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高书信揭示了凡高情感及从艺术创作的极度癫狂到吞噬人心的沮丧
英国展出凡高部分作品和书信
英国皇家学院前天起向公众展出荷兰知名画家文森特·凡高的部分作品和书信,其中绝大部分是首次现身英国。这次书信展是一些荷兰学者历经数年研究的成果,他们把凡高的900多封信件由法语和荷兰语翻译成英语,并在这一过程中更加深入凡高的精神世界。展出的一封信的落款日期是1890年7月23日——凡高没有寄出这封信,数天后自杀身亡,特奥后来在兄长的遗体上找到这封信。众多研究者认为,该信沾有凡高的血。
沾有凡高血的信
这次展出的书信将揭示凡高一生情感的跌宕起伏,从艺术创作的极度癫狂到吞噬人心的孤独与沮丧。同时,他最喜欢的艺术表现手法与着色理论也将随信件公之于众。
本次共展出40封书信,其中绝大部分由凡高写给自己弟弟特奥。凡高对自己的作品得不到别人赏识深感苦闷,他在一封信中对弟弟说,他正在努力,希望自己能同其他一些画家“干得一样好”。
特奥居住在法国巴黎,曾尝试帮兄长推销画作。凡高也主要依靠弟弟寄来的生活费度日。在另一封信中,凡高告诉弟弟:“在我看来,你的所作所为充满博爱,但你还能做什么呢?”凡高还写道,他的画作不成功,一半由他自身因素造成。这封信的落款日期是1890年7月23日。凡高没有寄出这封信,数天后自杀身亡,特奥后来在兄长的遗体上找到这封信。包括本次展览负责人安·杜马斯在内的众多研究者认为,信上沾有凡高的血。
凡高生前没能卖出一幅作品,但死后获得极高评价,被认为是荷兰继伦勃朗之后最伟大的画家。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说,英国皇家学院本次展出的凡高作品总价值超过30亿英镑。
凡高书信揭示了凡高情感及从艺术创作的极度癫狂到吞噬人心的沮丧
透露凡高的秘密
凡高1880年放弃基督教传教士工作,以饱满热情开始学习绘画。他曾表示,希望挖掘所有艺术家通过各自方式传达人类共识的过程,“一个人在书中倾诉,另一个人在画中描绘。”
纽约摩根图书馆收藏了凡高写给埃米尔·伯纳德女士的22封书信,其中部分书信有望出借皇家学院,参加2010年的展览。馆长珍妮弗·唐科维奇说,书信体现出凡高内心挥之不去的抑郁情绪。
专家们还通过研究凡高年轻时的信件有所发现。一封是他24岁时在阿姆斯特丹学习神学时,写给一位朋友的吊唁信。凡高研究专家卢伊藤说:“从中我们能感受凡高当时所想,他知道如何安慰一个悲痛的父亲,并痴迷于各种宗教。”
一些信件还揭示凡高深受所读作品的影响,包括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乔治·艾略特和法国小说家埃米尔·左拉。信件不仅揭示凡高深刻的内心活动,还透露其不为人知的性格侧面。他是个有不安全感和强迫倾向的完美主义者,内心充满自我怀疑。
凡高写信给特奥和伯纳德,详尽讨论作品中的缺憾,俨然一个最刻薄的评论家。他曾在一封信中粗略提及正在绘制的一幅吊桥画,之后却愤怒地用刀将其损毁。
人们普遍认为,凡高是一名浪漫的艺术家,在情感冲动下成就经典。卢伊藤表示,书信却揭示出相反事实,“他绘画谨遵步骤,花费很长时间润色精炼,并为每幅画写一段结语。很多人认为,他在画布上随意挥舞,但如果你看到书信的手稿,就会发现他在不断修改。”卢伊藤说。
在1890年7月10日给特奥的最后一封信中,凡高讲述自己最近创作的三幅画作,还写道他已精神崩溃,预示死亡即将来临。但在随后的信中,凡高的语气又变得充满希望,“杂乱无章的天空下有大片麦田,我没有必要表达悲伤与孤独。”
【编辑:虹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