考察,以帮助他们继续学习。但是,现在的考级受商业影响,考级证被当做衡量学生能力的标准,甚至被作为创收渠道。”

李未明建议整顿艺术考级,“从观念、考级教材、考级办法、实施细则等各方面进行改革,使其回归艺术考级的本真。”

艺术教育必须精雕细琢,但扩招后,条件很差的学生进入艺术院校,造成培养困难。“这些学生少年时期没有艺术熏陶,由于文化课不好才走艺术道路,这不尊重艺术教育的客观规律。”李未明还认为,按生均财政拨款的制度也存在问题,很多不具备大规模办学条件的院校为争取经费,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师资力量、硬件设施却跟不上,直接导致艺术教育质量下滑。

“我了解,某音乐学院一个系800名学生,但是老师只有几个人。”师生比例严重失衡,老师在工作高压下,自身提高困难。“有的老师甚至课堂上混时间,课后补课,收取高额补课费。”

艺术教育有自己的客观规律,一定要严禁遵循客观规律才能发展好艺术教育。“天分也好,勤学苦练也好,老师引导、学校管理也好,都必须站在对人才高度负责的角度来思考。”李未明说,“这些年来,艺术教育的质量很令人担忧,很多优秀人才得不到培养,如果不尽快改变现状,我们对不起下一代。”

媒体要发挥正确导向

李未明严厉批评低俗艺术作品充斥艺术市场,“这已经影响了民族素质的提高,对青少年成长产生了极坏作用。”他说,媒体沉浸在一种“娱乐至死”的状态中,铺天盖地的选秀、脱口秀、T台秀,误导了年轻人,以为走艺术行业就赚钱多,成名快,急功近利,忽视知识学习和艺术家的人格修养。“造诣深厚的艺术家,都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学习探索。”

李未明认为,媒体用低俗节目去引导群众,与艺术对真善美的呼唤格格不入。“艺术是无形的,潜移默化地影响人,媒体要加强正确引导,使人们对艺术教育有正确认识,推动艺术教育健康发展。”

 


【编辑:singer】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