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抽象画大师庄喆荣登Asia Art News封面

来源: 2007-08-27

融会东西方绘画精髓的抽象画大师 庄喆,即将於8月27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个展。亚洲艺术新闻主编 房义安先生(Ian Findlay) 曾在2007年发表的《寻找力量的平衡》中精辟的剖析了庄喆老师的创作历程与作品,相信以下的文章对喜好艺术的各位会带来不少裨益。

想要了解为什麽从事抽象与风景的海外华人艺术家会得到现有的评价其实并不难,他们的创作包含了来自东西方绘画的精髓,比起单纯的传统绘画,更能引起来自不同文化的回响。同时也是更强烈、更原始、更具有实验性、更深层的沉浸在动人的颜色、线条、与空间里的,而最重要的是他们是发自於创作者心灵深处的。任何人只要看到在法国的赵无极,在美国的杨识宏与庄喆,在台湾的萧勤的画作,就可以了解文化变迁对这些创作所带来的冲击。这些画家不只沉浸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文化,也了解了若要画出能触碰到人类情感最深处的画作,也必然需要露自身的感情世界。

在庄喆漫长的艺术生涯里他充分的了解了这一点,他从小在学者兼书法家的父亲庄尚严的引导下,练习了国画与书法的技巧,一直到近几年都还存在他画风里的。但是他的父亲或是刘峨士跟黄异等前辈的教导并不是奠定他成为画家的唯一影响,影响他的还有大自然本身。他回忆起小时候在重庆郊外与兄弟们玩耍的情景充满了喜悦,那是现实与梦想以惊奇的方式交融并深植於他记忆的地方。“我竟然梦过从石壁跃下飞翔,像苹鹞子俯瞰大地,对自然生情那时的感觉是寂无人烟,因为河边的竹林中晚上可听到虎啸声。”

山水画对东西方任何一位艺术家来说都是一项难题。从设定对的气氛到颜色的选择,从线与虚实空间的戏剧性到完全了解艺术家眼前型体所散发的诗意,从厚重颜料中突显的材质感到纤细的墨水渗透都是难题。如果没有找到适当的平衡与构图,那作品会因为无法完成而失败,那他就得重头来过。过去的五十年间,庄喆也常常经历这样的挑战,但坚定的他以一张张强而有力的山水作品刻画出了他的历程。在生於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世代里,他用远比他人丰富的作品架起了东西方之间的桥梁。

庄喆在1934年生於北京,而在1957年毕业於台湾师范学院艺术系。因为父亲在故宫工作的缘故,他从小得以接近古典国画与书法。幼时学习的书法不只成就了他艺术的风格,更提供了他把山水画抽象化与东西方艺术融合的方法, 但是,对於艺术的方向是在大学毕业之後才选择的。“师大的课业,我最受惠的是炭笔素描,对西方绘画尤其是近代不过是摸索而已。但也强烈认识到他们不是模仿自然,是透过不同的个人观念去再现自然。”

庄喆在1950年末加入的五月画会开启了他对崭新的实验性艺术的视野,他回一起这段令人兴奋的时期,“我专心的投入了创作,脑中所想的都是中西绘画走道抽象阶段结合的可能。很庆幸的,不少像我这一代在台湾成长的年轻人也有共同意念。大家相信该是中国现代画起步的时候。这就是五月与东方两个画会的开始阶段。对我来说,探索抽象及山水绘画是理所当然的……儿时做过的飞翔的鹞子梦也一再重现,古典山水的乐章响起就此点醒了我。”

庄喆於六十年代在欧美国家的旅行把他带往更国际化的抽象境界。1968年在巴黎遇到的赵无极、朱德群、彭万墀、熊秉明与夏阳,这些艺术家与旅程带给庄喆许多灵感,但不是直接的影响,即使很多人从庄喆的作品中看到与赵无极的相似之处,但庄喆的作品确实是发自於自身的灵感与视野。

像引人注目的作品如《青河》、《边域》、《山水推移》与《山光云影》等作品,虽然比起1950到1960年间的作品,明显的少了书法的启发,但仍然保留了可能来自於草书自然柔美的线条与炫目单纯的能量。从这些作品里可以看出这是一位充满自信并能完全掌握媒材的艺术家;这些作品包含了现代主义的自由与愉悦的感觉,是一个能拥抱他所热爱的传统且成功的把彼此融合成附有新意作品的艺术家,在其作品达到画艺与个人平衡,也是庄喆长期找寻的目标。

就像Jeffrey Wechsler所指出的“在他转换中国书法的手法与视觉传统中我们找到了平衡。在快速画出的线条图案、徘回在感官的典雅与狂野力量之间的笔触里,我们见证了书法自然延伸的特性。的确,一些庄喆六十年代早期的作品是以象形文字来强调他们的抽象特质,藉此来建立传统东方书法表现与西方单纯无目的符号之间的桥梁。”

令人沉醉於庄喆的画中的是颜色,线条,形体,与空间等构图元素。庄喆作品里的颜色十分的丰富多变,从纤细柔软的冷蓝,灵活的黄或是偶尔从淡雅的绿到被白包围的强烈黑与褐之间开拓出了无拘无束的空间。他多变的色彩闪耀著原始纯朴的光明使我们以细腻的眼光去体验自然中的细节。他所使用的颜色有别於其他的画家杨识宏与赵无极,他们的颜色普遍来说比较悲观,甚至可以说是想不开的味道存在。有时候,有人会因为他对线条与颜色的控制而产生延伸或飞翔的感觉,好像一苹飞鸟随时会出现令人眼睛一亮。

就像他的线条,经过五十年的发展,庄喆对颜色的感觉是十分自我的,每种颜色都唤起他对身旁环境的情感。而因为他们是庄喆发自内心的情感,所以他能够巧妙做出很多的变化组合来突显不平凡的和谐与对比,让巨大的画面上律动的色彩发光震动。《山光云影》诉说著在人烟稀少的高地,浮云亲吻著山顶。《湖光山色2006》散发著自然的力量,在这件作品里存在著炙热的感觉就好像他以爆发性的自然掌握了全景。虽然画里暗示著人类活动,但却是微不足道的。在庄喆的作品里人往往被自然恒久的力量与精神所掩盖。

观赏者可以从庄喆画中的纹理隐约的感受到石头、树木、与植物型态。 庄喆的画会充满生意不只是因为他强烈的用色,也因为他描写的自然不单纯是从视觉去感受,也发自内心的感觉。庄喆的抽象是对山水与他足迹所至之地记忆的解释,他是一位观察者,但他以自己的方式去重新表现,所以他的创作并不是有关特定的地点与时间,而是连贯不同时空的作品,这使得庄喆的作品充满了现代感。只要看到了《蓝色寂静1985》、《青河1994》、《山水推移1998》、《宇宙的诞生2000》与《虹2006》就能了解,不管庄喆的作品多大,都不会令观赏者不知所措,而保有令人亲近的感觉,他如诗般的表现手法会使心情平静。

庄喆很少创作具象的形体,人或是动物,但这并不代表他忽略他们。庄喆把一切都涵盖在自然里面,人、动物、大地、天空、花草树木,一切的宇宙万物都包含在这个整体里。就像雕塑家从大理石或木头里创造出人形,庄喆也从山水里看到形体。「山水人1994」就是个好例子,从褐色的背景中浮现出像是泥土里挖掘出的骨骸,盲目的、凹陷的、带有点险恶的意味。

但庄喆怪异的角色与野兽也出现在其他的作品里,以拟人化的方式诠释大自然神秘的形体。在《黑色张力》中,画面中看起来像一苹在蛹里的蚂蚁,身旁的线条暗示著他想要挣脱。或在,《石梦》里由石头里浮现出啮齿动物的脸型。但最近几年中最有趣的莫过於抒情的《敛影含光2002》。远远的看,可以在画的上缘看到一苹像是信天翁的形体飞过远方的地平线,在他的下方,一个表情扭曲的巨人盲目的望著世界,而画的底部,可以看到像是鲸鱼或海豚在游动。这些神秘的,几乎是超现实的元素常常在庄喆的画里出现。令人惊讶又突显出庄喆对山水的想像力,对於以人性启发山水的信念。

庄喆,在1973年时搬到了美国,在看起来轻松的创作背後却充满了艰苦,了解无国界艺术的人可以体会其中过程的艰辛。庄喆被视为成功的把东西方传统与美学结合的艺术家,也成就了远比从任何单一文化或思想中孕化出的山水作品更加突出的表现形式。

庄喆是个被许多人尊敬的学者画家,但他知道,好的艺术家不只是技巧、教育、或是知识能成就的,庄喆很早就知道如果没有人类的情感他是无法完成他的创作的,在2005年,他写道“由书入画的道理虽然长久已在,如何融荟萃摘取注入新的形式却费去我三十年。画除理念之外还待时空感受填入,就如一个人有理智导引之外还得有人性感情一样,否则必是僵硬无生命的。”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