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798的天是商业的天” 北京留不留798?(图)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07-11-13

声音

  “艺术创作是798在艺术展示和交流中最重要的核心价值,一旦房租涨得太快,798将变成以艺术为包装、以商业为实质的场所,艺术将会迁徙。”

  11月初,“2007北京798创意文化节——暨718大院走过50年”活动无声无息地宣告落幕。

 在为期一个多月的时间里,798艺术区建设管理办公室为北京798艺术区前身、原718联合厂举行了一系列庆祝50周岁生日的活动。让人感到奇怪的是,这座著名时尚艺术区的活动却办得如此“静悄悄”。

  除了当天文化节开幕式上有个国外乐队的演奏还算热闹外,“从工厂到艺术区”国际对话和“创意建筑——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记忆”等展览,观众寥寥无几。走进艺术区,也和往常一样,工厂内,生产机器照旧轰鸣,画廊及工作室中,几个时髦青年和外国游客往来穿梭。而且,还有相当多的画廊或工作室在“大兴土木”地搞装修。如果不是798大门外的过街天桥上挂着宣传横幅,很难让人知道,这是“798艺术区推出本年度的第二道文化艺术盛宴”。

  798创意文化节为何如此冷清?

  “与今年4月份的798艺术节不同,现在进行的是创意文化节。主要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偏重经济方面。创意文化节的出发点跟艺术关系不是很大,也没有特别像样的艺术活动,所以艺术家不关注,也就显得冷清了。”

  说这话的是徐勇。他是2003年“再造798”以及2004年“798艺术节”的前身“大山子艺术节”的发起人之一,算798艺术区的“老人”了,亲身经历了798从工厂到艺术区的转变过程。

  旧就让它彻底旧,新就让它彻底新

  798的前身是大型国有军工企业——新中国“一五”期间建设的“北京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即718联合厂。1964年718联合厂分家,才有了798厂。

  798厂衰落于上世纪80年代末,这个红极一时的企业陷于停产半停产状态。2000年年底,经过企业调整,798、706等6个工厂合并为七星集团。资产重新整合后,一部分厂房闲置。为使这部分房产得到充分利用,七星集团将这些厂房陆续出租。

  2002年2月,美国人罗伯特租下了这里120平方米的回民食堂,改造成前店后“厂”的“东八时区书吧”。罗伯特是做中国艺术网站的,一些经常与他交往的人也先后看中了这里宽敞的空间和低廉的租金,纷纷租下一些厂房作为工作室或展示空间。798艺术家群体的“雪球”,就这样滚起来。

  徐勇是2002年来798的,那时,罗伯特已经入驻厂区。

  “当年进来的时候,没有想到798会发展成今天的规模。”徐勇说,当时,很多艺术家觉得,798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厂房非常漂亮,其空间结构特别适合做艺术家工作室和作品展厅,另外,租金也才每天每平方米6毛钱。

  徐勇花了8个月时间,投入100多万元,打造了自己的“领地”——“时态空间”。“这在当时要冒很大风险。出租之初,七星集团就打了招呼,这片厂区已被规划为‘中关村电子城’用地,2005年可能被拆除,那么前期的投入也就白费了。”徐勇说,“可是,艺术家都非常感性,认为这个地方太好了,觉得能做几年是几年,便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改造起来。”

  徐勇他们用高压水枪冲墙壁,白灰剥落,里面露出了“毛主席万岁”的大红标语,他们欣喜异常,觉得特珍贵,又接着冲,终于把外面这层涂料冲掉。墙上的管道和暖气被改到地下;墙面空出来做展览用;车间办公室和机器间被改成当代艺术书店和酒吧;大厂房按原来模样保留,连机床都没动,只不过刷了一层漆。徐勇说,旧就让它彻底旧,新就让它彻底新,将过去和未来,展示在一个空间里。

  无心插柳,一切活泛起来了

  艺术家的闯入,和他们有声有色的当代艺术活动,改变了工厂原有的规划。

  “七星集团一开始把厂房廉价地租给我们,是对闲置厂房的一种利用,属于当时的权宜之计。但无心插柳柳成荫,想不到这里形成了一个艺术区。”

  2003年4月,徐勇和艺术家黄锐发起以“再造798”为主题的当代艺术展,798内所有艺术空间,都在同一天对外开放。“一天之内来了上千人,是北京当代艺术活动从来没有过的规模”。随之而来的“非典”时期,以抗击非典为主题的“蓝天不设防”艺术展在此举办;当年9月,名为“左手与右手”的中德文化艺术展开幕……一年中举办3次大型展览,798的先锋艺术名声一下子叫响了。

  从2004年开办的“大山子艺术节”,参与的艺术家和机构,也在逐年快速递增,从2004年的10家左右,到2005年的40多家,再到2006年的80多家,落地798的当代艺术活动呈现了跳跃式发展,成为一种耐人寻味的文化现象。

  同在2004年,既在798租有雕塑工作室,又身为北京市人大代表的李象群向北京市人大递交了《保留一个老工业的建筑遗产、保留一个正在发展的艺术区》的议案,建议暂停把798变成中关村电子城的大规模拆建计划。

  “由于艺术家的活动非常前卫,导致2003年到2004年期间,工厂与艺术家之间产生很大矛盾与分歧。当时,艺术家被工厂方面称为‘引狼入室’或‘引虎上山’。朝阳区区政府曾多次出面进行协调。”徐勇说,后来,北京市政府领导先后对798进行了明察暗访,形成了一个基本意见,即“看一看,管一管,论一论”的九字方针。

  直到2006年年初,北京市政府正式把798艺术区列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这一政策的出台,促成798发展历史上的重要转变。2006年3月,朝阳区区委与七星集团等单位共同组建的798艺术区建设管理办公室成立。从此,由艺术家发起创办的“大山子艺术节”也“变更”为798艺术区建设管理办公室组织的“798艺术节”。

  靠艺术家搞创作、搞展览起家的798,如今成为雕塑、绘画、摄影、设计等各种文化艺术形式汇集的聚集区。

  房租猛涨,798的天是商业的天

  罗伯特跟很多人一样,喜欢拿798和纽约的SOHO区做类比。他认为798也将与SOHO一样,经历从艺术区向商业区的转变。

  纽约SOHO艺术区,从无到有、兴起衰落,经历了三十余年。随着大量商业画廊、酒吧、餐馆、剧院及时尚品牌店等商业元素的涌入,房租日益昂贵,创作氛围喧嚣,众多艺术家已经陆续撤离,SOHO地带的创意之源日趋枯竭,艺术区彻底变为商业区。

  目前阶段的798,对于画廊等艺术机构来说,是富有吸引力的。2006年,最早进驻北京的外资画廊之一红门画廊在798开设分店。另一家引人注目的入驻者,是比利时收藏家尤伦斯夫妇设立的尤伦斯艺术基金会。2005年9月,基金会主任费大为代表尤伦斯艺术基金会租下5000平方米的空间,成为798艺术区内最大面积的租户。

  “今年798出现的一个明显特征是,艺术区房租猛涨,房屋稀缺,连一块原来根本没有人稀罕的‘滥地皮’都被租了出去。”专门做798现象研究的学者朱宏达说,虽然798艺术区建设管理办公室给出的租金为每天每平方米2.5元,但实际上这个价格根本无法租到地皮,很多慕名而来准备开画廊的商人只好从“二房东”手里以每天每平方米4元的价格租地皮,然后大兴土木重新装修。

  “我们早晚付不起房租。最后贵得只有世界名牌付得起,私人小书店、艺术家都坚持不下去。”罗伯特说。

  徐勇觉得,在商业利益驱动下,不可阻挡的房租涨价是很可怕的状态,艺术创作和艺术展示如果在高价经济背景下是没法持续的。“艺术创作是798在艺术展示和交流中最重要的核心价值,一旦房租涨得太快,798将变成以艺术为包装、以商业为实质的场所,艺术将会迁徙。”

  朱宏达认为,艺术来源于新陈代谢,没有新鲜血液,艺术就不能前进。一般来说,非主流艺术家前赴后继白手打天下,高房租免不了会把他们拒之门外,他们只得另辟区域再度聚首。

  一些艺术家已经主动选择离开,向798周边的草场地、酒厂、环铁等艺术区转移。譬如,行为艺术家苍鑫与他的几个邻居都已经在别处租下了新的创作室,将798的工作室作为展示、交流、接待客人的空间。

  无可替代的798?

  近年,北京城内外新的艺术区雨后春笋般冒出。798在北京艺术区里的“老大”位置会被取代吗?“不会,这些新艺术区都没有798的市场效应,国际艺术市场认可的还是798里的交流和交易。798无可替代。”徐勇说得很坚决。他认为,798的地理位置属于北京东部,靠近使馆区、机场,又临近中央美术学院,聚集着时尚人群,有对外展示的先天优势。

  艺术家黄岩认为,798带动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从2005年起,中国当代艺术像房地产、股市一样开始了强烈的上升和发展,艺术家的创作被市场刺激得异常活跃。2005年,北京只有2000多名艺术家,今年已经达到1万余人,预计两年后北京可以聚集3万到5万艺术家。“艺术家在798周围租便宜的地方进行生产创作,然后拿到798展览交易。这么多艺术家需要依靠798生存,所以798会一直保持领先”。同时,由于政府管理的介入,798园区内外的道路交通便捷了,园内路灯、电缆、电话线路等硬件配套设施完善了,停车泊位、绿化园林景观建设都上了新台阶,这些为艺术创作和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客观条件。

  “与别的艺术区相比,798必须保持北京视觉文化的龙头老大地位,这是不可倒置的。”在朱宏达看来,现在的798正沿着专业化、国际化的方向前进。

  就拿本次新建的“798创意广场”为例,这个广场原本是朝阳区政府所属的706厂,内外翻新后便成了如今的“798创意广场”。原来706厂草地上坐落的一组陕北红军雕塑群,在翻新时换了几块红色的大石头。

  “人物没有了,‘红色’印上石头,抽掉人物,剩下红的形式,意味着中国人更加国际化,外国人更能接受798。”朱宏达说。

  就在这次采访中,798艺术区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陈勇利透露,一个全面经营该文化区的798文化创意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将宣布成立,该公司的职能之一便是融资腾退798地区的旧工业厂房,继续扩大文化产业区的面积,最终计划将该区域再扩大一倍以上。“政府护航,企业配合,艺术家亲身实验、推动潮流,一个创意产业园区三足鼎立的发展形态,正在形成。”陈勇利说。

  照片:11月2日,北京798艺术区,参观者从一处展厅前走过。798艺术区原为上世纪50年代苏联援建的电子工业厂区。自2002年起,大批艺术家开始涌入,使这里逐渐发展成为国内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区。(记者 文静 陈剑摄)

编辑:叶晓燕】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