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是搬运工。我在清华大学上艺术传播课,习惯思维里一直把文化传播当成另一种搬运。常态的文化,多是语言和纸本的文化。文化传播就是从一种语言、一个纸本到另一种语言另一个纸本的搬运。在搬运工的立场我更愿意把文化看成是一种很实在的东西,我想要搬运的这种文化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在――公 共艺术。
我们可以在很多公共场所看见某种街头艺术。街头,就是一种文化传播的载体。20世纪史上,每次重要的文化传播,街头都起过非常鲜明而重要的作用。文化传播者经常地在利用街头。只要有什么运动,信息要尽量广泛、便捷、见效地告知,就会走上街头。见证历史的新闻照片,大部分取自街头。1949年曾有一张照片反映被解放的妓女在街头载歌载舞。街头告诉历史:新中国改变了她们和一个国家的命运,一个的新文化时代到来了。
我曾在澳大利亚街上看到志愿工作者通过艺术的形式宣传环保;曾在西班牙的街头看见一些艺术工作者用那种真人扮演的雕塑来传播现代艺术观念。欧美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在街头上演的公共艺术,在街头实施的文化传播。往往我们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能够直观地、便捷地浏览这个城市表情的地方,就是街头。街头显露着一个城市的文化梗概。街头常常用艺术的方式激活公众的传达。
公共艺术以其公共属性为特征。从区位上讲,它要出现在一个公众可以经常便捷涉足的地方,往往是指城市;从场所上讲,它应该是公开的,是开放的,多数情况下是开敞的空间;从属性上讲,它应该是有人民性的,有公共性的;权属关系应该是公众可以共享的,社会成员有进入其中的当然权利。公民纳税了,不需要去买门票,获得身份特许就可以进入,他具有当然进入这个空间的资格,这样的地方即是公共的。公共的艺术应该实现为社会文化成果的一种福利化的分配。再从内涵上讲,它应该反映或者适应主流的价值观。一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或审美水平,就得反应为多数人都认可并看得懂的平均水平的适应。另外,公共艺术大多表现为较大空间的一种造型艺术。根据如此定义,街头是文化艺术公共化的最佳场所,而文化传播正在于文化的公共化。
我用一个搬运工的思维来理解这样的艺术:它是较大较多较广的,是辎重的,是需要用特殊的行为去推动传达的。这样的艺术传播属于特殊的文化移动。
河南新乡最近建了一条街,集商业和文化于一体,植入一些公共艺术品,有雕塑70件,主要反映中国道德文化题材。当时开街竟有10余万人次去看。群众就像过节一样,家长带孩子对着雕塑讲故事;新婚青年纷纷与雕塑留影……。此街俨然成了传统道德文化的永不下课的课堂,证明公共艺术在街头进行文化传播是很实在的。
另外一个街头文化传播的实例,就是响应西部大开发战略,我们在北京王府井步行街上举办雕塑展览。王府井是一条传统的商业街,后来有了连续几次的雕塑展,把它的文化品质提升了。王府井既是商业街,又符合首都的身份,有很多文化的内涵。当时,我从残协特意组织了一些盲人办了一个盲人专场。很多人说他们从来没有进过美术馆,一生中没有接触过真的艺术品,来了以后就一群一群抚摸雕塑作品。很多作者在现场流泪,他们说,这种抚摸是最专业的抚摸。请大家不要靠近雕塑,不要去抚摸雕塑,这是管理者的立场。但是我们愿意把艺术品放在街上,就是让艺术零距离跟观众联系,让他们跟艺术亲近。在原始社会没有职业艺术家和非职业艺术家的划分,每个人都有艺术的创作和欣赏资格,艺术放在大街上,每个人重又恢复了平等的机会,就会拉近艺术和普通人的心理距离。第一次在王府井办这个展览的时候,新闻报道讲王府井雕塑成为道德试验品了。艺术进入公共空间是会给管理者以压力,比较风险的阶段过去后,它却会成为道德的催化剂,反过来也会提升每个人的道德意识。以前,不可能在街上种鲜花,街上刚有鲜花常被人掐,现在鲜花在街边盛开很平常。最早的鲜花牺牲了,激起了道德的防护。有的人原来说不喜欢雕塑,在欧洲身处周围全是雕塑的空间,感觉到进入一种气场,觉得崇高方深知文化的穿透力。公共艺术到街上正在起着这样的作用。我连续五年在全国的将近40个城市做过街头的展览,包括在上海南京路等等繁华的地方搞艺术传播,大家由不接受到接受,由不习惯到习惯,五年来在街头办展览的破损率逐年递减。不能否认街头展览本身也促进着社会文明。
街头文化传播的特征,第一是现场传播,第二是原态传播,第三是全天候的实时传播,还有是互动的传播。现在我正执行一个宣传奥运的雕塑巡展,已经完成了国内十余城市街头展。我认为,街头既然是社会和城市的表情,是一种历史文化的目录,也是民意的抽样点,所以公共艺术的重要载体和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是街头。我还认为,文化和艺术的公共化应该通过街头产生一线反应。这一过程体现着文化对大众的影响和传播文化的基本目标,即我们传播文化的效应应该在街上看出来,它传播了没传播,传播的程度如何,要在街头见分晓。
往往,街头受众比较年轻、敏感,流动性强,受众多元、多变,利于传播互动,利于传播扩散,是文化传播较准确的定向出口。
街头是一种不能忽视的文化传播的载体。现在,街头传播的功能在衰减,因为多数传播方式都让位给常态媒介的传播了。主流文化传播从业者已经失去了利用街头的能力。盗版碟、小广告、十三香攻陷了街头。文化传播之于街头这个载体的资源尚待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