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蓝庆伟:美术馆设计、建设中的美术馆管理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蓝庆伟 2008-11-20

按:近年,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建筑设计——尤其是博物馆、美术馆的建筑设计都有了相应的规范。成立较早的中国美术馆和上海美术馆利用历史建筑改造而成,建设快捷,也更有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但随着美术馆类别的细化和功能需求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美术馆建起了专门的建筑,尤以民营美术馆为多。管理美术馆需要一套完善的系统,馆体建筑的设计和建设是系统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笔者将结合参与“青城山·中国当代美术馆群”建设的亲身体会,对美术馆设计建设中的美术馆管理问题略加阐述。

 

 

成立于1946年的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在1974年哥本哈根的年会上确立了“博物馆”的定义:博物馆是一个追求盈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它以研究、教育、和欣赏的为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进行收集、保护、研究、传播和展览。

 

同时,国际博物馆协会做了两个与博物馆最为密切的学科的定义:

博物馆学(Museology):亦即博物馆科学。他系研究博物馆的历史与背景、社会角色、亦即在研究、维护、教育与组织上特殊的系统、博物馆与物质环境的关系,以及各种博物馆的分类等的学问。简单的说,博物馆学是有关博物馆目的与组织的一门学问。

博物馆技术(Museography):系之于博物馆学相关的技术。它包含博物馆运作面上不同的方法与实物。

2007年,陈丹青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作了名为“美术馆面面观”的演讲,他提出:“美术馆不是挂几幅画、摆几件文物的地方,也不完全是办展览的地方,美术馆顶顶要紧的,是它的文化形象,它的社会角色,它的教育功能,是它在一个国家、民族和社会中活生生的作用。美术馆,是做一本巨大的活的百科全书,因为美术馆的对象,不仅仅是艺术家,而是所有人。”美术馆——又被称为艺术博物馆或美术博物馆(art museummuseum of art)——亦属于前文所述的“博物馆”定义范畴。博物馆学在国内外均受到重视,中国美术学院的艺术人文学院就开设有“博物馆与艺术考古系”,但目前这一学科的教学与研究都关注于博物馆本身,而与实践结合紧密的“博物馆技术学”则发展滞后。“什么是博物馆/美术馆?”已有明确的答案,但其“展示什么与怎么展示?”才是通向答案的实际通道。展示什么与怎么展示?”是美术馆所要解决的主要课题之一,同时这个提问也为课题本身提供了解答线索。美术馆是一个综合体,它有着与展示相匹配的各个空间、部门,而每个美术馆都有自身的特色。

 

解决“展示什么与怎么展示?”这一问题要从美术馆的建筑设计入手。美术馆需要特殊的展示功能,要求建筑“形随功能而生”,但目前最常见的是,设计师在形成完整的设计理念后去满足这些功能,即“以功能填充形”。“记住博物馆并不是一栋建筑物(除非是口头上的方便用语),它是一个涉及特殊需要与活动的有机体,建筑是帮助博物馆达成各种目的之工具。”(《博物馆这一行》[Introduction to Museum Work]G Ellis Burcaw著,张誉腾等译,1997年第三版)出于便利或其它的考虑,历史建筑往往成为决策者为美术馆选址的主要考虑对象,比如现在的上海美术馆建筑,其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的“英商跑马总会”,1998年,这一作为上海美术馆新馆舍的建筑进行了方案设计的国际招标工作——保留原主体建筑,把内部重新改建,外部适当扩建。与新建建筑相比,对保护性的历史建筑进行改造受到的限制、难度都要大得多,最困难的便是如何处理新旧建筑之间的关系。这丝毫不亚于重新设计建造一座新美术馆的工作量。在建设新的美术馆时,馆体的选址、建筑风格、社会影响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选址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决定美术馆未来的客流量和扩展空间;建筑风格不仅需适合美术馆的功能、融合周边环境,也会以其独特的风格树立起良好的公众形象;社会作用则要求美术馆发挥地域文化、展示中心的作用,且能够承担其他相关用途。20051222文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博物馆管理办法》(文化部令第35号)在第二章:博物馆设立、年检与终止中有如此的规定:

 

第九条:申请设立博物馆,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固定的馆址,设置专用的展厅(室)、库房和文物保护技术场所,展厅(室)面积与展览规模相适应,展览环境适宜对公众开放;(二)具有必要的办馆资金和保障博物馆运行的经费;(三)具有与办馆宗旨相符合、一定数量合成系统的藏品及必要的研究资料;(四)具有与办馆宗旨相符和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五)具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和消防设施;(六)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十三条规定: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应当符合国家和行业颁布的有关标准和规范。博物馆建筑应当划分为陈列展览区、藏品库房区、文物保护技术区、公众服务区和办公区等,相对自成系统。

对先前的问题“展示什么与怎么展示?”中的第一个问号“展示什么?”我们或许能从德国著名的美术馆施塔德尔艺术馆找到思路——这座1816年由法兰克福银行家施特德尔捐资设立的公共州立美术馆拥有2700幅美术作品,其中有600幅供展出,其它的收藏包括25000幅素描、65000幅印刷版画以及60019世纪和20世纪的雕塑作品。这些数字体现了收藏对美术馆的重要性。

 

毋庸置疑,第二个问号“怎么展示?”则首先要从美术馆建筑中找答案。美术馆的建筑设计承担的不仅是整体的效果,在如今当代艺术飞速发展,作品形式越来越多样的今天,提前考虑到各种细节将大大降低未来美术馆的管理成本。众所周知,当代艺术作品在体量、重量方面正在追求极致,以达到艺术家预想的表达效果。如何展示此类作品是现在的美术馆必须思考的问题。比如体量巨大的作品如何进入展厅?近年来“破门而入”、“破墙而展”的例子在国内屡见不鲜,所以美术馆馆体设计要最大限度地把“门”——展品入口——尺寸留足;除此之外,运输电梯也是关键环节,要在尺寸、载重上做文章;在国内新建设的美术馆中我们不难找到打通整个展厅的大开间或打通两层楼体的挑高空间,都是为特殊尺寸的展品进行的空间准备,在展示普通展品时也毫不逊色。即使展品的入口、运输电梯和展示空间均达到要求,如何悬挂布置这些展品又成了下一个问题——很多体量大的作品需要“上悬下支”,或者需要特殊的着力点,此时建筑墙壁、地面或顶层必须有超越普通建筑的承受力度,且建设时要在保证空间美观的前提下,在墙体、天花板中预埋挂钩和支架。

 

与建筑建设相关的还有美术馆的交通问题:外部交通和馆内交通。比如蒙特利尔博物馆建筑群,由32个博物馆连接在一起,这势必要求馆方对交通与人流做出相应的流程线路设计。

 

城市里分布着不同层级的文化中心,13条浏览线路将博物馆的氛围和意义进一步扩大到各自的区域里,有不同专业(史学家、研究员、艺术家、博物馆专家)人士组成的设计团队,形成了一个共享的概念,每条浏览路线各自的特点分别表达他们的内容与特色,构成了城市里不同浏览路线的“标识”特色。浏览路线里的内容与设计的策略是为了延长在不同区域里博物馆之间的浏览距离,通过游览的过程进一步丰富其内容和含义,根据广场的纬度、特点、尺度和地点来设计每一个系列路标的形式,除了每个博物馆广场的标志性事物外,还设置了一系列与博物馆相关的公共艺术。(2007.4《建筑与文化》-《蒙特利尔博物馆的景观标识路线》)

 

由十个单独的馆体组成的青城山·中国当代美术馆群与蒙特利尔博物馆群有相似之处,十个单馆分成三组散布于狭长的山谷带上,由户外公共艺术、浏览路线和标志建筑有效地连成一个整体,由占用全部馆内和户外场空间的大型学术展览进行参观线路的引导。面对民营美术馆的建设风潮,不禁让人有这样的思考:一座美术馆能否拉动一块艺术区的发展?北京798艺术区、上海莫干山艺术区、宋庄艺术区都是艺术家自发形成的聚集地,如今只有宋庄艺术区建立了专门的美术馆。面对这样的问题,首先要思考的是美术馆建筑及周边设施是否为艺术家提供了入住条件,其次,美术馆本身的学术定位、展览策划尤为重要,因为这样的艺术区更担负着艺术展示的功能。美术馆内的交通看似随着展览的改变而变动,其实不然,馆内交通是针对美术馆本身的人流路线,它指示着美术馆的参观路线、大厅、其他公共区域、展示厅出入口、电梯、走道,展览的参观路线只是馆内交通的一部分。展览主题纷繁、形式多样,美术馆也要具备弹性空间:可移动的隔墙和幕布。

 

2008年,始建于1991年,投资1.5亿的四川省美术馆将在旧馆以东200处建设新馆,作为省级美术馆,老美术馆没有停车场、没有专业收藏室,馆内收藏除了古人字画,版画外没有当代作品;馆体一楼被美术用品商铺占据,二楼展厅破旧而且没有恒温恒湿设备,不具备举办大型展览的条件。同样的,中国美术馆在20025月至10月进行了为期7个月的改造与维修,原因是这座1962年的建筑改建成美术馆后,其硬件设施一直与她的国家级地位不符:没有油画展示收藏所需的恒温恒湿条件,没有完备的安全系统。读者应该记得2005年法国印象派作品的中国巡回展览,路途遥远到达中国,却仅选择了北京、上海、香港三个城市进行展示,其原因与国内美术馆匮乏安全保障设施与恒温恒湿设备不无关系。新建美术馆更要在上述例子中吸取经验,除防火、防震、楼层负重等基本建筑控制之外,为满足美术馆的特殊功能,要更加关注防噪防潮、温度调节、湿度调节、通风避光、废气排放等设备系统的建设,这不仅是打造出色美术馆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也是美术馆建成后进行管理的根基。

 

【编辑:叶晓燕】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