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批评家站在岸边时,艺术家在他时代的喧嚣里游泳。
詹姆斯·罗奎斯特
《世界美术》2004,1,52页
从学术史的角度看,对于流行文化,众多学者一向持有绝然不同的态度。例如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阿·多诺就对其持坚决批判的态度。在他看来,流行文化是统治者与商业资本家合谋的结果,其特点是色情泛滥与物质至上,为的是麻痹大众。而英国文化研究学派的学者费斯克则持完全相反的看法。他一再指出,大众与统治者、商业资本家是有着根本利益冲突的。虽然在流行文化中的确有许多不健康的东西,但其中也包含着一些有价值的思想,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与借鉴的。我注意到,以上两种文化立场在当下中国也同样存在。而且,非常有意思的是,当一些年龄相对偏大的学者与艺术家强调要坚持自由知识分子的批判立场,进而与流行文化相抗衡时,一些更年青的艺术家几乎在不发表任何宣言与文章的情况下,不仅让自己的艺术注入了流行文化与大众媒介的审美趣味,还堂而皇之地将时尚的元素也带入了创作中。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从此次举办的“同感——当代新锐艺术家展”中见到。
我绝不否认自由知识分子的批判立场。事实上,在我们文化的发展中,这一立场曾经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在今后也是仍然需要的。不过,新一辈艺术家的出生背景、生活方式、知识结构与价值理想毕竟不同。在很大程度上,一些年长知识分子认为很有问题的问题,早已被年青一辈人完全超越或弃之不顾了,他们有他们要去面对的问题。更加重要的是,在年青的艺术家看来,艺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它充其量也只能引导人们努力理解究竟是什么问题困扰着人们。我清楚地记得,在去年于深圳美术馆举办的“嬉戏的图像——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学术研讨会上,几位年龄相对大一些的批评家就与参展的年青艺术家发生了激烈的争论。《美术报》还专门介绍了这一次争论。其实,正是由于新兴艺术家把自己的感受与艺术追求看得极其重要,所以,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超越了上一辈艺术家。对此,人们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与关怀,如果人们仍然执着地以已往的标准去评判年青艺术家的作品,显然不合时宜。我认为,本次展览的举办足以说明:第一、艺术创作的模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是不以人的客观意志为转移的;第二,在新兴的中国艺术家中,对于新文化问题的关注以及对各种新元素——包含对卡通、广告、影像等等——的借用乃是时代发展的结果,任何人也阻止不了。这正与有些老学者与老艺术家无法阻止85思潮的出现一样。也就是说,无论你喜欢不喜欢,新兴的艺术仍将沿着自己的途径发展。我们必须知道:流行文化为不同的年青艺术家提供了共同的文化生活背景,这也恰好是年青艺术家都偏爱超现实主义、试验、幻觉、科幻小说、时尚,并不对政治或声望太感兴趣的原因。因此,他们也绝不会为上一代人的思想斗争而困惑。至于在艺术的表现上,我认为他们更关心的是综合而不是经典或分类,并且轻松地逾越了抽象与具象、表现与再现、现实与超现实的边界,这是特别令人欣慰的。
中国的艺术市场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一些画廊为年轻的艺术家们举办展览是很有道理的。这也使一些年青的艺术家在二十几岁时就已经达到一些上一代艺术家在四十多岁以后才能获得的成功。我祝愿他们!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经济前所未有的时代。另外,我还想说的是,尽管金钱将会毁掉一些年轻的艺术家,但艺术一定会延续,他们中的优秀者甚至将进入艺术史。对此,我持乐观主义的态度。
2007年7月14日星期六于深圳美术馆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