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沈敬东:这个时代最可爱的军人艺术家

来源:99艺术网专稿/单春玲 2008-04-11

沈敬东,有近20年在军队服役的经历,在前线文工团做舞台美术,是不拿枪的兵。实际上是部队里面搞艺术的,搞舞台艺术、话剧歌舞,但是他在部队里面绝对是属于另类的,他搞创作,客串过电视角色,甚至在2000年前后,“展览”还是个新鲜名词的时候就自己策划了几个大型活动,包括1999年的《百年百人 百家姓》,2001年的《100个艺术家面孔》,2003年《一百个艺术家讲述自己的故事》等等。2004年,作为红门画廊的访问艺术家来到北京,这一来就再也没有离开。2008年4月10日,沈敬东个展:《最可爱的人》在今日美术馆开幕。

被采访者:沈敬东(以下简称“沈”)
采访者:99艺术网记者(以下简称“记者”)
采访时间:2008年3月29日
采访地点:沈敬东工作室



记者:您即将举办的展览《最可爱的人》的主题很有意思。

沈:在小学我们都学过一篇魏巍的文章——《最可爱的人》,描写当时抗美援朝那些战士的艰苦生活,正好它这个题目切合于我的画,我就借用了。

记者:这个展览您准备多长时间了?

沈:将近大半年了吧,展出的画作是2006年到2008年之间创作的。

记者:此次展览大概展出了多少幅作品?

沈:大概展出25张左右的画,还有雕塑配合,另外还有2001年我策划的《100个艺术家面孔》图片作品作为展中展。

记者:军人这一系列作品的创作花了多长时间?

沈:军人系列作品花的时间蛮长了,断断续续的。一开始当兵的时候,没有涉及到这个题材,1997年开始涉及到这方面的题材,那时候还不太成熟,但是观念有了,形式上还没有完全找到,到了2002年2003年做了一些小陶瓷,在这个上面找到一些感觉,这期间也画了一些其他东西,但不是主打这个东西,2005年后才完全展开这个系列。

记者:到2005年想法成熟了。

沈:是的。

记者:你在来北京之前是什么样的创作状态?

沈:在2004年之前,大多数活动我是在南京进行,是一个半职业画家,或者叫业余画家,以工作业余时间来从事画画,或者一些其他艺术活动。那时候,一年也就是画几张画,然后做一点展览,参加一些艺术活动,各种现代艺术形式都尝试过。到了2004年以后,基本上是属于一个职业画家。虽然身份还是一个军人,但是大部分时间是搞艺术。

记者:来北京后就一直在进行军人题材的创作?有没有考虑其他的题材?

沈:实际上这也只是我的艺术创作当中的一个阶段,下一步怎么走,路还很长。这个阶段有什么好处呢?这个军人形象可以说已经深入人心了,对我下面做作品的话,可能会好一点。

记者:那你下一步计划,有新的题材吗?

沈:在这次的个展中你会看到我一些新的变化。但变化是渐进式的,慢慢演变,慢慢推进,它是一个像长跑一样的过程。现在我是跟着在慢慢跑,什么时候冲刺,什么时候加力,需要一个很长的耐力,不是一下子能够达到终点的。

记者:你画了军人系列作品之后,你觉得你的画能够画开了,这些作品也能感动你自己吗?。

沈:在我构思每件作品之前会有一些激动,画的过程当中是实实在在一个操作过程,其实是很理性的,没有太多的感情在里面。

记者:很多艺术家都觉得自己是很感性的,你却很理性?这种理性是不是跟你的军人出身有关系?

沈:也许和性格有关。

记者:作为一个艺术家,很多人很看重自己身份,但是在市场的推动下有些人就转换得非常快。那么,作为艺术家你更看重什么东西,你如何把握自己的价值取向?

沈:认真做艺术,这一点是一个艺术家的首要任务。其实艺术家成功,特别是当代艺术家的成功,有各方面因素,也是各种能力的体现。但最最基础的一方面仍然是他的作品要好。作品不好的话,其他方面再好也是经不起时间的验证的!

记者:现在很多艺术家有了一定的市场以后,会有倾向地选择一些展览和画廊?

沈: 那肯定的。

记者:对这些选择你有什么样的标准?

沈:有的画廊纯粹为了卖画,他拿过去卖掉了,画家自己觉得没有什么意思。有的时候画廊还要做一些推广工作。但就现在来讲,我觉得艺术家遭遇了一个混乱时期。

记者:是感觉有些混乱,大家都比较沉不住气,都比较浮躁吧!也可能跟这个时代,跟这个市场有关。

沈:对!现在看展览特别频繁,一个接一个的展览,特别多,是好事也是不好的事。

记者:其实能做展览本身首先是一件好事情,就是看做的过程如何把控。

沈:对,要看做的效果。

记者:对于效果,每个人的评判标准不一样,千差万别。其实在整个过程当中,能做到想达到的感觉就够了。

沈:做展览对艺术家也挺累的,主办方,各方面也投入很大精力,都不容易,所以总的来讲,对艺术家也好,对各方面也好,应该是很认真很慎重的一件事情。就像一个演员搞一个演唱会一样,肯定要全力以赴,把自己最好的东西呈现出来。

记者:对于这几年中国艺术这种火爆的现象,甚至大家说的艺术市场泡沫现象你怎么看?

沈:我想这个泡沫现象肯定是有的,火的时侯到处都有工作室,也不是特别正常的现象,哪儿要这么多艺术家?哪儿有这么多人需要工作室的?火的时候是有一点虚高,实际上等它平静下来的时候,会自然淘汰一批、或者一半、甚至一大半。好作品的价格肯定会往上升,那么不好的作品可能就慢慢淘汰了,这也是一般现象,也可能还会更好,难说,也许2008年是一个坎,2008年以后就不会这么火了,借奥运的东风。

记者:大家都在看2008年到底是一个坎还是一个跳板。

沈:2008年到底跟艺术有什么关系?肯定是有一定的关系。这两年,中国受到国内外关注,经济发展各方面都不错,火对艺术家肯定是好事。

记者:不仅对艺术家好,对收藏家也好,甚至对老百姓都是好事情。现在老百姓都知道,一幅画可以卖几千万了,也在关注这个事情,这是一个好现象,而且现在国家也比较重视艺术产业的管理了。其实艺术是属于国家文化投资的一个职能,一个责任。但是以前国家一直对这方面投资不够,关注也不够,一直没有国家力量扶持,市场比较混乱也有这个原因,但是现在国家也在努力改善一些现状,像今年一些博物馆和美术馆的免费开放,这也是国家在做一些公共的艺术事业。

沈:对,这还远远不够。

记者:但是国家在起步,在做一些事情,她能看到一些东西,做一些事情就是好现象。

沈:但是我觉得现在很多私人美术馆倒是走在前面了。

记者:对,我觉得私人资本在中国艺术市场一直是走在最前面的。

沈:他们开始有意识地收藏一些作品。我知道一些地方,他们开私人美术馆,希望越来越好吧!

记者:你了解哪些美术馆做得比较好?

沈:上海有一个收藏我的画的一个人,创办上海1号美术馆,美术馆做的超豪华,整个建设投资一千多万,做得像模像样。他收藏作品很多,早两年做国画,后来转油画,油画也是一些老的、写实的、学院的那种作品,收藏了一批,现在开始关注当代艺术。很好,实力很雄厚的一个美术馆。

记者:你觉得北京哪个私人美术馆做得比较好?

沈:北京就是今日美术馆。他们已做了不少好的展览,我能在这里做展览我很高兴。

编辑:霍春常】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