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杨述访谈录:什么是重要的

来源:Tom 作者:- 2008-11-14


节选自“2003丽江国际艺术工作展示节”讨论会

总策划:叶永青

艺术主持:莫妮卡(意大利 艺术批评家)

问:自你从毕业开始,你的绘画一直是以一种类涂鸦的风格示人。是什么使你一直坚持用这样的手法和符号呢?

答:对,这是我的一种自我感受。我认为这种方式最能传递、架构我的内心(在我的艺术创作中,我尽量不使用“表现”或是“表达”等词语,我觉得这些词语都太不专业了),因为这种创作是比较流动和随意的,带给我的是轻松感。而人只有在轻松的环境之中才能最大程度的放松和释放自己,才能真实的传递主观愿望。

问:也许会有很多艺术家都觉得自己的创作手法很轻松,你认为你的这种方法与其他人的最大不同在哪里?

答:不同,也许在于我的创作过程都很短。我是一个极其讨厌冗长过程的人,我的作品都是在短时间中一气呵成的,绝对不会在一件作品中投入太长的时间。因为创作过程中的一些灵感本来就具有偶发性和瞬时性的,一旦过程太长、太沉重的话就会丢失掉最初的一些,也应该是最重要的东西。

问:那就是说你的创作过程中具有很强的随机性或者说是随意性;你的作品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吗?

答:可以这样说,在一定范围内和程度上是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与偶然性的。简单来说,就是我在大的艺术创作方向上有我的预谋和思考,而一些具体的、细微之处,即创作过程中的某些偶然我不会刻意的去处理,而是无保留的去把他们呈现出来。我承认我的作品当中有偶然,但是这些偶然都是出现在大的预期构架之上的,也就是说,是一种必然之下的偶然。

问:你从事艺术创作的十多年以来创作的手法看来似乎是没有太大的变化,从中都看得到德国表现主义对你的影响。但其实随着年龄和经验、阅历的增长,变化一定会是有的,你认为你的创作上变化在那里呢?

答:虽然我的创作手法没有一个非常的转变,但是从我所走过的这一段中的作品还是可以看到我这些年来的变化过程的。我从学院毕业之初的几年中,我的绘画在画面上看来都是有十分丰富的色彩和多层次的覆盖、叠加,整个画面都被挤得满满的,正是体现了那一年龄阶段的某些性格特征;而经历了“六四”之后,我在一段时间当中的所创作的都被我称之为“小破坏”的作品,在我完成的画面中用红色等带强烈刺激性的破坏性符号突兀地放置其中,表现在当时所感受到的一种非常强烈的被伤害感;当我在荷兰进修时,我的画面开始出现空隙,不加文字符号,这一阶段一直持续到现在。我想我更多的是在追求一种纯粹。

问:我想就你阶段性的作品提一个问题。我看了你在荷兰时的绘画——你也说了在那时你开始将文字引入画面,在你的画面中出项的大量汉字符号和瓷器等非常中国意向的符号是否是一种身份的暗示或者是一种情节?

答:也许会有一种情结在里面,但并不是最重要的。不管是汉字还是其他的中国的东西在我的作品中都是以符号存在,是用来架构我的思想,而不是以他们作为主题表现的,如果是这样的话反而显得沉重了些。

问:从学院出来以后你走的几乎都是架上创作的路子,而川美本来就是一个架上情结浓郁的地方,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川美人你是如何看待架上和非架上的艺术的?

答:在我看来,艺术表现方式上的差别并不一定要多么明显的区分出来。选择一种方式是因为我认为这种方式最适合我,适合传递我的思想而并不是因为我排斥其他的方法。就我自己的作品来看,我喜欢将系列的绘画作品按照一定的方式排列,有时排列甚至是先于绘画的,这种排列能够让我更加清楚的传递我的想法。而这种排列方式在一定的程度而言也加强了我的作品。我认为没有必要严格的区分是否架上还是什么。艺术应该强烈和刺激一点,但每人理解的程度不同。

问:但是现在很多搞现代、后现代艺术的人却是比较排斥架上的、学院的东西,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答:学院派的东西走了这么多年,并不会因为一些人的排斥而消亡。学院派艺术代表着一种传统,为了表现创新必定不能沿着传统的路子走下去,就像浪漫主义兴起时也和传统的古典主义过不去, 有强但直到现在我们也不能否定古典主义在艺术史上的地位。而盲目地对传统否定、排斥也并不能说明他就有多么的高明。

问:你是否说的就是“存在即是合理”?

答:是有这样的意思。

问:我觉得你是一个典型的乐观主义者,你的作品给我的感受是一种轻松的、灵动的、同时也是非常个人的东西,就像是你自己的随笔或者是日记之类的。且你一再强调的传递自我感受、具体过程中的偶然、拒绝复杂过程、个人符号等等,让我觉得你是一个艺术上的享乐主义者,你所要求的是绘画过程中的一种快感,也许这种快感于你就是艺术的功能。

答:可能我就是一个享乐主义或者说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认为艺术就是一种调节或是宣泄,所以我的作品有非常强的个人化东西。这种方式让我觉得轻松没有负担,也就能让我能够更大程度的发挥自我。

问:与你同时的很多艺术家的作品中都包含有大量的社会性和公众成分在其中,或者是一些沉重的带有一些政治色彩抑或是关注性、尖锐性的符号在里面。而你的作品中甚少出现这些,是否可以说你所追求的就是艺术就是这种个人的呢?

答:我认为艺术就是个人的。我觉得所谓艺术就是个人思想的一种架构方式既然是个人的思想其必然是主观的,是不能够代表所有的人的。艺术并不是多么崇高的;或说是并不都是崇高的。肯定是有那些被人认为多么高深、具有神圣光环的艺术作品,但是这种特性只是在某一个时间段里面存在的,脱离了特定的时间,这些原先具说服力的性质就会被削弱或者消解。所以,就其本质而言,还是一些个人的东西,只不过是在特定阶段当中具有一定的公众性质。我的大部分的作品都是一些个人化的符号并不代表我不去尝试一些公众性的话题,比如我曾经作过一系列带有情色意味的绘画来讨论有关人性的东西,但这也只是代表我的个人思想,并不能说接触了这类的话题之后就变成了公众的意识。

问:既然说到了艺术本身,我想问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在当下各种艺术思潮涌现的年代,各种文化符号以及艺术流派可谓是泛滥,艺术作品也是良莠不齐,作品创作的动机也再绝对的纯粹。你认为,当下介定一件作品艺术与否的标准是什么?

答:艺术本身无所谓一个标准,也很难有一个标准。这还是个人差异的问题,也许有人认为极其美好的艺术品在另外的人的眼里就是一文不值的。只要是抱着艺术创作态度来完成的作品都应该是艺术品,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更重要的是过程而非结果。至于创作动机的单纯与否,我认为这是一个任何时代都存在的问题。艺术家也是人,难免有其世俗性。为了能够适应生存必然会考虑一些市场方面的因素,这是无可苛责的。但是如果仅仅为了买相而完全丢失自我的话就失去了成为艺术的条件。艺术之为艺术不在于迎合别人而是为了更大程度上地传递自我。


【编辑:贾娴静】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