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潘德海不是“胖子”

来源:Hi艺术 2007-08-07

潘德海是与张晓刚、方力钧在80年代一起成名的重要艺术家,在重要的艺术事件和重要的历史性美术展览、博物馆和美术史文献中总能看见他的作品,但是从未见过其人,偶尔有些艺术和艺术评论人闲聊,谈到中国当代艺术史会提到潘德海这个人,后来发现,谁也不熟悉他!这个艺术家太低调了,他的兄弟张晓刚、方力钧、唐志冈都在北京有了大的画室,也赚了大钱,但是他就是不来,这个艺术家的心真的是很静!听闻保利博物馆要举办由吕澎策划的《潘德海劳动者之歌》画展,《Hi艺术》设法联系上了潘老师......
    为了更了解这个曾经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很辉煌的艺术家,在本期采访中特别随身带了一本吕澎著的《中国现代艺术史》,发现潘德海一直在学术界及当代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位置,更是让我迫不及待的想见到他......秋季,得知保利博物馆将举办潘德海画展的消息,策展人是吕澎先生,个展题目为《劳动者之歌》,40多件绘画作品,有潘德海八、九十年代的重要作品,绝大多数是还是2004年以后的新作,还有三组同主题的雕塑作品。潘德海说自已是个体力劳动者,那么《Hi艺术》就带我们去昆明,听听这个神秘的艺术家要唱什么歌给我们听呢?
    少言寡语的潘德海
    这个季节去昆明,完全是对上班族一次意外的奖励,因为潘德海,我去了昆明,直接到他的家里进行采访,更加夸张或者有趣的是,我们的采访是在他的妻子、女儿、保姆的围绕下完成的,起初我有些不适应,但后来,我要为此谢天谢地,因为潘德海是一个非常不擅言谈的人,整个采访下来,我说的话比他多很多。
    我总在想这样冷静地采访,是不是自已发挥得太差导致的,让我想起王朔的一句话:“再也不去演讲了,怎么可能一见面就说真心话。”是呀,潘德海和家人选择了一个如此安静的城市生活,他们不用像我们这样巧舌如簧直达目的。
    潘德海的家像个夏威夷的浪漫酒店,每个房间都有点精心的小设计,可以看出这个家庭里一定有一个非常贤惠的女主人,果然不出所料,这个家是在这个年轻女人细心维系下幸福和谐地生活着,潘德海少言寡言至极直到看见他的上女儿,才难得呵呵笑起来。
   对潘德海的了解只限于艺术品这样的形式,那些类似土豆一样的人很抢眼,我们总在想象作者是不是一个大脑袋的胖子呀!见到真人,才发现事实正好相反,潘德海完全是一个清瘦的中年男子,我在飞机上想好的“土豆王子”的标题完全的废了。潘德海坐在沙发上很认真地开始述说自已,除了还有模糊的东北口音之外,这个内向的人已经看不出什么东北人的特点了,看来昆明的生活已经完全吞没了他。
    连环画家是最高理想
    我们的采访进行得有些混乱,从大学毕业说到小学,从小学又直接跳到后八五,为了尽可能保持一个理性的逻辑,我没有完全按照潘德海的述说顺序,我们直接进入小学时代的潘德海吧!
    潘德海出生在吉林四平市,那是一个英雄城市,据说林彪当年攻打东三省时,为了拿下四平死了很多年轻的士兵,也因为拿下了四平,长春的解放就很轻松了,所以那里是一个无名英雄的城市。出生在这样的城市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潘德海的家庭构成更没有什么特别的,爸妈是双职工,潘德海很小就喜欢画画,我想这可能是天赋所至,按照他现在的性格,他不会是一个经常跑出家惹祸的男孩子。果真,潘德海说自已上初中的时候,就在家边画画边做全家人的晚饭,还要照顾年幼的妹妹,这不是一个家庭虐待的故事,那个时候的家庭我想就是这样,年少的潘德海认为自已能够当上一个连环画家就是人生最高的理想。
    接下来的故事1974年在东北农村下乡当知青,潘德海在国家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就是1978年,潘德海考上了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终于距离当连环画家的梦想不远了。大学毕业时,潘德海也面临着毕业分配的问题,当时他的选择很简单,他拿着一本地理书,挑中了昆明,因为那里的气候与东北完全不一样,四季如春对一个东北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向往,于是他被分配到昆明某中学当美术老师,也就是在那些日子里他与张晓刚、毛旭辉、叶永青开始在一起搞创作,说起他和毛旭辉的认识还是在我硬逼的情况下说起了一个典故,当时他住在一个小院里,他和毛旭辉的妈妈是邻居,不知什么时候,毛旭辉的妈妈对毛旭辉说:“隔壁那个奇形怪状的小伙子也是画画的,和你一样。”因为潘德海白天都不关门,十平方米的既是家也是工作室,有一天,毛旭辉路过潘德海家的房子,就进来看他的作品,从此他们成了朋友,直到现在他们还住得很近。潘德海认识毛旭辉以后,就陆续认识了张晓刚、叶永青等画家,他们经常一起喝酒,抽很多烟,疯狂地谈人生、哲学,当时自已的作品没有太多展览的机会,所以朋友之间的走动,就变成了一种小型的展览,至少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看到自已的作品。当然除了画画,年少轻狂的他们也经常娱乐,他们经常聚在一起听来自美国、英国的摇滚音乐,这让我想起曾经在张晓刚工作室里看见山羊皮乐队的专辑,当时觉得张晓刚的范儿挺正,看来他们早就是一群叛逆青年。
男孩子留长发在当年绝对是惊世骇俗,更何况他们几个都是拖把头,一水的粗糙,除了没钱该有的范儿都具备了,还好当年没有钱也不是什么无耻的事情,所以他们仅凭一身的才气就可以轻松赢得女孩子的垂青,潘德海说他们经常在家办家庭舞会,布置起来很简单:录音机、邓丽君的磁带、姑娘、小伙、关灯、熄灯舞会就这样开始了。让我想起前一阵子热播的电视剧《青春如歌》的剧情,看来在物质极其匮乏的八十年代浪漫反倒相当饱满,我多少能理解那个年代走过来的艺术家为什么很难放弃对那个年代的回忆,也多少能理解那个年代的艺术家为什么有些拒绝更年轻更商业的画家,因为在他们的眼中,快乐和钱没有任何关系,只要能画画就是快乐。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热身后,我们进入到绘画领域的讨论,终于来到我最不擅长的领域,我异常紧张。
   “苞米”脱离了政治波谱
    大概是1982年开始,潘德海的绘画语言受到抽象表现主义的影响,这个伟大的主义影响了很多中国的艺术家,他们的经历大都相似,只能从整个学校都没有几册的画册中看看他们景仰的大师作品,潘德海也不例外,虽然当年没有机会出国看真迹,但是1983年中国美术馆举行的毕加索的油画展还是极大激励了潘德海。当年潘德海借了一百元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奔向了北京,一路上过得非常拮据,但看到了真迹后,潘德海异常兴奋,他觉得自已的绘画是正确的。回到昆明后,潘德海异常兴奋,生产能力超强这个时期他绘画是典型的抽象表现主义,在我看来,这算是一个练就技术的好时期,要说严格的观念产生,应该是被学术经常拿出来评论的“苞米”系列。可是任何一种变化都不是突然的,仔细看他的作品,后来抽象的画面中开始有了五官,但不是人的五官,可能是山或是植物的表情,潘德海说五官也是模糊不清,但你能隐约辨别表情,从而感受到艺术家通过苞米要传达的感情,他说那些苞米是人的细胞,从细胞的角度来看,人的确是特别复杂的系统。在栗宪庭的笔下,潘德海无疑是西南青年艺术家中最杰出的人物之一,1985年在上海、南京举办了《新具像》画展。1986年成立了西南艺术研究群体。“苞米”系列的作品入选1989年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现代艺术展》,从此,潘德海,即苞米也成为了学术界的共识。我更喜欢93年创作的《青春痘》系列作品这个名字,潘德海因此用苞米脱离了政治波普的洪流建设当中。也难怪,潘德海90年代初来到北京的时候,独自在北京流浪,到处租房画画,非常艰苦那个时期也成为潘德海的一个重阶段之一。潘德海说:“当年的圆明园的画家很多,有点乱,很难安静地创作,除了方力钧他们几个,其他的都不熟”所以潘德海一直过得很隐身也可以理解。
    1999年,潘德海的绘画中出现了胖子这个主题,原因很简单,他说自已多年后看见一个朋友变得很臃肿而且头发稀少,他觉得很伤感,于是开始记录胖子这个角色。潘德海画面中的胖子不是一般的胖子,是有一定隐喻,潘德海说:“画面中的胖子除了记录那个朋友以外,就是想要映射人们不断膨胀的欲望。这个时期的作品还能在画面中找到苞米的颗粒,2001年在少励画廊举办的展览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名字很直接《头发越来越少》,那个画册中,少励说在潘德海的画室看到这些作品时,感觉非常幸福,这样的评价比那些现理论的评论家说得有价值得多,我没有问那个时期潘德海的生活,我想应该已经小有甜头了。不过听说胖子的灵感来自叶永青的夫人蒲力亚,那个长相、身材都很戏剧化的女人,看起来,交朋友还真是有用。
   “胖子”脸色大变
   不过早期的胖子系列中主要以灰调子为主,色彩很微弱,也许当时色彩还不能正确表达他的情感。直到2004年至今的作品,胖子已经有了新的变化,画面中有了背景,有骑车的、有挤车的、有坐炕的、有喂马的、有赛跑的等等主题,整个画面丰富了很多,胖子的脸色也有了变化,有红色、橙色、玫瑰色等等,潘德海说:“人们面对不同的环境时,脸色也是会有变化的。”胖子还是那个胖子,但他们处在不同环境就有了不同的寓意。
   但是在潘德涨的一些画面中现在的人物形象还是和过去的回忆联系在一起,那些火炕中烧出来的记忆仍然深深刻在潘德海的记忆中。我问潘德海:“回忆是不是意味着你老了?”潘德海的女儿突然闯过来,咿咿呀呀地说:“爸爸喝!”潘德海回答道:“也许,我特别喜欢女儿,我现在都不去画室了,整天在家里画画和女儿在一起。”我想没有必要继续追问了,老不老又能怎么样,幸福最重要。2007年11月3日,潘德海将在北京保利博物馆举办个展,这些新出炉的胖子就是为了这次个展,最近潘德海很忙,因为要赶画。《Hi艺术》很幸运能早早控班给大家展示这位隐士的幸福生活.最近马不停蹄的采访,让我突然发现一个现象,也是从朋友们博客中得到的启示,无论是身边无名的朋友还是有名的艺术家都在博客,以前我觉得博客很无聊,但我发现博客就是明知要示人的日记,艺术家的绘画也如此,我非强迫潘德海说这说那,可谁会对着别人的博客问来问去呢!仔细看他的作品就能够了。
潘德海好象是一位看破红尘的道士,没有在狂热的当代热浪中迷失方向,这在我的采访中是意外的发现。静心十年筹备一次画展这是当代艺术家中极为难得的心态,想起常看到北京798一个月会举办一次画展或联展的“当代当红”艺术家们,在自已的画作前接待观众,游走与藏家买家之间,急于马上增加自已的外场社交和艺术履历,与这些前辈艺术家真是有距离呀!
    还记得我出门时,潘德海可爱的小女儿对我说:“北京见!”对,如果你对潘德海这个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中重要的画家有兴趣,请记住11月3日下午三点保利不见不散。

附简历:
1956年生于吉林省四平市
1982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个展
2007年“劳动者之歌”潘德海个个画展北京保利博物馆
2001年“头发越来越少”潘德海个人画展香港少励画廊
2001年“胖子系列-潘德海个人画展”少励画廊 香港
1994年“潘德海个展”北京歌德学院
主要展览:
2007年《从西南出发》广东美术馆
2007年《远眺》上海望东艺集
2006年“共享之土”南京四方美术馆
2006年“共同连线”北京华艺沙艺术中心
2006年“云南创造”昆明翠湖会
2006年“国际艺术博览会”北京
2005年“艺术家联展”上海虹桥画廊
2005年“缘分的天空”深圳美术馆
2005年“闻香识女人”北京、上海、香港
2005年“激醒”中法艺术碰撞与融合,北京中国美术馆
2004年“贵州双年展”贵州师大美术馆
2004年“激醒”中法艺术碰撞与融合,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
2002年-2004年“中国当代艺术巡展”德国杜依欺斯堡美术馆、意大利罗马的“当代艺术博物馆”等。
2000年“亚洲艺术展”伦敦亚洲当代画廊
2000年《亚洲当代艺术展》中国当代艺术画廊,英国伦敦
1999年《2000年艺术展》法国亚克迪尔
1996年“现在,今天和明天”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
1993年“毛”走向“波普”展 澳大利亚美术馆及墨尔本美术馆
1993年“后89艺术展”香港艺术中心
1992年“油画年展”中国历史博物馆
1991年“当代艺术文献展”北京中国画研究院
1991年《油画年展》中国历史博物馆
1989年“第七届全国美展”并获奖 北京美术馆
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1988年《88年中国现代艺术展》程度美术馆
1986年《住址并参与“西南艺术研究群体”》
1985年“新具象画展”上海、南京、重庆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