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专家鉴宝物谁来监督专家 委员呼吁出台<收藏法>

来源:人民网 2007-12-31
伴随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我国迎来了历史上又一个民间收藏高潮。据统计,目前全国各地有组织的收藏爱好者队伍已达7000万人,时下各个电视台"鉴宝"类节目更是层出不穷。然而,在收藏热的背后,民间鉴宝市场中又存在着怎样的混乱和暴利呢?

鉴宝现场热闹非凡场外质疑一片

11月底,对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来说原本是个冷清的季节,但今年却因为一个活动而变得热闹非凡。使这座城市陡然"升温"的,就是11月24日至25日在这里举行的北京"聚宝斋"三门峡鉴宝活动。

在短短两天时间里,来自河南各地的千余名藏宝者纷纷慕名前来,其中让"专家"鉴定"宝贝"的藏宝人达800余人,让专家给"掌眼"的藏品超过1400余件,由专家制作的鉴定证书近百件……

本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通过这次鉴宝活动,确实有不少养在"深宫"的顶尖藏品得以一展真容:如一藏宝人珍藏的宋代米芾的字画,市场价已在1000万元以上;一位收藏者收购的清代黄花梨木床,经专家鉴定目前市场价值在200万元以上。除此之外,其他价值在数十万元、几万元的藏品也为数不少,有的还是孤品。

然而,记者在现场采访时也发现,在这一片热闹的背后却隐藏着民间鉴宝市场的诸多问题。

在鉴定现场记者看到,虽然来参加活动的人络绎不绝,可真正走进专家鉴定室的却不多。不少人只是在咨询台前询问了一下,便摇摇头离开了。看到这种情况,记者追上一对正要离开的夫妇询问原因。这对夫妇生气地说:"事先我们看到广告上说价值在500元以下都是免费看,500元以上的每件收100元,出鉴定证书的收费标准是每件每份证书1500元,但到了现场,却满不是那回事。只要你拿了东西,不论品相与价值,要请专家看都得先交100元钱。我们本来今天拿了个寿山石小雕件和一块普品小玉件想让专家给看看,这两件东西的价值也就200元左右,如果就为看这两个东西交200元,那不是太亏了?本来我们今天还挺高兴的,现在一看,这不是明摆着把我们骗过来赚钱么?"

场外,不少藏宝人因为高昂的鉴定费而不得不带走了自己的藏品,而场内,每件藏品1500元的证书制作费也引起了藏宝人的质疑。一位姓牛的藏宝人对记者说:"这个鉴宝活动怎么说也只是个私人行为,对这样的活动,国家目前并没有一个规范的管理办法,如何收费,标准多少都没有法定依据,每件藏品1500元的证书制作费,根据是什么?凭什么收我们这么多钱?""是啊,听说这次来的两个专家其实是夫妻,虽然也是中国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可是由他们个人开出的鉴定证书到底有没有权威性,我们心里没底。"另一个干部模样的藏宝人也满心疑惑。

由于鉴宝地点就在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隔壁,面对众多藏宝人的疑问,记者首先来到了三门峡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情况。该所馆员胡小龙告诉记者,在鉴定活动开始前三天,就有人打电话或登门就这次鉴宝活动的真实性、可靠性、权威性进行咨询,但是三门峡文物考古研究所只是个发掘研究部门,在鉴宝监管或者说是监督方面,没有国家有关部门的授权,因此对北京"聚宝斋"三门峡鉴宝活动,虽然有很大疑问,但基本上是不管、不问、不参与。

随后,记者又打电话向三门峡市文物管理局询问,管理局办公室的刘主任告诉记者:"这几天也有不少人把电话打到了我们这里进行咨询,对于我们来说,这次鉴宝活动就像文艺方面的‘走穴’演出一样,应该是主办方提前向文物局提出书面申请,在获批准后方能进行。但号称是河南省文物司法鉴定所三门峡办事处的组织者,却并没有做这项工作,而是私下邀请北京方面来鉴定,并且在媒体、街头私自散发了大量广告,违规的地方很多。但对于这种情况,国家并没有相关政策约束,因此我们也是无能为力。"

专家鉴定宝物谁来监督专家

在了解到三门峡市鉴宝活动存在着混乱和违规的情况后,记者查询了相关资料,发现类似的各种专家"走穴"鉴宝活动在全国可谓"遍地开花"。

山东曲阜、浙江杭州、海南海口、江苏南京等地,都曾举办过此类鉴宝活动。

除此之外,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最近完成了涉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全国文物鉴定情况调查"。调查报告指出,目前国内荧屏上至少活跃着十几档鉴宝、收藏类节目,由此衍生出的鉴定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老百姓,而以编织财富故事、炒作文物市场价值为目的的个别鉴宝类电视节目,更是为民间文物鉴定帮了倒忙。一位国家鉴定委员会委员披露,他曾被邀参加过某电视台的鉴宝节目,上节目前曾被暗示要把一张在拍卖会上估价10万元而流拍的字画估出70万元的价格。"这种做法干扰了市场的正常秩序,也助长了老百姓的投机、暴富心理。"这位专家愤怒地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尽管已经有不少文物专家抵制参加类似的鉴宝类节目,但这类节目仍然非常红火。从中不难看出,这一方面反映出老百姓对文物收藏知识的渴求,另一方面也和当前可信赖的民间文物收藏咨询服务匮乏有关。

由于制度的原因,我国文博系统内的文物鉴定机构和专家资源大多对内不对外,私人收藏者在有鉴定需求时往往无处觅权威。但同时,近年来,随着民间收藏队伍的壮大,民营性质的民间文物鉴定机构发展迅猛,对满足群众需求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准入门槛低、又缺乏法律监管,不少民营鉴定机构在利益驱使下四处开花。一些专家反映,从北京国子监到雍和宫一公里的路上就有四个鉴定机构,高碑店地区更是每公里就有十多个。

在这些文物鉴定中介机构中,有的经过工商管理部门注册,有的自称经过文物主管部门批准,还有许多鉴定中介机构既不具备相应条件又未经过合法审批,却"大大方方"地开展鉴定业务。同时,部分机构从事民间文物鉴定的人员构成很不规范,他们当中有"自学成才"的收藏家,有仅在社会上某鉴定培训班学习过几天而取得"结业证书"的非专业人员,也有个别国家和地方文物鉴定委员会的成员,他们都在以各种方式从事商业性的民间文物鉴定业务。这些鉴定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职业道德素质也高低不齐,造成民间文物鉴定的收费标准、定级标准、鉴定流程等差异悬殊且难以保障鉴定的质量,因鉴定而引起的民事纠纷也频频发生。

鉴定机构泛滥的同时,鉴定证书也越来越变味。记者在北京一些古玩城发现,这里不仅摆放着数目惊人的号称"古董"的商品,而且当记者询问能否"保真"时,不少店家告知"只要你的钱给够,开个鉴定证书保证没问题"。

另外,文物鉴定市场的混乱给出土文物流动提供了便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任何文物的流动都需要鉴定服务,但目前管理的混乱,使得大量文物流动数据难以统计,国家更无从掌握其中非法活动的信息,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尽快出台《收藏法》用法律规范民间鉴宝行为

据了解,现今我国直接涉及收藏的法律较少。《拍卖法》中也只是对拍卖物品如果是文物的情况进行了要求,但是对文物鉴定并没有规定。由于缺乏统一的认证、管理和制约,各地不断有大量不具备基本条件、也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行为责任的机构和个人进入文物鉴定市场,从而造成了当前民间收藏文物鉴定市场秩序的混乱。

面对这种情况,到底采用何种手段监管混乱的民间文物鉴定,就成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吕建中曾撰写提案指出:国家文物局应尽早制定一部适合我国国情的《收藏法》。另外,在制定《收藏法》的同时,在民营企业已大量进入民间收藏领域的情况下,应鼓励他们建立民营博物馆,承担起保护珍贵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

与吕建中委员有着相同看法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广西区委副主委林繁。他建议:应进一步推出"社会文物鉴定资质认定"机制,把好"准入"关,同时还应建立相关的法律监督约束机制。因为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仅靠职业道德来约束文物鉴定行业已显得非常苍白,而目前在我国法律法规中,对民间收藏文物鉴定证书的法律责任没有明确规定,给一些牟取不法利益的投机者以可乘之机,社会危害严重。因此,有必要建立相关的法律监督约束机制,通过法律和信用机制对民间文物鉴定行为进行制约。

编辑:霍春常】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