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洛克创作现场
自古以来艺术形态的变化从来都不曾停止过,难以想象的是,艺术的地位在今天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却与日俱增。在今天若没有艺术家的介入,我们的社会又会以怎样的面目出现呢,从日常生活用品到办公用品,再到城市建设等等,艺术的身影无处不在。大家面对形形色色的形式,或苛求,或百般挑剔,若不满意,不是焦躁不安,就是怨声载道。为了获得那个理想的形式,大家孜孜以求,不惜重金。但好景不长,百般挑剔后的形式很快又遭到了自己的否定,接下来便是没完没了的循环。被艺术家设计在商品中的已不再是灵魂,而只是一个个貌似灵魂的灵魂。都市里的人都有大量淘汰的物品,他们淘汰的并非是物而是物的形式。对于物的形式的追求在很多都市人那里已到了魂不守舍的地步,从疯狂的购买、建造再到疯狂的舍弃、拆毁。这时,城市已不再是寄托梦想的家园,相反,却成了失魂落魄者的流浪地。
大家为什么要如此沉醉于这些色彩与形式的挑选?这不是为了满足一般的虚荣心,也不是为了满足一般的审美需求,这都是缘于灵魂的缺失,大家都希望在那些光怪陆离的美丽形式中找到自己丢失的灵魂。灵魂的缺失导致人精神的空虚和迷茫,这种空虚同样也不是一般的精神的空虚,那是一种精神基础的缺失,没有这个基础,—切都是过眼烟云和空中楼阁。也正是这种精神基础的丧失才导致大家不顾一切地去寻找那些有可能承载人灵魂的形式,或者说,对于生活在都市中的人而言,每—次购物也都是—次默默地招魂仪式,即使每次换来的只是昙花—现。
当今市场经济社会在高科技的支持下制造出人永不满足的欲望,只有饥饿才有商机,只有饥饿,消费者才会如饥似渴,饿不择食。为了让人(消费者)失魂落魄?首先是切断他们与自己生命潜能和内心的联系,当你不知道自己是谁,又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潜能时,你便会在困难中不自觉地向外求助。然后就是切断人与自然的联系,人本来就是自然的产物,当人遇到困难时,大自然本会给人很多启示与帮助,但这种联系一旦切断,人只能变成一个彻底的社会动物,即全身心地投靠社会,这个社会是什么性质,它就会给你什么性质的“帮助”,或“上帝”,或“皇帝”,或“主义”,或“时尚”。面对社会的给予,人们不可能有其它选择,所以当人失掉了灵魂之后,饥饿和空虚的人们必将给这个市场经济社会注入无穷的活力。
好就好在我们在进入到市场经济社会的同时,我们也进入到一个民主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有权决定自己的命运。但千百年的思维惯性和文化传统却使人滋生了许多惰性,即对社会的依靠已成了大多数人的“本能”反应,如什么问题都要找专家和政府,仿佛专家和政府已成了万能的上帝。真是—个莫大的悲哀,因为即使是专家也不能没有灵魂,政府也是由人组成,但为了满足百姓的心愿,蒙骗和自欺欺人则常常成为他们的惯用伎俩,我们不能说那都是恶意,也可以说那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朴实单纯的百姓只期望获得一个权威的答案,或者说,这同样也是—种没有办法的办法。
如果大家都没有灵魂,无论是百姓、专家,还是—个国家的元首都将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如与自己内心的分裂、与自然的分裂。由此可见,失魂—旦成为大家共同面对的问题,招魂也就成了一种必须。
【相关新闻】
什么是人的灵魂?我认识的灵魂就是人与天地神灵联系的那个神秘信使。人有灵魂,动物有灵魂,草木有灵魂,天地自然也都有灵魂。正因为都有灵魂,天地人之间才会有感应,—粒沙中才能显现整个世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类循环之所以能够实现,就因为彼此都拥有灵魂,这灵魂或许是“气”、“场”,或许是“灵光”,它是什么概念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否能够切身感受到他们的真实存在。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之所以感到空虚、寂寞、孤独,如同行尸走肉,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失去了灵魂。面对这样的现实,又有谁来负责找回这些灵魂呢?牧师、精神科医生?太教条;哲学家、科学家?又太理性。比较而言,自由的艺术家也许更加合适,因为他们最接近人的灵魂,他们不仅尊重自己的内在自然(内心),也对身外的—切也都保持高度的警觉。他们敏感,他们没有教条,也不迷信,更不受约定俗成的语言制约,他们可以“乘物以游心”,也可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当然,这里所说的艺术家必须是具有独立精神并能够感受到那个灵魂的存在,不仅如此,他们还应具有将灵魂呈现在世人面前的神奇能力。
艺术在这里既不是单纯刺激生理、感官的形式,也不是被理性规定的抽象概念,更不是—种满足私欲的工具,它是一种公共、自由、开放的力量,它既让人与自己身心连接,同时也让人与他的外部世界连接,这个世界包括社会和自然。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的艺术就是那些能承载人灵魂,并与其它灵魂连接的形式,它的出现使我们超越了自己的存在。面对这些形式,我们常常感到神秘,难以言说,甚至肃然起敬。在这种形式的感召下,人的潜能将得到最大程度的解放,这时,人与世界才有可能实现了不分彼此的统一。 这里所说的“招魂”指的正是艺术家全身心感受、寻找和表现那个连接天地人神力量的存在过程,艺术家投身于其中,或沉醉,或痴迷,或疯癫,就如同—个个通灵者和萨满师。
其实,由艺术家去完成招魂的任务并非是今天的发明,中国历史上就不断有诗人招魂的例证,如《楚辞》中屈原的“招魂”,谢灵运在《山居赋》中的“招魂”,杜甫在《彭衙行》中的“招魂”等等,除此之外,中国民间文化中至今仍保留着许多招魂的传统,如贴神像,舞龙舞狮都具有招魂的某些性质,“龙”在中国人心目中就是民族灵魂的一个象征。当然,招魂并非是艺术家的特权,或者说,在今天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的时代,只要我们愿意尝试,灵魂就有可能重返我们的精神家园。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灵魂,每个民族有每个民族的灵魂,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灵魂,寻找不同的灵魂自然应该有不同的方式。对于那些丢失的灵魂,此时此刻,我们应该祈祷和祝愿,即祈祷大家早日找到自己失散的灵魂,并祝愿人与天地自然早日和谐统一!
【编辑:李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