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让其他摄影师嫉妒的,还是席勒为玛丽莲·梦露拍摄的一组裸体戏水照片。就在他拍完这组照片两个月后,梦露离奇死亡。9月19日,席勒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办的摄影展正式开幕,展览的名字自然绕不开梦露——《席勒眼中的梦露和同时代的明星们》。《世界新闻报》记者在展览开幕前一天对他进行了采访。
一次聊天和梦露成为朋友
“先来看看我为梦露拍的几张照片。”知道记者好奇心所在的席勒,一上来就讲起了他为梦露拍照的前前后后。他手指着1956年5月号《时代》杂志的封面说:“梦露是这期杂志的封面人物。那时我只有19岁,第一眼看到她就被她迷住了,当时就想,我什么时候能为她拍照呢?”
席勒的梦想竟然在4年后实现了。1960年,身为自由摄影师的他接到任务,前往梦露的电影拍摄现场为她拍照。“她的声音很小,很低,听起来有点像是在喃喃自语。”今年71岁的席勒回忆第一次见到梦露时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
在席勒之前,曾有几位著名的摄影师为梦露拍过照片,比如英国女摄影师伊夫·阿诺德、梦露最喜欢的摄影师萧·森姆等。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如何能够得到这位性感女神的信任,席勒的回答是,“不要咄咄逼人,尽量表现得自然、平和”。
凭借这条原则,席勒和梦露成为了朋友。有一次,由于梦露迟到,席勒拍到很晚,收工后俩人聊了会天。席勒向梦露讲述了自己的生活经历,梦露听完后很开心。等席勒回到家后,竟然发现梦露托邮递员送来的两束玫瑰和一张便条,便条上写着:“抱歉拖到这么晚。”从此之后,席勒走进梦露的化妆间前,不用再敲门了。
生前最后见过梦露的人
这次在北京举办的展览,一共展出了梦露的12张照片,其中有几张梦露在影片《双凤奇缘》的片场戏水的照片,可谓是席勒的得意之作。那是1962年,梦露身穿肉色比基尼,拍摄一组在泳池里戏水的镜头。据席勒回忆,梦露刚下水时还穿着泳衣,但过了一会儿,她突然来到泳池边沿,没有穿胸罩。席勒立刻用他的尼康马达相机拍下了梦露性感的身体。
席勒指着一张梦露用手扒着泳池边的照片说:“我最喜欢这张,她无辜而纯真的眼神看上去就像个孩子。我女儿在看过这些照片后评价说,‘照片上的人什么都没穿,但却表达了很多内容’。”
1962年6月1日,梦露迎来了她的36岁生日。席勒拍摄的梦露过生日的照片,定格在了她生前最后一个幸福时刻。1962年8月4日,梦露因过量服药死亡。席勒成为梦露生前最后一个见到她的人。
“那天早上,我开车和家人去棕榈泉度假,想顺道看看梦露。走进她家的时候,她正在整理花卉,头发披散着,状态很轻松。第二天早上,朋友来电话告诉我梦露死了。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是在开玩笑吧。”
虽然只是有过短短两年的接触,但席勒对梦露有着不同于一般人的看法:“她不只是个性感的符号,她有思想,很摩登,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最喜欢写涉案题材的书
梦露的死是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一个标签。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里发生了很多事情,比如肯尼迪总统遇刺、越南战争、性解放运动等。60年代对于当时还是二十几岁的席勒来说,同样难以磨灭。所以,他拍下了很多能够承载历史的影像,比如刺杀肯尼迪总统的来复枪、在泥浆中滚爬的海军陆战队士兵、服用致幻剂的青年等。这些照片也都在此次展览中一一亮相。
连席勒自己也承认,能够见证如此之多的重大事件,的确称得上“幸运”。但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席勒的成长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我小时候患有阅读障碍症,直到15岁才学会写作。所以,我希望通过镜头语言去表达我的思想,但我最想当的是一名作家。”
幸运的是,席勒的梦想一个接一个地实现了。从美国佩普丁大学毕业后,席勒在《生活》杂志和《星期六晚报》任摄影记者。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他又改行当起了作家和电影导演。席勒写过不少涉案题材的书籍,比如反映美国选美小皇后兰茜被害案件的《完美谋杀、完美城镇》等。“我之所以对这类题材比较感兴趣,是因为一起案件可以反映社会的本质乃至人性。”
“人生的意义在于折腾”,用这句话形容席勒并不为过,除了工作之外,他还喜欢旅游。80年代他在苏联待了10年,2000年去了趟越南,2002年又去了趟俄罗斯。席勒向记者自豪地展示他的签证,每一页几乎都写满了。“我喜欢到处跑。这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而且不比在学校里学的少。”
最想拍上学的中国孩子
去过很多国家的席勒,如今把目光投向了中国。他说,他正在写一本关于中国历史的书,书名叫做《1933—2001年的中国:与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访谈实录》。席勒说,写这本书是受到他一个搞艺术的中国朋友的启发。席勒听他讲述了他一家人在1933年发生的故事,内心触动很大。“我以前对中国的了解很少,只是看地图知道中国幅员辽阔。之所以写这本书,是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
从2005年开始,席勒先后11次到中国做采访,从芭蕾舞演员到电影导演,从画家到先锋艺术家,他几乎接触了中国各个领域的艺术工作者。“我跟这些艺术家们谈他们的人生,了解到很多东西。我采访过一位芭蕾舞演员,采访快结束时她竟然哭了,也许是我的提问勾起了她对某段历史的回忆。”
当记者问席勒,为什么把2001年作为时间的终止点时,他回答说:“2001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年份,从此中国以一种新的身份与世界发生联系。”
每一天,中国都在发生新的变化,紧紧把握历史脉搏的席勒,也希望见证中国的发展。“中国正在以光年一样的速度向前发展。如果我有机会去拍中国人物的话,我最想拍的是迎着朝阳去上学的孩子,因为他们代表了中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