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王承云实验班的教学模式

来源:99艺术网专稿/单春玲 2007-10-23

2007年10月22日下午,太阳难得地露出晕黄的脸,王承云实验班的学子们正在校外一个小茶馆内将桌椅摆到院子里树荫遮不到的地方,他们要晒太阳了。每人面前一杯花茶,在这里泡整个下午,和王承云一对一的交流。这种自由式交流每周一次,从他们入学之初就从没间断过。

王承云实验班有几个特点,一、教师不改画。二、学生不临画。三、一届学子(本科生)由王承云从大一带到大四,期间不再招收新学员。王承云的实验班不设基础课,不受教学大纲的束缚,一开始就进入艺术创作。体裁不,材料自己发掘,甚至你做与艺术无关的事都可以,只要有思想,做得有深度,都可以毕业。王承云给了全班27名学子最大的自由,这种自由无形中也带来了压力。就像王承云自己初到德国时,也有三年的痛苦时期。他经过那段时间的茧化和沉淀最终羽化成蝶,遂有了马院长的力邀,遂有了今日的王承云实验班,遂有了每周一次的师生见面会:上午评画,下午以茶论道。

这种师生之间用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模式并非源于今日之德国,早在公元前361年柏拉图创立学园时就已采用;更早的还有中国文教之祖——孔子,其教学模式也主要采用对话形式。一部影响后世几千年的儒家典籍《论语》就是孔门师生对话的语录。有鉴于此,王承云也责成其弟子整理其教学谈话录音,准备编辑成书。

王承云的实验班,一改传统的苏式教育体系,那些受过多年填鸭式教育的学子们一下子被抽掉了多年的拐棍,不同程度的都有一个适应和过渡期,研二的李建红这种感觉最深。

王承云的实验班也自有它的魅力。已经研究生毕业的李冉至今还保持着每周来茶馆上课的习惯,被大家戏称为“硕士后”;在读的姜晓春是王承云的得意门生之一,也是最能奈得住寂寞的人之一,作品能卖不卖,正在创作的一幅作品计划用十年来完成,他每天中午起床,下午开始画画,到晚上则看电视剧(最近正在看央视版的倚天屠龙记)。王承云问他:你就不想出来走走吗?他说:出来呀,每天都出来买菜。一句话把大家都逗乐了。

走进王承云的实验班,立刻被个性鲜明的艺术作品包围,在这里你能很容易区分张三和李四的作品。无论技法还是材料都有充分的表达,硫酸纸、卡纸、木板、磁砖,油画、炳稀、铅笔,你能想到的材料他们都有研究,在每幅作品里表现的真诚让人感动。仅仅一墙之隔,就是传统教学体制下的基础班,正在画静物素描,千面一律。王承云说:“我就是要你们不一样,就是要挖掘你们的个性,不然我这几年这么辛苦为了什么?教你们技法很容易,教王承云第二、王承云第三,我闭着眼睛都能做到。”

据说王承云实验班的教学模式已经得到校方的肯定,正在积极筹备扩大事宜。

据不完全统计,实验班27名学子(包括3个研究生)中,艺术个性突出、有发展潜力的有五六位,占总人数的20%以上,有此成绩,王承云当感到欣慰。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