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初的中国书画、瓷器古玩专场,到如今的名人专场、印章专场、珂罗版文献专场,以及近日西冷印社春拍推出的名砚专场,艺术品拍卖市场正逐渐细分化。
印章砚台:小门类天地广
自陆俨少的《杜甫诗意百开册》以6930万元拍出,创迄今为止近现代中国书画最高价格纪录之后,市场曾掀起一股国画投资热,但随着投资者的日益理性,以印章、砚台为代表的专场拍卖开始出现火爆行情,显示出小门类的收藏与投资大有广阔天地。
如这次西泠印社推出的名砚专场拍卖,虽然没有进行大规模宣传,但却是继去年秋拍“犀象印萃”近现代名家篆刻专场的成功推出后,又一个受到投资者关注的小门类专场拍卖。
据了解,2006年西泠印社秋拍的“犀象印萃”篆刻专场拍卖的总标的为600多万元,成交金额超过1335万元。篆刻名家方介堪1946年为张大千治的一方“潇湘画楼”象牙印,在买家的激烈竞争中从16万元升到90万元,成交金额(包括10%的佣金)达到99万元;全场“标王”则是近代实业家、藏书家张均衡的33方犀角印章,成交金额为137万元,不少买家都是专程从外地组团来参加这场印章的专场拍卖会。
专家支招
投资这些小门类有一个技巧,就是看它们是否是收藏大类的附带品。齐白石的一幅作品,动辄拍到上百万甚至几百万元的天价,且居高不下,而齐白石的一方印章,却只拍到几万元,如果用的是名贵印石,至多也不过十多万元。
其实齐白石精品印章的艺术性和收藏价值不在其书画之下,只是它们的价值还没有被市场充分发现。相比书画、瓷器在前一波“牛市”中的涨幅,这些小门类藏品的价格则处于较低位置,无疑是投资良机。
名家珍藏:专家给你把关
自2003年秋拍,中国嘉德推出“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国艺术品”专场拍卖会以来,名家藏品就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事实上,名人专场并不是从王世襄开始的,早在1994年苏富比就曾推出张学良“定远斋”藏扇画专场拍卖;1995年秋拍,中国嘉德成功举办了杨永德的“齐白石专场”和“清水山房藏明清家具专场”。这些拍卖专场都已成为艺术品拍卖会上的经典案例。
近几年的拍卖市场上,“小有洞天——J&J鼻烟壶珍藏”专场、“玛丽及庄智夫妇交房瑰宝” 专场、“瑰玉清雕——AlanandSimoneHatman重要玉器珍藏”专拍、“玉剪霓裳——张宗宪御制瓷珍藏”专场等,都获得了成交价以及市场影响的“双丰收”。
专家支招
名家专场拍卖的提供者多是收藏家或是收藏界的行家,推出的艺术品也是经过最少十几年的珍藏,甚至多次在著录里出现,藏品系统性较强,级别较高。由于长期藏于大收藏家手中,市场会对这些重现江湖的器物充满期待,一经推出,更容易吸引买家眼球,聚集人气,对于投资者来说,虽然可能花钱较多,但是有了名家的收藏鉴定后,能最大程度地保证拍品品质,加上流传有序,今后的投资流动性也会较一般的艺术品更有潜力。
新型专场:紧盯市场热点
玉器、佛像、影像等。以前都是瓷器杂玩专场中的一个部分如今纷纷“自立门户”,新增了专场,取得不错的效果。
如2006年香港苏富比成功举行“佛华普照——重要明初鎏金铜佛收藏”后,将佛像市场推向了快车道,内地多家拍卖公司公司随后也推出了佛像专场;自2005年推出“天和山房玉器珍藏”和“剪淞阁精选文房名品”专场,获得市场认同后,翦淞阁更有自信地使用自己的堂号,此次在翰海春拍中一举推出三大专场;自去年北京华辰首推影像专场获得市场大力追捧后,今年春季,许多拍卖公司都新增了影像专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刚刚结束的上海朵云轩春拍珂罗版文献专场上,196件拍品全部成交,总成交额超过306万元,这也是继中国书店推出美术参考书拍卖会之后,国内这一场以著录书籍为主的专场的拍卖。
专家支招
作为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新鲜血液,新型的专场拍卖在艺术品投资市场上的地位已越来越重要,其所指引的投资方向,也应该引起广大投资者的关注,没准会成为下一个热点。如朵云轩推出的珂罗版文献专场,不仅民国珂罗版名人书画册走强,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出版的一些画册,也拍出了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作为一种相对可靠的著录,珂罗版书籍形成其价格上场的主要原因在于它的实用性。(来源:劳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