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前出版的首部中国当代艺术史———《中国当代美术史:1985-1986》昨天由广西师大出版社推出了修订版《‘85美术运动》。当年简陋的小册子已经变成厚厚的两本大书,见证了当代艺术从“前卫”走向“经典”的历史转换。艺术家张晓刚,学者朱青生、雷颐等人出席了昨日的研讨会。
艺术市场带动研究热?
今年,回顾85美术运动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各种展览、研讨不断,艺术家叶永青笑称是“拔出萝卜带出泥,现在艺术市场上的成功似乎让人们有了动力把当年的所有东西都挖出来,让它们产生意义”。而由高名潞、周彦、王小箭、舒群、王明贤、童滇等写作的《中国当代美术史:1985-1986》在1991年出版时,当代艺术还处于边缘状态,几乎没有任何正式展览。
昨天,高名潞邀请批评家、艺术家在北京墙美术馆就85美术运动展开讨论。高名潞承认,回顾热与近年收藏市场火爆有关,但是他强调这次出修订本“不是凑热闹”。当年的书稿经过修订,作为《‘85美术运动》上卷“80年代的人文前卫”重新出版,而下卷则为当时的原始资料集合。艺术家张晓刚评价说这是他目前为止看到的最全面的一本有关85美术运动的书。
这只是高名潞当代艺术出版计划的第二部,今年初他还出版了自己主编的《“无名”:一个悲剧前卫的历史》,回顾了“无名画会”鲜为人知的历史与价值。接下来他还将推出有关“星星画会”、“1989现代艺术大展”等的重要论著和资料集,也希望整理挖掘出更多被目前的艺术史遗忘了的80年代支流。
85美术运动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中第一次全国规模的前卫艺术运动。至于无名画会、星星画展、85美术运动中,哪一个才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原点,高名潞认为,“戴什么帽子都不是最重要的”。
回顾热对当下有无意义?
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戏谑地称85美术运动在今天看来有点像发迹史,他认为更重要的是,全国的文艺青年愿意把这样一个事业向前推进,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消退了,这是必要的牺牲和养分。
芝加哥大学教授巫鸿认为,最近两年艺术界兴起的回顾80年代热具有学术意义,但是对如今的艺术创作来说没有太直接的意义。因为“隔得时间很远了,社会背景也不同”。而曾参加1989年现代艺术大展的艺术家肖鲁认为,对她来说最重要的是怀念85一代的理想主义,“那时候人都没有钱,但是有理想、精神,当时的男孩子谈恋爱都要说哲学”。不过经历了20年的变迁,她也指出当时人普遍怀有理想主义的原因是“当时的社会比较一元化,想挣钱也没有办法,而今天的社会多元化了,选择很多。可是我依然觉得当时谈哲学那种时尚才牛。不过,比较起来今天如果有艺术家仍然选择理想主义,我认为他要比20世纪80年代的人更值得尊敬,因为今天的诱惑很多”。
【编辑:霍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