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李国昌:收藏不能变成纯粹的经营、投资行为

来源:钱经 2008-08-06
“艺术市场近几年的火爆和也许即将到来的拐点,与我关系都不大,因为我从不关心市场的短期波动,我只看大势。”

  “如今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确有些热得过头了,但炒作终将有尽头,市场总会平静下来的。”

  “对于一件作品,用耳朵听和用眼睛看都不十分可靠,要用脑袋去判断。”

  “目前中国的当代艺术创作处于对西方的摹仿状态,主要还是在一个吸收的阶段,等到未来的重新创造阶段,才是中国当代艺术出现真正大师的时候。”

  “我觉得艺术品投资并不是回报最高的生意。”

  “丑陋的画面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当代艺术市场,都不会成为主流,主流一定是阳光、积极向上的东西。”

  “很多人首先关注的是这件作品值多少钱,我关心作品究竟想要表现什么东西,尤其想知道这件作品秘密背后的秘密。”

  “藏家应该成为潮流的制造者,用专业的眼光和知识,引导市场,引导趋势。简单说,就是理想要更高一些,站得更远一点。”

  “拍卖价格和综合指数基本都是虚的,总有一些人喜欢炫耀自己的某件藏品拍出了天价,其实那是很幼稚的行为。”

李国昌:中国兆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国际经济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当代艺术收藏家。拥有自己的美术馆,长期致力于介绍和推动中国当代艺术走向世界艺术的前沿,曾多次为中国当代艺术家在国内外举办大型艺术展览。

  采访李国昌是在北京嘉里中心饭店的一处咖啡厅里,不远处一家拍卖公司的春拍预展正在举行,我们的话题很自然地从拍卖说起。李国昌坦言,从2004年开始,中国的当代艺术市场突然爆发,强劲的牛市已经持续了将近4年时间。这期间大量的投机者和投资者纷纷进入,大部分都有些急功近利,加之目前国内一部分拍卖公司、画廊等机构的不规范运作,市场泡沫已经显现。“但市场总会平静下来,因为炒作、做局终将有尽头。”

  对于很多人认为的“当代艺术根本看不懂”,李国昌有自己的观点:“其实一点也不深奥,作为行家来说,一眼就能看出来某件作品得好与坏。”在拍卖预展、画廊或者艺术博览会现场,那些总是眯起眼睛、贴在墙上看作品标签说明的人,大部分都是外行,他们往往只关注一件作品到底能值多少钱,而真正的藏家不是这样。

  从传统到当代收藏

  上世纪 80年代的时候,李国昌在国家机关负责外事文化交流活动,他是学法律出身,但是对于从事文化和文化活动却有着非常的热爱。一开始,他主要研究古董、国画等,当时还有幸结识了很多绘画大师像吴作人、李可染和启功等人。那个时候并没有什么艺术市场,无所谓买卖艺术品,一般艺术品只是作为馈赠,如果喜欢朋友的画,去家里求一幅而已。李国昌因为工作的关系认识了许多艺术家,他谦和而质朴的性情很容易交往到那个年代很重要的艺术家。

  似乎收藏者都是经过传统文物、写实油画再过度到当代艺术。李国昌通过自己的研究线索,收藏了很多古董、玉器和古典家具等传统艺术品。直到1999年的时候,他开始关注当代油画。“作为收藏家,都希望将那些名垂千古的传世之作纳入囊中,但出于收藏家的职业精神和道德标准,我们更应该关注当代艺术。”李国昌认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像荷花、竹子已经与现在这个飞速发展、变化着的社会没有什么关系了,只有能反映当下生活状态的当代艺术作品才最具生命力,才有可能进入美术史,所以当代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艺术精神,主要靠当代艺术来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当代艺术如果疲软,势必导致整个艺术市场萎靡不振。”

  李国昌认为自己最热爱的还是当代艺术,所以他一定要按照美术史的观点来做当代艺术的收藏。他说自己最大的特点就是爱钻研,只要进入一个领域就无法自拔,对于当代艺术就更是如此。

  一个真正的收藏家,必须关注艺术家的学术定位与美术史上的价值。李国昌回顾自己的收藏线索,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在“85新潮” 时期、“89时期”的艺术以及上世纪90年代艺术,都出现了非常珍贵的作品,而他自己按照历史线索所收藏的艺术品至今也都是珍品。如丁方、耿建奕、张培力和苏新平等类似于集大成者的作品,在美术史上也有重要记载的作品,李国昌有幸都收藏了。他也很欣慰自己的研究成果,“一个好的收藏家除有自己独特的判断外,一定听取专家顾问的意见”,李国昌说自己是一路学习过来,一路倾听过来的。像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批评家高名潞以及美国的艺术史学家都对他的收藏有过建议。李国昌说自己最大的好处就是虚心和真诚。

  艺术投资不等于买股票

  或许很多人会认为,收藏是富人的游戏,仅仅是他们为了达到投资或者是消遣的目的。每一次艺术收藏的热潮中,他们都会置身其中,不断制造潮流,并最终成为最大赢家。而对于有20多年收藏经历的李国昌来说,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他很直率地说:“收藏艺术品不等同于买股票,不能将艺术品当成赚钱的工具。”

  谈起如今热得发烫的国内艺术市场,李国昌有自己独立、清晰的判断:艺术市场上的绝大部分买者、藏家,并不真正精通艺术,他们所看重的,甚至所信赖的其实是艺术家的资历、名气和地位。所以,艺术家大都喜欢追求大名头。搞展览,搞宣传,出画册,发表作品,扩大知名度,营造影响力,达到一种热炒的程度。这类炒作既可能是他炒,也可能是自我炒作;既可能是合理的,有分寸的,比较合乎常规的,让人乐于接受的;也可能是无理的,十分夸张的,不合常规的,反让人倒胃口的。追名固然可以逐利,但也要做到有理智,有节制,有分寸,有适度。切勿太过盲目。太过盲目就会变成恶炒,变成招摇撞骗的骗子,变成昙花一现的泡沫人物。

  “由于中国艺术市场起步较晚,并不成熟,所以一个艺术家的冷热度很能起作用,约占艺术品成交价的20%—30%左右。在不正常的情况下,甚至还可能被夸大,占到80%—90%左右,所以,卖者不可不慎,买者更应当做到慎之又慎!”

不要让市场太过火爆  

目前的国内艺术市场正处于一个“低迷、无序,潜藏生机”的现状,价位普遍虚高,原因是多方面的,最关键在于制约价格上涨和下降的因素存在不确定性,一般来讲,艺术品的价格多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作品的创造程度,即是学术品位;作品有无个人独特风格;作品的画法、技法如何;作品材质的优、差等等。

  显然,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去判断如今的艺术品价格,特别是当代书画家的作品,确实存在价格“虚高”的情况。互相吹捧的多了,潜心研究艺术的人少了。而目前国内市场价位还无法与国外市场价位相提并论,这就要求我们把心态摆正,眼光看远,采取非常务实的态度,来做许多实际的事,而不是一味地把目光停留在价位上。

  业内人士都知道,国内艺术市场可分为一级(指画店、画廊、艺术品作坊等)和二级(指拍卖会、博览会)两个档次。一般来说,一级市场是基础,二级市场是在一级市场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是高层建筑。所以,必须优先发展一级市场,二级市场才有稳定发展的前景。

  但是,目前国内艺术市场的大怪事之一是两个档次颠倒。一级市场不完善,摇摇晃晃,可同时二级市场却盲目跟进,一窝蜂地大干快上。本来是一级市场中画廊应该做的工作,却被作为二级市场的拍卖公司抢去了,一些画家没有画几年,通过拍卖市场运作,居然能卖上好价钱。画廊之间也是不合规地抢夺艺术资源、扰乱市场价格的行为比比皆是。这就使本来就尚不健全的市场机制雪上加霜。

  目前市场存在着很大的危机感,就是导致了人们如今对拍卖已有些反感,拍卖公司也在征集上存在难度,拿不出来好作品,而市场最大的困难,就是征集有水准的艺术家作品,很难!

  藏家应该制造潮流

  在采访中,李国昌流露出了对当代艺术的信心,中国当代艺术正在扮演着整个艺术品市场的领跑者这个角色,“有潜力的当代艺术家很多”,但缺乏的是信心和胆识,他们中有的起步早,跑得快,有的起步晚,跑得慢。跑得快的—批如:方力钧、刘小东、张晓刚等,跑得慢的一批现在也已经崭露头角,如王劲松、邓箭今、宋永红、苏新平等,这些人绘画功底深厚,但却不追随市场,只潜心于创作,他们迟早是要走出去的。

  像王劲松,这位艺术家的作品在市场上很少见到,但并不能说明他没有作品,而是有着鲜明的特色,王劲松的水墨、油画都不错,并且还有大型原创性的东西,最为著名的是《天安门前留个影》、《大合唱》等。

  在美国发展的蔡锦也可称之为中国当代女艺术家的领军人物,“她的美人蕉系列,拥有强有力的整体感,因为她把自己强烈的感受也浸透在了画中”,其风格尤为独特,在欧洲就很受藏家推崇。

  邓箭今,“他的作品多用强烈的色彩,如他常用的发焦的红、绿、黄,鲜明地表达出他的那种难言的被压抑而焦渴的欲望,色彩的焦与心理的焦形成了一种通感”,他是 20世纪60年代艺术家中的一位佼佼者,在90年代初就已经在南方形成一种具有个人风格的表现主义造型,其作品已受到藏家的关注。总之,不论从学术或市场来看,当前,许多收藏家都对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推崇备至,市场的增值潜力还是在当代。

  最后,李国昌告诉我们:收藏艺术品是一项与艺术家交往、了解艺术家情感的过程,应该更注重他们的学术观点。收藏不能变成纯粹的经营、投资行为。如果没有经过系统研究和观察,只是因为投资当代艺术品回报率高而去投资,那只能是投机客,而不能称之为收藏家。

【编辑:张晓】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