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推广巴蜀画派研讨会举行
1月8日,由华西都市报与四川省艺术创作交流促进会共同承办的“推广巴蜀画派研讨会”在成都举行,包括四川省美协主席阿鸽,省美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梁时民,四川博物院副院长魏学峰,省美协副主席林跃等本土美术圈名家出席并参与讨论,对于打造巴蜀画派,阿鸽指出:“成功的关键就是作品质量,每个人都必须拿出精品。”
13名家圆桌驱寒商良策
8日上午9:30,尽管天空飘着细雨,室外温度不足5摄氏度,但包括阿鸽、梁时民、魏学峰、林跃、吴绪经、郭汝愚、周明安、何冠霖、陈志才、邓敬民、刘学伦、周平、任光荣等13位成都本土艺术家齐聚“推广巴蜀画派研讨会”会场,共同为“巴蜀画派”出谋划策。
作为研讨会的承办方,四川省艺术创作交流促进会秘书长李杰在会议主持辞中透露,推广巴蜀画派的“四个一工作思路”包括:一个巴蜀画派的课题研究、一本巴蜀画派杂志、一个巴蜀画派网站、一系列巴蜀画派的活动。其中网站已经上线运营,杂志也将于本月中旬创刊发行,课题研究正有序开展,而在2月下旬还将举行首届年度艺术品鉴会。下一步要涉及文化产业运营。此次研讨会只是一个开始,今后还将会开展更多活动。李杰也现场呼吁希望有志于巴蜀画派事业的艺术家和社会各界人士都可以积极参与,形成强大的合力。
李杰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说:“巴蜀画派是开放和包容的,推广好巴蜀画派,是给艺术家共享的文化名片和财富,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举办研讨会就是希望可以集多家之言,为推广共同出谋划策。”
【相关新闻】
四川省美协主席阿鸽
阿鸽:重在出作品保人才
四川省美协主席阿鸽在当天研讨会上第一位发言。提出打造“巴蜀画派”,阿鸽感到非常兴奋,因为“巴蜀画派”早已在全国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只是从来没有提出明确的定义:“不管是在解放前,还是新中国成立后,四川的艺术家在全国都一直走在前列,从张大千、傅抱石,到吴凡、徐匡、李焕民,再到后来的罗中立、周春芽、张晓刚他们,你可以感受到每一个时代的画家他们身上的创作激情。他们都创作出了自己的代表作品,并获得肯定。”
阿鸽指出:“之前四川美协如果有创作,大家就反复提意见,不断把内容推翻了重来,最后才诞生了精品,如李焕民的《初踏黄金路》。所以我也希望现在我们四川的艺术家可以团结起来,多进行探讨,联系得更紧密,这样对于整个四川美术界都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对于“巴蜀画派”的推广,阿鸽也给出了自己的意见:“作为外力来讲,就是一定要多办展览,特别是要把展览办到外地去,抱团来推广四川的作品。另外就是一定要发掘和鼓励艺术人才,多出精品。只有有了高质量的作品,你才能让别人承认‘巴蜀画派’,也才能够让更多人来关注我们四川艺术家的作品。”
四川省博物院副院长魏学峰
魏学峰:要有鲜明美学追求
对于巴蜀画派的打造,四川省博物院副院长魏学峰强调必须看到三个要素:一个艺术追求相通的画家集群、有影响的领袖人物、鲜明的美学精神及其实践。魏学峰还以著名的海派、岭南画派、长安画派等为例进行分析。对于四川来说,好山好水是独特的自然资源,而山水画也应该成为“巴蜀画派”探索的主题,同时包括人物、花鸟等内容。
一是需要四川画家梳理巴蜀文化发展轨迹和巴蜀绘画发展的历程,找到特质,抓住文脉;二是对四川的山水文化从哲学的角度进行审视;三是要从张大千、傅抱石、黄宾虹等这些在巴蜀山水中“变”出来的大家身上找到可以借鉴的东西;四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找准新的美学追求,探索与之相应的笔墨语汇。
魏学峰强调从个体来讲,必须要正视多元文化格局下画家创作状态,用有效机制吸引他们共同来打造“巴蜀画派”这个群。而从整体来讲,“巴蜀画派”必须进行持久的宣传和展览,形成自己的品牌价值。
省美协常务副主席梁时民
梁时民:要创作有思想的作品
此前接受华西都市报专访时,省美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省艺术创作交流促进会副会长梁时民曾表示,四川在全国拥有实力超群的画家,也独享得天独厚的人文自然资源,这使得“巴蜀画派”的呼之欲出成为一种必然。
梁时民在研讨会上再次称,其实成都的画家都相当有实力,甚至在外地只要一出手,其他人就知道这是四川的画家,因为大家的画风当中就带有很重的四川地域文化。对于此前四川艺术家在全国取得的辉煌成就,梁时民表示应该反思为什么现在叫得响的作品反而少了?“巴蜀画派”应该要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做支撑,在作品上下苦功夫,多创作有力度、有思想的作品。
新都画院院长周平
周平:要多历练出精品
对于鼓励年轻画家,以及艺术家多出在艺术界叫得响的精品,新都画院院长周平表示,除了外界的鼓励之外,艺术家们应该增加自身的历练。而对于“巴蜀画派”的发展和包装,周平说:“要提高收藏家的眼光,对有才华、有个性的年轻画家,应该向收藏家推荐、介绍,要保护他们。不要让小画商牵着他们的画走,糊了他们的艺术才华。而对于大名气的画家要宣传、推广。”
郭汝愚:巴蜀画派是个大画派
对于推广“巴蜀画派”的构想,成都市工笔画会会长郭汝愚表示:“其实‘巴蜀画派’早就已经形成,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将这一概念推广到全国。”谈及“巴蜀画派”的画风,郭汝愚说:“以国画为例,四川的画风绝对跟其他地方不同。北方讲究重墨重色,南方就是比较清新雅致,四川的国画特别讲究水分,色彩非常清润。”
在郭汝愚看来,四川的绘画造诣一直在全国名列前茅:“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版画,四川在全国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后来80年代的油画,在全国起码都是前三;再到现在的当代画。所以四川向来不缺作品,只是之前都没有专门来打造‘巴蜀画派’这样一个概念。”
郭汝愚强调,“巴蜀画派”绝对是一个大画派,必须要用开阔的胸怀面对争议:“所谓的小画派就是一个老师,后面跟了一群学生,结果最后每个学生出来的作品都是一样的,你说这样的小画派有存在的意义吗?”
郭汝愚对四川本土艺术家大声疾呼——没必要过分谦虚:“要说四川是美术强省一点也不为过。但我觉得我们的艺术家都太低调、太谦虚了,往往让别人记住作品,却忽略了创作作品的人。许多艺术家到了北京、上海之后,才开始学会宣传、推广自己。所以我们的媒体,我们的艺术家都要主动去宣传,没必要低调。”
吴绪经:要避免被挖角
四川省工笔画会会长吴绪经称自己本来很少参加这样的研讨会,但听到那么多本土艺术家都会参加,目的是为“巴蜀画派”真切提建议时,才决定要出席,吴绪经说:“因为打造巴蜀画派提了很多年,终于正式开弄,挺激动的。”
在发言中,吴绪经也首先讲到推广“巴蜀画派”必须要理清文脉,兼容并包。对于巴蜀艺术的先河,既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三星堆,以及金沙文化,又包含张大千、石鲁、陈子庄等一代大师,以及现当代艺术家,如何将他们包容在一起,取其精华,是我们必须去了解的。
而对于作品的创作,吴绪经提议可以为年轻的画家提供“走出去”的机会,吸收国外的艺术氛围。而且鼓励青年画家踊跃参加国家级重大展览与美术活动,让他们有创作的动力。
其中对于人才的培养与留守,吴绪经尤其看重:“一定要避免‘墙内开花墙外香’,还要避免‘孤军奋战’。最近北京画院花巨资为四川版画家徐匡在北京办画展,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后,别人才发现四川有这么杰出的艺术家。再说‘孤军奋战’,高小华创作《淮海大战》巨型全景画,人物达3000多个,光油画布就重达四吨多,但是他就一个人在做。所以我觉得除了呼吁之外,真的应该多给出鼓励政策留住这些川籍艺术家。”
林跃:作品要有文化内涵
因为画藏獒画得世人皆知,省美协副主席林跃在研讨会上表示,纵观史上成名的艺术大家,无不是在作品中烙下了深深的时代印记:“四川不仅山川秀丽,而且广大的西部高原也给予了巴蜀的画家们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因而才有了古代黄荃父子、近代张大千等名人。但作为古已有之的巴蜀画派,到了今天要不断地传承和发扬,最关键的是画家的作品应该具有鲜明的时代痕迹和民族、地域特色。”
其中林跃也以马一平、程丛林、高小华的作品为例,在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中不仅描绘了巴山蜀水,而且极富西部风情。他们的作品中包含了批评、反省、同情、赞赏,让这些作品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而对于打造“巴蜀画派”,林跃也对现在的年轻画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据其表示,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世界各国展开了全球性的保护地球运动,其中关注生命母体的绘画勃然兴起。对生命的关注,其对象不仅是人自身,许多艺术家选择了以当代的逻辑、思考方式、意识形态去描绘动物或植物题材,这已经成为当代艺术圈中的一种新趋势。
而再以巴蜀画派为例,陆续出现了很多位绘画动物、植物为主题的当代知名油画家,风格异常斑驳、不拘一格。他们不再按照传统文人画的隐逸,而是将今人的情愫寄寓于绘画对象。这些作品给予了人类重返纯真本性的审美反思,也让艺术作品充满了生命力。
在谈及如何推广巴蜀画派时,林跃表示自己常常反思这样的一个问题:在当代巴蜀画家的作品中,怎样才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精神含量和审美价值。“其实大家可以想一想,近10年以来,有没有哪一件四川的作品是大家比较有印象的?所以我认为,巴蜀画派重在打造巴蜀画家们作品的精神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只有作品有了精神文化内涵,才有长久的生命力,巴蜀画派也才会不断地传承和发展,形成强大的影响力。”
何冠霖:巴蜀画派贵在坚持
作为省美协理事、省艺术创作交流促进会副会长的何冠霖,30多年的创作历程让他对巴蜀画派有着浓厚的情结。对于何冠霖来讲,不管有没有提出打造巴蜀画派,又或是外界对于巴蜀画派的种种争议,但这样一个群体确是真实存在着:“巴蜀文化根基厚实,而且四川位置是非常特别的,它介于中原和西域之间。正是这样相对封闭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川人自己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情趣。所以你看四川出去的艺术家,一落笔就会被别人辨别,这就是我所说的巴蜀画派早已形成。”
对于现在所提出的打造巴蜀画派,何冠霖表示,在经过上千年的自然历练后,也许在这样一个大画派中,也分出了若干个小群体。现在不必去强求这些小群体一定要回归到一个整体,但这样的一些小群体必须都要拿出精品,融入到巴蜀画派中来。
而且必须善于从画家中发现人才,何冠霖说:“我们必须要了解,在自觉和不自觉之间,其实巴蜀画派已经出现了很多的带头人,他们的创作方式,作品力度都是很震撼的。但我们需要的是发掘更多的人才。”而对于人才的断层,何冠霖还特别以版画为例:“其实我们的后备人才已经出现了断层现象,比如版画,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四川的版画在全国都很强,到我们再看看现在,出现大面积的断层。所以我也很同意各位老师的意见,除了人才培养,还有就是没必要过分谦虚,我们确实有能力的,就该大规模宣传。”
何冠霖也强调,打造一个画派需要时间,需要机缘,需要各界的帮扶和大众的支持。“所以一定要沉得住气,要坚持。这就跟创作一件作品一样,过程是艰苦和寂寞的,但最后出来的作品一定会得到外界的认可。”
陈志才:靠团队来增强影响
对于巴蜀画派的打造,省美协理事、省艺术创作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陈志才给予了相当大的期待:“巴蜀画派必将成为四川画家的精神财富。”
据陈志才介绍,自从打造巴蜀画派的呼声越来越高之后,在四川的画家圈中也出现了一些争议,部分人认为这不是自己的事,表示不会关注。但对于这样的消极态度,陈志才表示,巴蜀画派就是需要团队来增强影响力:“从一个画家的角度来看,推广巴蜀画派的意义非常重要,表面上它是四川的文化符号,是四川的一张艺术名片,但从本质上来说,它是四川画家共享的精神财富。现在必须依靠团队和整体的力量来影响社会,所以我认为,巴蜀画派是关系到我们每一位画家切身利益的好事情,我们很有必要做好。”
刘学伦:多出好作品是根本
西南民族大学副教授、国画《金沙祭》的创作者刘学伦表示,在打造巴蜀画派的大背景下,四川的本土艺术家应该抓住这样一个机会,要有全局观念,多出质量高的作品,因为毕竟优秀的作品才能够成就巴蜀画派的高度。而且应该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不应该昙花一现,这肯定是个非常长时间的战斗。
而对于社会大众,刘学伦也说:“我想社会应该对画家提出要求,画家也是人不是神,不要把画家宠坏了,那些瞎炒的事尽量少做一些,运作一定要务实。”
邓敬民:借巴蜀画派树品牌
成都工笔画会副会长邓敬民表示,艺术家们在创作作品时,一定要尽可能体现四川的人文价值,将四川的地域文化特色融入在作品当中,这样才能让外地的人记住画派的特色。
而且不应该以点去推动,这不仅仅是一场或者几场展览就能产生影响的,而是应该以本身的文化去推动,把它作为一个品牌去推动。在接受华西都市报专访时,邓敬民说:“巴蜀画派就应该树一个品牌,宣传四川的整体形象。中国从古至今很多的大画家,四川都是他们写生绘画向往的地方。我们提出巴蜀画派,就应该整合资源,来宣传四川的风土民情、地域文化。”
周明安:重视理论梳理人才培养
“巴蜀艺术有明显的地域特征,灵秀山川的滋养,传统文化的熏陶,多元文化的交汇,巴蜀画坛早已是人文荟萃、百花争艳。所以我觉得现在由政府着力来打造巴蜀画派,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对于巴蜀画派的打造,省诗书画院画家、省艺术创作交流促进会顾问周明安显得比较激动,表示自己一直希望巴蜀画派可以形成概念进行推广,而不再是个人进行单打独斗。
对于巴蜀画派的独特风格,周明安表示应该以坚持巴蜀文化为主:“巴蜀的山水美不胜收,我们的画家还是应该以山水画为主,打造巴蜀画派自己的风格。除了出作品外,也应该对理论进行整合。”
谈及推广巴蜀画派,周明安表示首先还是应该对巴蜀画派形成的历史、人物和艺术成果进行研究。另外还应该对近代,特别是二十世纪以来,四川画坛的代表人物进行搜集、研究和推广,让他们享誉全国。
而最重要的则是对于人才的培养,加强对现有人才的整合,激励工作,关心和帮助他们的创作研究。周明安说:“应该加大对画家们的宣传力度,对他们的艺术成果和定位作出评估。还有就是组织各种形式的展览推广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既可以让我们的年轻画家们得到锻炼,也可以吸收成功画家们的精髓。”
任光荣:互助团结共同发展
旅美多年,四川乡情国画院院长任光荣对于推广巴蜀画派则坚持应该是艺术家们团结起来,互相帮助发展。
他介绍说,早在1991年,自己曾与一名画家朋友发生过激烈的争论,因为对方坚持认为巴蜀不为派,尽管“天下山水至于蜀”,但四川却不曾出过山水大画家。而为了争一口气,当年任光荣在美国发展的时候,创作的画作都是运用古人写四川的诗词,再配以优美的山水风光。因为在他看来,只有坚持最民族的,才能成为被世界广泛接受的作品。
对于巴蜀画派的推广,任光荣说:“四川的本土画家应该团结起来,不应该再闭门造车,互相帮助一起发展才是当今社会的主流。”
【编辑:李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