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中国美术馆2008新春特别奉献 敦煌艺术大展重现"盛世和光"

来源:朱小钧 2008-01-22
“中国美术馆从2007年夏天就开始酝酿做一次能充分展示我们民族历史文化传承创新的大型展览。在奥运会即将来临的重要时机,我们选择了敦煌,这将是一次重识经典的视觉大展。”1月10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盛世和光——敦煌艺术大展”新闻会上,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表示,中国美术馆的这次“开年大展”展期横跨2008年春节,“是中国美术馆为2008新春的特别奉献”。

中国美术馆正在紧锣密鼓的施工中——门口已经搭建起敦煌的标志性牌楼,馆内的展厅被置换成敦煌洞窟的立方体空间。更引人注目的是,中国美术馆首次将实体外立面喷绘成了敦煌莫高窟外景,整个美术馆将由表及里散发出敦煌的“味道”。展览将于1月19日至3月21日正式对公众开放。

最具代表性作品悉数来京

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用“深度策划、脉络清晰、大规模、高规格”概括了本次展览的特点。据了解,本次来京展品绝大部分是敦煌研究院提供的从魏晋南北朝到元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共计有精美复原洞窟10个、敦煌彩塑复制品13尊、敦煌壁画临本120幅、敦煌彩塑真品9尊、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真迹10件、敦煌花砖10件。

据樊锦诗介绍,莫高窟第45窟是第一次在敦煌以外的中国大陆地区展出,莫高窟第220窟、榆林窟第29窟则是第一次离开敦煌展出。按照4∶5的比例复制的著名158窟巨型涅槃卧佛将安卧在中国美术馆圆厅。向世人展示佛教文化的博大与神秘。

“敦煌来了。最珍贵的民族艺术瑰宝来到了国家的最高美术殿堂。” 樊锦诗在新闻发布会上滔滔不绝,向参会媒体介绍了这次展览的诸多细节:一个洞窟的整窟临摹复制至少需要4年;敦煌研究院几代美术工作者历时60余年,才完成了敦煌石窟12个洞窟整窟的纯手工临摹复制。“来京的120幅敦煌石窟壁画临摹品,大部分是第一次离开敦煌研究院。其中《张骞出使西域》、《张议潮出行图》、《千手千眼观音》等都是长达数米的完整壁画临品。”

“参展的10件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真迹中,8件属于国家一级文物。”中国美术馆副馆长马书林介绍。如一份北宋年间手书的“酒帐单”,纵33.5厘米,横118厘米,属国家一级文物,头、尾皆残,存49行。纸张接缝处,钤有“归义军节度使新铸印”长方朱文印。研究者认为酒帐立于宋乾德二年,反映了敦煌当时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多方面的情况,具有重要价值。原纸割裂为二,前11行藏敦煌研究院,后截由日本青山庆示先生收藏,1997年捐赠敦煌研究院。“这些作品不仅是历史实物,也是中国古代书法的重要遗存。”

研究展、艺术展相映成趣

大展期间,“古韵新风——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创作展”与“面壁生华——艺术名家与敦煌”同时向公众开放。前者汇集了1944年敦煌研究院成立以来,几代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工作人员包括常书鸿、段文杰、董希文、潘絜兹、李振甫、侯黎明、娄婕等人的创作,共计75幅;后者则囊括了几代知名艺术家包括吴作人、关山月、叶浅予、张仃、朱乃正、靳尚谊、常沙娜、林岗、詹建俊、全山石、杨之光、欧洋、方增先、袁运甫、袁运生等赴敦煌写生、以敦煌为主题的艺术作品70余件。据了解,“面壁生华——艺术名家与敦煌”由中国美术馆专门策划,是大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敦煌研究院成立以来,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经历了几代人辛勤耕耘。”樊锦诗说,作为敦煌美术家,这个群体拥有艺术创作的志向与理想,他们从研究、继承、发扬敦煌艺术的实际出发,以临摹为基础,临摹与研究相结合,临摹与创新相结合,从临摹走向创作。“以侯黎明为代表的一批从著名美术学府毕业的艺术家奔赴敦煌,接续起敦煌艺术的传统,业务方向由临摹为主拓展为‘临摹、研究、创新’的有机结合,这个艺术群体的工作目标更加明确,在临摹之中吸收、在临摹之外创作的取向也更加清晰。”

半个多世纪以来,无论采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坐马车、骑骆驼,还是乘火车、汽车、搭飞机,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奔赴敦煌,面对千年艺术经典展开临摹、写生和艺术创作。敦煌的重新发现,慰藉了一代又一代中国艺术家的心灵,成为中国美术发展的源头活水。

“在某种意义上说,敦煌是上苍特别馈赠给中国美术家们的一份丰厚遗产。艺术造型上的敦煌之风,影响了几代艺术家的整体艺术创作面貌。”范迪安说。

巨资布展重现敦煌盛景

据范迪安介绍,中国美术馆和敦煌的渊源由来已久。作为新中国成立10周年北京十大建筑之一,中国美术馆就是在建筑大师戴念慈先生主持设计下,吸收了敦煌莫高窟九层飞檐的传统造型语言,成为现代建筑与传统民族建筑成功结合的典范。

“为了更好地打造这一规模宏大的敦煌艺术大展,中国美术馆首次以巨大的投入对建筑外观进行大规模的艺术化设计包装,将中国美术馆的实体外立面和敦煌莫高窟外景的喷绘外立面做了一次极具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设计师的大胆构思,使实体与幻像巧妙结合起来,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境随景生,景变情生,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记者在美术馆现场看到,美术馆的东西回廊已被工人用特殊材料包裹起来,回廊已经变成了佛窟的雏形。

在展厅内部设计上,最大的变化是将美术馆现有的空间改造置换成敦煌洞窟的立方型空间。色彩系统运用了敦煌特有的棕灰色以及象征喜庆吉祥的红色,并且提取敦煌的沙子、石材等作为设计元素。“此外,在美术馆方厅整体铺设了莫高窟的八瓣莲花砖,加之在美术馆前庭院搭建的等尺寸的敦煌莫高窟牌楼,从时间与空间的角度展现出敦煌的华美、神秘与博大精深。”马书林介绍。

范迪安告诉记者,中国美术馆和敦煌研究院双方均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及人力,力求展览融学术性与观赏性于一体,“某种意义上看,是中国美术馆与敦煌一次暌违已久的约会,是中国美术馆作为国家美术馆向伟大民族传统文化的一次历史性的精神追溯。”

公共服务紧随其后

为了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辉煌灿烂的敦煌艺术,中国美术馆将提供中文语音导览、义务讲解服务和《参观导引图》。据了解,展览期间还将邀请敦煌艺术研究院和在京的敦煌研究专家举办四场学术讲座,深入阐释敦煌艺术与文化。

中国美术馆教育部副主任何琳说:“针对少年儿童,中国美术馆特意挑选部分作品,设计制作绘画包,并将举办儿童参观绘画活动。”另外中国美术馆与万事达卡国际组织合作,向北京市小学生免费赠送6000张亲子票,邀请小学生与家长一同到中国美术馆亲近敦煌艺术。

范迪安说:“‘盛世和光——敦煌艺术大展’是中国美术馆2008年的开年大展,是2008北京奥运年的重要文化项目。这是敦煌艺术第一次走进中国美术馆,也将是一次最全面的、最具学术脉络的敦煌艺术展。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承载着千年民族文化的敦煌艺术将为国家和百姓祈福纳祥。”

编辑:叶晓燕】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