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杨卫:关于朱发东 一个人的市场经济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杨卫 2007-12-28

1993年初,远在昆明的艺术家朱发东做了一件作品,题为《寻人启事》。作品用的是街头小广告的形式,内容是关于他自己,是关于他自己的走失,提醒有知情者相告。最有意思的是广告上刊登的那张照片,朱发东戴着一顶鸭舌帽,一头长发掩饰不住的披在肩上,大有一种威武不屈、英勇就义的劲头。我是在孙平主编的《当代艺术》丛书上看到的这件作品,印象很深,因为这件作品也表现出了我当时心里的某种迷惘。在此之前的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驱使整个社会向经济社会全面转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艺术家们所追求的文化理想,在这个剧烈的转型中失去了价值航标,顷刻间烟消云散了。未来一切都是未知,也一切都难以预料。朱发东的作品恰如其分地抓到了这个变化的瞬间,他以《寻人启事》为噱头,既像是为八十年代的文化精神招魂,又像是洗心革面,要在一个全新的经济社会重新来认识自己,塑造自己。总之,他的一语双关给了我一种提示,使我更加清楚地意识到了历史的变化,其实已经在我们身边不知不觉的发生……

我见到朱发东本人,是在1994年。这一年朱发东离开家乡昆明来到了北京,也将他的另外一件作品《此人出售》带到了人口密集的大都市。我是在圆明园的刘彦家见到他的,此时的朱发东已经剪去了潇洒的长发,身穿一件蓝色工作服,并在背后打着“此人出售”的字样。我记得那次朱发东走后,我与刘彦等人还议论过他很久,主要是关于朱发东当时的形象,与“此人出售”的关系太接近了。看来,朱发东的艺术感觉把握得很准确。当然,更准确的是他对这个消费时代的理解,的确也给了我们一面反思自我的镜子。

后来的朱发东虽然再没有来过圆明园,但关于他的消息我却经常能够在一些地方得到,我知道他后来又做了“打工”、“身份证”等等作品。总之,他的作品都跟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也始终是在追问着一个人生的问题。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许多飘在北京艺术家都由城里迁徙到了京郊的通州,其中有我,也有朱发东。由于距离的缩短,这一时期我跟朱发东有了进一步的接触。正是在这种进一步的接触中,我看到了朱发东更多有意思的作品,其中就包括现在他所要展出的这批硫酸纸系列。

朱发东的硫酸纸系列作品,其灵感来源于工业设计的绘图。由于硫酸纸有着透明的质感,所以常常被用来考贝图像。我不知道朱发东是怎样发现这个材质的,但我知道他用这个材质做作品已经有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也许还是因为朱发东所要表现的内容所决定吧,对大量广告图像的复制,需要一种既能考贝又能转换的语言,而硫酸纸恰好吻合了这样一种特质,所以被朱发东所利用,发展出来了一种当代艺术的新语言。这使我想到了艺术的表达,其实最重要的不是要表达什么,而是怎么表达。因为只有把怎么表达的问题解决了,表达的内容才能清晰,也才能直接有效地呈现。

关于朱发东硫酸纸系列作品的内容,其实还是一些老生常谈的内容,比如挪用一些跨国大公司的广告、标识等等。这些符号作为一个商业社会的典型形象,曾经被许多“波普艺术家”拿来表现时代特征。所以,对于我来说这早已经不是一件什么新鲜事。然而,朱发东在他硫酸纸上的挪用却给了我某种新意,带来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别样感。这固然跟他所选择的图像有一定关系,但更重要的原因还不在于此,而在于他处理的手法。正如他取消了通常的考贝方式,而采取了一种类似刺绣的手段,将那些商业广告的图像分解成细小的点和线一样。这种创新不仅使那些大公司的广告与标识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层次,更重要的是朱发东夜以继日的劳动,为那些冰冷的广告与标识注入了人性的光辉。

事实上,如果我们仔细的阅读朱发东的作品,从他的过去到现在,其实一直都贯穿着一个核心的主题,那就是反映今天的人与消费社会的关系。但与大多数艺术家所持有批判态度不同,朱发东对这种关系的处理更加中性,也更加暧昧。他似乎从来就不喜欢那种教条似的做法,而更愿意去接近,以他身体力行的方式深入时代的内部,为我们寻找一种不同于以往的人生证据。在我看来,正是这一点成就了朱发东的艺术个性,也使他和他的作品成为了中国当艺术界一道与众不同的风景。

2007.12.11于通州

附朱发东 个人简历

1960 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
1985 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
1994年至今北京居住,独立艺术家。
个展:
1990 “朱发东艺术展”,云南。
1993 “寻人启事”行为,昆明。
1994 “此人出售,价格面议”行为,北京。
1997 “生活方式”行为,北京,兰州。
“敬请参加最后一个雇佣朱发东的行为”,北京艺术博物馆。
2004 “图象中的朱发东”,云南。
2007 “朱发东”,Espace Cultural Ample 巴塞罗那,西班牙。
2008 “寻找朱发东”,F2画廊,北京。
群展:
1992 广州“首届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广州。
“第二届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展” 广州。
1994 “第二届中国油画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第三届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展” 上海。
“首届翰墨新艺术展”,翰墨艺术中心,北京。
“中国艺术展” Augsburg,德国。
“首届深圳中国当代艺术展” 深圳。
1995 “原音”艺术活动, 北京。
“中国前卫艺术文献展”Gallery Q画廊,日本东京。
1996 “中国版画展” 越南。
1997 “野生1997惊蛰”实验艺术活动,北京。
“中国之梦”97中国当代艺术展,(北京炎黄艺术馆)。
“艺术家工作室开放展" 北京。
1998 “是我!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侧面”,北京,紫禁城,太庙。
1999 “一表人才”纸上媒体艺术五展,北京。
“瞬间-20世纪未的中国艺术”展,芝加哥大学美术馆,美国。
“上海99财富论坛”艺术展,上海。
“北京在伦敦”当代艺术展,伦敦ICA,英国。
2000 “中国前卫艺术家文献展”,福冈亚洲美术馆,日本。
“异常与日常”当代艺术展,原弓现代美术馆,上海。
“肖像 人物 一对和一组”,BIZART仓库,上海。
2001 “煲HOT POT”中国当代艺术展,奥斯陆 Kunstnerneshus,挪威。
“TAKE PART ||”Luzern,Urs Meile 画廊,瑞士。
“感受金钱”艺术展,泰康人寿大厦 顶层展厅。北京。
2002 “TAKE PART ||”Luzern,Urs Meile画廊,瑞士。
“第八届苏黎世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 瑞士。
“造梦 肖像群像”上海东廊,上海。
“趣味过剩”艺术展,3H艺术中心,上海。
“长征-一个行走中的视觉展示”红军长征沿线。
“首届广州三年展“广东美术馆,广州。
“巴黎-北京”皮尔.卡丹艺术中心,巴黎,法国。
2003 “趣味过剩”前波画廊,纽约,美国。
“越界语言”北京东京画廊,北京。
“观念地产展”中国住交会会场,深圳。
2004 “十一只眼睛看中国”丹佛当代艺术博物馆,美国。
“天安门”,Chinese Eyes 画廊,巴黎,法国。
“画展PAITING SHOW”,泰康人寿大厦顶层展厅,北京。
2005 “中国新摄影”,摄影艺术博物馆,Tel-Hai,以色列。
“十一只眼睛看中国”,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新加坡。
“麻将”M.Sigg收藏展,伯尔尼美术博物馆,瑞士。
“阁”当代艺术展,北京。
“身份”中法艺术家联展,北京。
“翻手为云 覆手为雨”,TSI/当代艺术中心,北京。
2006 “中国” 798艺术区,北京。
“长征计划-延安-让朱发东同志先走!”延安艺术教育座谈会,延安。
“照相双年展”平遥,北京宋庄1号,北京。
“二踢脚”当代艺术展, 798艺术区,唐人艺术中心,北京。
"PROYECTO GENERO" 巴塞罗那, 西班牙。
2007 “长征-延安”798艺术区,长征空间,北京。
“从西南出发”广东美术馆,广州。
“巴塞罗那-北京-巴黎”Espace Cultural Ample画廊,巴塞罗那,西班牙。
“后先锋中国新艺术”,香港。Post avantgarde


编辑:叶晓燕】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