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执着的艺术家,傅榆翔喜欢带有梦魇感觉的图像,我比较喜欢的作品是他的《树妖》系列。在这些作品中,他找到了一种有意味的中介形式,把树枝、树根的造型和人体特别是女人体结合起来,让人觉得新鲜而富有诗意。这些图象的来源和重庆的黄桷树多少有些关系。黄桷树作为重庆的市树,在岩壁暴露根系,盘根错节,枝繁叶茂,有非同寻常的形态特征。傅榆翔利用有机体相似性,创造出自已的绘画形式,可见画家平时用心良苦。
王林
前言.于川美桃花山 2004年5月15日
傅榆翔的画有着无尽的辽阔的苍茫感,万物沉寂而各得其所,那是对生命自由的渴望与追求,他以艺术肯定对人间的“怜悯”,把生命价值置于艺术价值之上,换言之,他的艺术“价值”是在传达对生命的态度与对人间的期许,亦即人洒脱飘逸的,生命是自由自在的,但是在飘逸、自由间,仍旧带着焦虑与不安转化而来的无奈和感伤,而这些矛盾的因素现在已化为“凄迷的诗質”,隐藏在他浪漫抒情的艺术风格中。
叶永青
凄迷的詩質 2004年5月12日夜于山城桃花山
同时我觉得,傅榆翔在安排阶段性任务时体现出来的总体观显得相当成熟,这种成熟表现在脚踏实地的自我超越上,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所谓的进步和退步,它只是有意识并且有见识地推动每一次超越。或许,傅榆翔还有更大程度的空间,那样的话,他每一个阶段的成果都是有力的见证。傅榆翔曾使了很大的劲研究造型、色彩、用笔、肌理,做的工作已经足够了,从他的画作里我们清晰地发觉了他这方面的全部优点,丰富性和复杂性只在某个阶段具有魄力,而寻找纯粹的形式和表达,则是衡量傅榆翔下一步创作的尺度,缺少这个,它的工作似乎才完成了一半,所以我说,他应该建一座自已的桥,渡过去,完成全部过程。
李小山
建一座自已的桥 2004年9月3日于南京
傅榆翔的画带有一种鲜明的文化地理的烙印,显示了深阔的川蜀大地和苍茫的群山对他心灵的影响;那些具有自然旷野气息的元素弥漫在它的画中,并构成了傅榆翔的画面的基本调性。实际上,描绘表现自然大地的画家大有人在,但傅榆翔的画面仍然令我惊异;因为它对蕴藏树木自然中的原始生命力感受是如此强烈,对弥漫在大地山川中的诗意之体悟是如此浓郁,使我闻到了一种久违的气息。
丁方
甘愿沉潜 2005年5月于北京
《树妖》泛化地表现出人的一种生存状态,是实体生命与虚象运势的表述,但更准确地说,它是“喜纯、诚挚与自由”的传达。如若真实地达到这个状态,人就必须按照“生命的本来面目”去生活。在禅宗解释中,“生命的本来面目”指一种不经意识浸染的、与无意识宇宙相通的状态。也许,这正是傅榆翔先生欲借《树妖》给人的一种深刻的思想启示。
宋智林
人文之元,肇自太极 2003年于北京
傅榆翔先生的杰作缘于观察、理解和融入自然和社会氛围,他见证了新艺术感性的发展。感谢人类的共同语言:艺术,傅榆翔调和了不同文明的冲突,并成功的进行了不同文化价值的对话。
傅先生,一阵来自中国的艺术清风。
玛格莉娜(意大利)
依存身心的清风 2004年5月13日于云南
【编辑:霍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