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博物馆的各大展厅被二百多件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重要作品所覆盖。正在这里举行的“第二届美术文献展”主题为:观念的形态——1987-2007中国当代艺术的观念变革。展览试图从当下角度,历史地梳理中国当代艺术中观念的形态,展现过去二十年艺术家们在观念和方法论上的试验。
记者看到,许多已经成为当代文献的珍贵作品,通过各种渠道最终呈现在展览现场,内容跨越平面、装置、雕塑、影像等各个领域。除了批评家之外,美术文献展还吸引了大批艺术家到场,其中不乏我国当代艺术史上的重量级人物。著名艺术家王广义于1994年创作的第一件装置作品《VISA》也首次在国内亮相,时隔十多年,他在现场完整地看到这件作品时“差点热泪盈眶”。
艺术家王广义嗜好雪茄。每天下午,他会在自己郊区的工作室中点燃长长的一支,沉浸在烟雾中的同时,他在画布上构建着最新的作品《冷战美学》系列。这是一组巨幅油画,内容涉及钻防空洞、树林里逃生、如何用防毒面具避免细菌战等等,整个像一本放大的小人书版《避险手册》。这些油画是王广义继《大批判》系列后最重要的创作,明年将在英国展出。王广义认为这些新作与此前他的那些画作一起,讲述着作为一名艺术家“隐含其中的对世界的看法”。
二十年前的王广义却更像一名“愤青”——他希望用画笔不断追问命运以及生命的诸多终极问题。今天,王广义画室的墙上还挂着那时的作品,阴沉的色调,没有面目和细节的人,像静物又像是梦境一般神秘地呈现在画面中。“当年是想表现一种静穆的辉煌,强调的是普遍的人,所以省略了许多东西。”
后来到武汉工业大学教书的王广义就是在他小小的画室里创作了重要作品《大批判》系列。以《大批判》出名的王广义开始被国际上最著名的艺术节邀请,而在各个使馆等待签证的过程,却触动了艺术家的神经,转化为这件在武汉文献展上展出的装置《VISA》。“这些出国的经历使我体会到各国文化交流中的不便。同时,一张张文件的形成使我感觉到生命历程的脆弱和荒诞——生命的过程,最终只不过是这一摞摞纸片的集合。《VISA》中我使用了一个出生婴儿的照片,我把他想像成为我自己,照片上还印有我最古老的手机号码,它们在这个装置上展现了个人与社会的可笑又复杂的关系。”
当代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的风起云涌,在他看来“与艺术家没关系”。“我把拍卖归为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只不过现在中国人喜欢把艺术品跟经济生活混为一谈,因为它新奇,还动不动给年轻艺术家搞个排行榜什么的,好像谁卖得贵谁就厉害,在我看来这都是很可怕的事情。”
【编辑:叶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