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麦勒画廊一天两个展览:夏星2006/杜婕——后会有期(组图)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林善文 2008-01-28


杜婕个展现场


杜婕作品


夏星个展现场


夏星个展现场

>>>>更多图片资讯



开幕式: 周六 1月26日, 2008 (下午4:00 到下午7:00)

展览时间: 2008年1月26日 – 2008年3月29日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上午11:00 - 下午6:30

地址:麦勒画廊,北京市朝阳区草场地村104号

杜婕展览前言:

生活在北京的艺术家杜婕(1968年生于湖北襄樊)的线条网络象迷宫小径般地在画布上延伸。顺着线条饱满的开端慢慢地弱下去又重新延续,仔细地看,我们能发现每笔的起笔之处。色线之流看似轻松地返回绘作的开始之处,波浪的运动无尽地蜿蜒延续。

杜婕作品的题目象日记,纪录它们诞生的时间段。有时需要三个星期,有时四个星期,画家从2003年开始一笔一笔、一个蜿蜒一个蜿蜒地绘作她25x25公分的画面。不管是白底黑线,淡蓝、深蓝,还是土色或春天般洋溢的色彩,总是那些极度准确的运笔使新的弧形顺其蜿蜒,与之前的彩线保持着薄纱般的距离。在使用油画颜料绘制了一些作品(2002年)之后,杜婕改用丙烯颜料进行创作,这从多方面看来都是顺理成章的必然。在制作技术上,水溶颜料材质流畅的质地使画笔得以流畅运行。迈出这一步后,对艺术家来说更为重要的,则是作品材料和主题的融合——那些蜿蜒曲折的线条直接视觉化的,正是波浪的起伏。杜婕在她的绘画作品中表达的(并不是最后一点),是中国传统中“水”这一元素的隐喻密度:水柔而顺,却可以韧而穿石,水是生命必需,一旦波浪起伏,水能进入一个音乐般的维度。

中国艺术之始是绘画,是水墨之流,是大师般的运笔。有表意功能且高度发展的艺术形式书法和意在静观的山水画,为创作者提供了自由空间进行个人表达,表现泰然的豁达或随心所欲的姿态。杜婕看似离开了前人的这些足迹,她的创作是抽象的。一天接着一天,每天持续几个小时的绘画过程,成为了一个自由空间,在被有创造性地排空、充满。书法的关键在于富有张力和断续的运笔,与之相反,杜婕决定采用的技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它持续不断进程中的连续和静观。画家忠实于的是中国传统的一个基本前提,即:艺术和生活的统一。

杜婕的画是为了近观而做,这体现在所选的小尺寸和画面审美上,因为:一旦拉开到一定距离,画面中的留白便模糊了,也就是说,画面背景和背景上的色线变成了一个看似单色的平面。在这里,艺术让脉搏频率降低,要求目光的游动变缓。空和满的相辅相成,几千年来决定了中国的宇宙观、哲学、伦理、书法和绘画,在杜婕的作品中必然闪现,创作审美和效应审美同时陈述。

“后会有期”,杜婕这样命名她北京的画展,这不仅仅寓意作品中色线始端和末端最后的相会,杜婕的请求也有字面上的意义。她被收藏的一些作品因此次展览被借展回来,与那些在它们之前或之后诞生的作品相聚,杜婕邀请我们来画廊与她共享欢乐。

夏星展览前言

麦勒画廊 北京-卢森很高兴能第二次举办中国艺术家夏星的个展。继北京艺术文件仓库(CAAW)《2004》和卢森麦勒画廊《2005》系列展之后,这次在北京呈现给大家的是夏星的《2006》系列。

新的报纸、新的报道每天涌现,如同潮起潮落,文字和图像的洪流冲刷着读者脑中之前储存的信息,艺术家夏星(1974年生于新疆石河子,现生活在北京)从2004年开始创作的图像系列,是对这一遗忘洪流的介入。他选取自2003年11月开始发行的《新京报》的头版照片,将照片场景基本原搬不动地用油画颜料以常常较为粗大的笔触画到尺寸始终一样的画布上(70 cm高,100 cm宽)。

夏星的每个年度系列包括60幅左右作品,每幅作品以相应的报纸发行日期为标题。带有照片及相关文字的报纸原件,原则上亦是作品的组成部分,但不必与作品同时展出。

夏星的作品让时间在想像中逆行,它们颠倒了新闻照片的原则。报道每日新闻的照片应该尽快地将被摄事件传导给读者,与被记录事件的时间距离越近越好,而夏星却重新拾起“昨日黄花”,并赋予了它新的功能。图像在脱离了具体的新闻大标题后,他的作品系列让我们感受到,我们的关注、激愤和感动是如此的转瞬即逝。反复出现的一些主题,如政治家的会面、人群的聚集、警察的干预、矿难和环境灾害,给了那些瞬息万变的时事要闻一种连续性,使那些轰动标题回头看去失去了其轰动力。

艺术家在重现政治权力场景时采用平板、近乎单色的色调,在表现人的苦难或幸福的场景中,画家对人的脸部乃至背景处理则常常采用闪烁跳耀的色彩组合。正是画面中粗重而富于表现力的笔触以及色彩的强度将一种骚动不安的状态带入了画面,不少作品袭用了新闻图片原有的俯视或仰视角度,更是加强了这种不安的效果。

画面尺寸的统一,是夏星年度系列作品明白无误的艺术声明。不管所参照的新闻图片内容是什么,所有场景一律被纳入一个统一的宽幅尺寸中。展出时比较紧密地挂在同样高度,更使作品系列有了一种群体归属感。“我想消解我们对事件的重要性和不重要性的习惯上的判断”,夏星这样说。政界的显赫人物也好,普通矿工也好,人的悲欢离合也好,腐败丑闻、股市起落也好,夏星将它们排入图流之中,使它们成为循步前行的历史的一部分,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着或通过报纸听闻着这个历史。画家代表性地将其中的某些事件拾取出来以免它们被遗忘,在绘画过程中重新唤起对它们的记忆,通过选择作画技法为它们加上了个人色彩。夏星作为一个绘画者,通过选择这种与所画对象有着不可回避的近度的绘画,做了类似于历史纪录员的工作,不仅消息本身,事件(以及事件所涉及的人物)与观看者之间产生的思想情感联系亦得以保存。

相关评论:

麦勒画廊的红脸和白脸:对夏星和杜婕的作品借题发挥

编辑:叶晓燕】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