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1878~1926),字巩北,一字拱北,原名绍城,号北楼、又号藕湖,祖籍浙江省吴兴县。金城在绘画上精于摹古,功力深厚。长于山水画,兼擅花鸟、人物。其山水画,笔致清秀,丘壑严整。1920年5月金城与周肇祥等筹建成立中国画学研究会,在当时影响巨大,有京城画坛“教父”之称。
由于金城英年早逝(年仅49岁),学习绘画历程仅约30年。所留作品数量有限,据相关统计(见邱敏芳著《金城绘画研究》)目前来自美术院校、美术博物馆和家属及重要藏家收藏、艺术拍卖及相关文献记载可见金城书画仅约为420余件,创作年代从1907年至1926年。其中百分之八十的绘画创作又主要集中在1920年至1926年,即组织筹办“中国画学研究会”期间。
金城的艺术创作大可分为仿古作品,写生创作两个部分。其中仿古作品又可分为晚清出仕时期(1905-1911)、民国出仕时期(1912-1919)、建立中国画学研究会时期(1920-1926)三个时期(参见邱敏芳《金城研究》)。中国画学研究会时期(1920-1926)是金城创作最勤奋、作品数量最为丰富的时期。此时临摹对象,主要集中在宋徽宗、赵孟頫、黄公望、华喦、石涛等名家作品,已到了几可乱真的程度。作品《临赵孟頫重江叠障图卷》便是该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金城《临赵孟頫重江叠障图卷》壬戌十月二十二日作-局部
金城对赵孟頫《重江叠障图卷》临摹本共存二稿。一稿作于壬戌(1922)十月二十二日,现由其后人朱氏收藏;另一稿作于壬戌(1922)十月二十四日,由台湾藏家石允文收藏。
朱氏收藏本,
卷首款:重江叠障图。原本重江叠叁字已损。壬戌十月二十二日乡后学金城抚。「金城」「巩伯」。
卷尾款:大德七年二月六日吴兴赵孟頫画。「北楼摹本」
由石允文收藏摹本卷首款:
引首:重江叠障图。吏部郎中兼翰林侍书程南云书。「石梅华盦」、「金城之印」。
卷首款:重江叠障图。原本重江叠叁字已损。壬戌十月二十四日乡后学金城抚第二本。「北楼摹本」、「金城之印」、「北楼」、「巩伯」。
卷尾款:大德七年二月六日吴兴赵孟頫画。「金巩伯氏」。(据邱敏芳著《金城绘画研究》)
赵孟頫作为元代画风的开创者,是当时画坛的中心人物,他的艺术实践和主张也集中体现了元代文人在继承宋金继承上的新发展。赵孟頫在艺术上标榜“古意”,谓“若无古意,虽工无益”,提倡继承唐与北宋绘画,重视神韵,追求清雅朴素的画风。赵孟頫的《重江叠障图卷》,纸本水墨画,现藏于台北故宫,作于大德七年(1302),以“平远”的透视角度,真实概括地描写出江南山光水色,笔法洗练,具有元人山水画简逸、秀雅的典型风貌。
金城的两件《临赵孟頫重江叠障图卷》作品,无论从绘画内容和卷后题跋,均精确临摹,是近似复制的临摹杰作。
对于相同作品为何二度临摹,金城侄子金勤伯回忆道:
“喜欢摹仿前人旧作,为先伯父特有兴趣,也许出诸师古的雅兴吧?每于借到前贤珍品后,必喜孜孜临摹两份,一份自存,一份则赐以勤伯。” (引自邱敏芳著《金城绘画研究》)
2011年北京永乐春季拍卖推出的朱氏收藏《临赵孟頫重江叠障图卷》整幅以素墨描绘,淡雅清新,格调高雅。可谓近年市场上少见的金城临摹古人的佳作,必将受到藏家关注。
【编辑:颜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