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红素描大卫
昨天,“精神与历程:中央美术学院素描60年全国巡展”在上海虹桥当代艺术馆和上海苏俄造型艺术馆开幕。让我们一起走进素描展,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
换回大卫像
上世纪40年代,徐悲鸿用自己的画从法国换回了大卫石膏像作为教学道具。这座石膏像一直保存在中央美院。美院里的学生们都会以画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来一较高下。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徐冰在求学时以一个寒假的时间完成的“大卫头像”,受到了老院长靳尚谊先生的夸奖,说是美院建院以来画得最好的。没想到这个骄人的纪录仅保持了一年,后来居上者就是6岁学画的喻红。她的《大卫》成为至今没被超越的典范。靳尚谊曾表示:“喻红的《大卫》是最好的一张,生动,在各种地方用得最多。”
误会终澄清
一幅多次在出版物中被作为苏联学生作品发表的素描《男人头像》,这次筹备展览时被发现原来是央美教授李天详之作。当年李天详留学苏联,在假期时不仅带回了苏联美术教育的先进思想,还带回了一些自己的画稿,之后可能和丁井文校长带回来的苏联学生作品混在了一起,一直保存在中央美院附中。此次展览,中央美院附中在翻出这些画时,通过仔细地检查,第一次发现,其中有一幅在多次出版中一直以为是苏联学生作品的《男人头像》其实是李天详的作品,只是由于当时他在画上的签字是俄文,所以50年以来,一直被当成是苏联学生作品出版。
教学描树根
上世纪80年代,徐冰的素描教学最特别。当时徐冰发现有些学生对着几个模特越画越没感觉,越画越疲劳,于是为了调动和激活他们的感受力,他让学生画倒置的树根、被报纸包裹的浮雕等从未遇到过的课题。此次展出中就有当时徐冰的学生冯梦波画的《倒置的树根》。
【编辑:徐允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