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国际化策展与本土意识

来源:99艺术网 2007-03-27
    发言人: 王璜生 广东美术馆  

    中国的美术馆际展览机构的国际性展览组织存在着四个主要阶段和四种方式:一、早期阶段是完全被动式地接受国外的展览,因为我们对国外、国际的艺术届缺乏充分的了解和知识准备,而且也没有购机展览运作规范的认知和资金的能力,其实这种方式和对这种方式的认可态度在中国目前的不少地方仍然存在着;
    第二个阶段是有了一些知识及运作基础包括场馆、工作条件的准备,但仍然只能极为有限地选择一些对中国观众和艺术界有常识性意义和参考价值的国际展览,这一阶段和这种方式还算不上“国际化策展”;
    第三阶段和方式是国外方希望作某个专题的展览或有自己的文化策略,提供资金及相应的主要条件,并希望中方策展人参与,中方策展人的意见也许可以使这样的展览更符合中国的国情,从而有利于展览在中国观众群中的传播,这样的“互动性”的策展方式有效地促进了中国的“国际化”策展的进程,但是,也存在着非中国本土出发点的问题,往往不是从中国当下的艺术进程和具体需要出发来主动考虑国际化策展工作,而只是充当配合的角色;
    第四种方式,也是我们在现阶段必需特别重视的方式,是主动的具有本土意识的国际化策展方式。“本土”并不是只关注中国,或主动地将世界纳入中国,用中国的“尺度”来丈量国际,而是,一、从中国的需求出发,引进国际展览或输出本土展览,其目的是对于中国本土的意义何在;二、中国是国际的一部分,中国的艺术问题和国际的艺术问题应该是互为关系,找出这样的关系,提出艺术史的问题,作出相应的国际化策展活动,为当代的艺术史作出中国策展人的形象和作用。
    这样,可能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难点,一,艺术史的立场和中国本土的立场的关系,因为作为当代艺术史的渊源和叙说方式及话语基本上是“西方”的,本土意识和话语方式如何获得有效的结合而使这样的策展活动具有国际化,这是问题和难点的主要方面;二是中国本土的艺术展览运行机制包括资金构成的机制目前与国际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可能导致整个策展运作上国际与本土之间的脱节;三是中国本土的当下问题或艺术史问题能否为“国际”所理解及关注,能否融进“国际”的视野,这可能是中国的国际化策展所特别需要思考的问题。(99艺术网北京站:陈琦整理)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