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专访宋庄壹号美术馆馆长梁克刚

来源:99艺术网 林善文 2007-11-13

梁克刚:宋庄壹号美术馆馆长
记者:99艺术网北京站特邀记者 林善文
时间:2007年11月10日
地点:宋庄壹号美术馆

记者:我想先问一下您是怎么想到策划这个展览的?

梁:一方面,是我年轻的时候就参与这些活动,而且这些艺术家都是有着二十多年的创作经历,所以比较了解这个过程和这些情况。我们美术馆的定位就是去发现一些比较边缘的艺术形态,一些比较边缘的艺术家,只要他的创作是真诚的。在北京这么多年,和北京主流艺术圈接触以后,我反而发现了这里的区别,他们之间的差距,像我们做这么一个展览的目的也是对准了现在流行的趣味,对现在西方的话语霸权和包括市场操纵所建立起来的商品性的标准提出一个质疑,而艺术它原本应该是一个比较单纯的事情,但是现在处于这样的环境当中也是没有办法的,已经被改变了很多。而且对于这个城市来讲它形成的现实意义就更具体。

对于(青岛)这样一个城市来讲它没有被艺术史所选择,而艺术家并没有因为不被艺术史所选择,或者没有机会成为职业艺术家而放弃艺术,这是一种更加真诚的艺术态度,所以我们也想把这种艺术形态呈现出来,来表达我们机构的观点,我们对现在的艺术商品化,艺术贵族化、经营化这样的状态表达了我们的看法,所以我们做的展览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

记者:但是,像这样一些作品,今天我们重新来看的时候,它也相当于是被市场挖掘出来一样。

梁:对。我觉得艺术的价值就在于它的原创性、独立性和一种创新的表达,如果它具备这样的特质,它就一定会有价值,这个我们坚信。只要是真诚的艺术就是好的艺术。他一定会有人去喜爱它,因为它是对人类心灵的一种慰抚。

记者:从整个宋庄的展览看下来,因为今天我们也在讨论当代艺术的很多东西,很大的一部分也是我们对过去不是太了解,很多人都在重复同样一种类型的作品,如果从艺术史的角度来梳理一些东西的话,我觉得这样是比较有意思的。我想这肯定是一个原因。那么,在这里边肯定也会存在一些水平参差的问题,你是怎么看的呢?

梁:我们这次做展览并不从学术水准上来设置门槛,来挑选艺术家,挑选作品的。不是这样的,我们是想呈现他的自然状态。艺术家作为一个个体,在特定的社会环境,特定的一种空间,地理、环境中的一种特殊的生活状态,应该说这些艺术家都是在相对边缘的文化形式里边,所以他们的艺术表达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质,其中也有几个艺术家进入职业系列的,他们多少会有一些新的变化,但是我们希望的就是呈现一个这样丰富的群体,他们是在特定的空间、时间、环境下产生的一种形态。

记者:对,就是说我们在重新还原那样一种特殊环境下,重新来看85的时候,感觉会更宁静更纯粹一些。我注意到展览里边,88年意外死亡的那位艺术家,我比较关注,他其实在那一时期创作了很多的作品,就是说艺术家的这种状态,可以从你这里了解到更多,我想问一个比较具体的问题,就是在你的视野里面,这一批艺术家都有哪些艺术家这么多年都有很旺盛的创作状态的?

梁:当然,它也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当时这个群体有三十四个人,那么现在还在一直坚持创作而且作品量也一直比较大在不断进步的还有五六个人。因为有些艺术家就放弃了,去当老师了,去开公司了,下海了,有的呢生活还很窘迫,这里边还有相当有意思的,还有开小卖部的,还有一些开出租车,也就说有一些到一定阶段他没有机会,他靠这个没法生活,很现实,而且在二线城市做前卫艺术的人要比在北京这些大城市做的,面临的困境要大的多。

记者:从历史的角度看,我们也是在梳理和讨论85的价值,我知道有一个艺术家杂志在做《谁的85?》这样一个选题。

梁克刚:是,他们做的这个选题就和我做的这个展览很有关系,因为当时我就和房方和李昱谈,他们就意识到了现在是全国性的对85的一个追述过程,每一家的态度和方向都不一样,因为当时《新京报》也对我们很关注,觉得我们当时的展览跟尤伦斯是一个很强烈的对比,是两种态度的对比。我认为确实是有这样一个问题:“谁的85?”。因为85这个事情,当时的历史非常有局限性,就是几个人记录下来,当时在整个中国波澜壮阔的大变革时期呢,全国上下都是一种状态。这里边有很多很有价值的东西,都没有记录下来。

记者:对,所以像尤伦斯的那个展览,很多人就觉得有点想做“85”的盖棺定论的说法。

梁:对,我们就因为反对他们的那一种立场才会用我们自己的方式来呈现一种态度。

记者:那么这一事件是一个巧合吗?

梁:是巧合,因为我们的展览也已经准备两年了。

林:我听说栗老师(栗宪庭)当时写这篇文章是哭着写出来的。

梁:确实是,这是栗老师最近两三年以来写得最精彩的,他确实是动了感情,确实是发自肺腑,确实是他认为是个问题,而且是他要表明这样一个立场。

记者:这个展览跟“宋庄艺术节”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梁:关系并不大。只是说选这个时间有更多爱好艺术的朋友能来看,当然我们也支持宋庄艺术节,因为它作为这样一个层面上的事情呢,不管它的形态有什么问题,但对艺术的整体发展还是有好处的,对艺术家也是有好处的,我们的任何事情都避免不了他的一些负作用,一些不好的影响面,但是我觉得还是看基本面的东西,因为他毕竟对当地的宋庄的发展、艺术家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记者:下一步你们的空间有什么样的计划?

梁:我们还是一直以来的立场:去发掘真诚的艺术,不以市场为标准更不以所谓的精英系统的学术标准作为判断的依据,我们就是用心去体会用心去和艺术家多接触去发现好的艺术,发现真诚的艺术,我们会去听一些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方向的判断。我们也不在乎结果,就是说这个结果好,或者不好,因为目前宋庄这边,我们完全是按照一个非赢利的模式在运作,我们就是希望以我们这样的一种态度持续的去做一些事情,那么可能会对当下的艺术生态呢有一些补充,会有一些不同的声音这样一个概念,包括我们年初做的新锐策展人也是基于这样的想法,就是去支持更多的没有机会的有想法的年轻人,这些艺术家现在可能没有什么选择,可能现在还没有什么市场机会,但是我觉得他们这么真诚的在没有什么保障的情况下做了二十年的艺术,你能说他不是好艺术家吗?

记者:回到今天的当代艺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普遍流行的样式、艺术品和85时期的作品,我想请你做一个比较。

梁:这个区别太大了,因为现在的艺术已经变成奢侈品了,变成一种消费品了,就说它的那种精神特质已经被挤压的越来越少了,它已经变成一种财富游戏或者说是文化策略这样的东西,与85时期那种纯粹的探索精神,那种渴望交流渴望表现的是时代的大背景相比,完全不是一回事。

记者:好的。谢谢!!

编辑:叶晓燕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