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北京匡时08秋拍宫廷专场推荐拍品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99艺术网专稿 2008-11-25

清中期 翡翠凤纹提梁壶

  云移凤尾开翡翠 日绕龙鳞叹天工 北京故宫博物院 张淑芬 此翡翠凤纹提梁壶,以盖、壶、提梁部分组成。盖为活环与提梁连接,椭圆口,颈部两面各饰一对螭龙纹装饰,腹部圆雕、镂雕、高浮雕手法雕凤纹。整体装饰为壶流口及柄部,凤头下有活环连接。凤头开口目视前方,做流口。後凤翅向上张开状为柄,有动感,神韵雕刻生动。足为椭圆形,以镂空琢凤爪祥云卧式。此壶套一活环,螭龙身与活环、提梁套连一体而成。提梁上部雕琢相视凤纹一对,比例适度,线条秀美流畅,技精工良。壶外加配象牙架及基座,与提梁活环银镀金小钩联体,雕凤纹、花卉、蝙蝠纹,与壶身凤纹相呼应。雕刻精细,刀法明快准确,与器物浑然一体,显示了精巧完美的构思和工艺。 清中期 翡翠观音 深愿弘慈无缝罅 普渡众生甘露□ 此尊翡翠观音造像高 55.5厘米,双层覆莲底座。采用上乘翡翠原料,鹦鹉绿色纯正、翠绿浓度高,色泽分布明亮均匀,是极为珍贵的老坑种。观音开脸端庄祥和,双目下视,鼻梁挺直,薄唇微闭,神态自然安详,典型的汉地风格,极具慈悲情怀。菩萨双手执净瓶作泻水状,寓意将象徵和平、幸福的甘露□向人间。观音身著曳地长裙,腰间以丝带系束打结垂下,衣衫、长裙轻柔飘逸,衣纹线条灵动,令人有“吴带当风”之感。在至坚的材料上表现出至柔的美感,体现出制造者鬼斧神工的惊人造诣。 设以簪花论品格 诗中岛瘦与郊寒 清乾隆 仿汝釉弦纹瓶赏析 黄清华 赵宋风雅绝烟尘,其对中国艺术史的影响至为深远。宋人确立的审美标准几乎是所有後世中国文人追求的楷模。乾隆皇帝一生锺情于各类风雅之事,且处处以宋人为典□。凡是宋人喜爱的各类生活情趣,例如焚香、赏画、品茶、插花等等都得到乾隆帝的垂青。南宋诗人葛绍体《洵人上房》诗云:“自占一窗明,小炉春意生。茶分香味薄,梅插小枝横。有意探禅学,无心了世情。不知清夜坐,知得若为情。”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弘历古装像图》(图1)中就可以见到,乾隆皇帝一手执笔,若有所思地坐在书案前,案几上就出现“旁有一瓶梅,横斜数枝入”的情景,由此小小的事例可见乾隆皇帝对赵宋风雅的刻意追求,对瓶花一事更是情有独钟。宋人之风雅生活反映在陶瓷器皿上便是诸类高品味颜色釉瓷器的诞生,其时以汝窑为首的宋瓷开辟了中国陶瓷美学的新境界。尊崇一色纯净、自然质□的审美风尚深入社会各阶层,成就了中国美学的经典□例。然而宋瓷珍品存世极为有限,在後世不断地被仿制。仿古是中国艺术传统的一项特色,明中期以降盛行仿古之风,在乾隆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 乾隆皇帝对宋瓷的喜爱之情不仅溢於言表吟诗作赋,还令工匠将其诗词刻于宋汝窑器之上,足见其对宋瓷的喜爱。宋式花瓶宜於插花,在宫中陈设之中颇得逸致,事例可见宫廷画家郎世甯《聚瑞图》和蒋廷锡《瓶莲图》(图2),二图向我们清晰展现了乾隆时期宫廷花艺的风采。画中对花瓶的绘画非常写实,此二瓶属於汝瓷系列。汝釉属於冷色系,最能衬托出花朵的娇美绚丽,其简单而富於韵味的线条又最容易展现花朵形态的婀娜风姿。正是为了迎合乾隆皇帝对宋式花艺的追求,在唐英如此富有设计能力的榷陶官引领下,景德镇御窑厂积极研制一批仿汝釉瓷器,且以花器居多,造型、尺寸各异,在清宫造办处档案中随处可见关於“汝釉”生产的记载,从乾隆元年至乾隆十年之间,就不下於五十处之多,造型多达八十馀种。如果说郎世宁的《聚瑞图》中所展示的雍乾时期仿汝器是清代对宋式花瓶的“忠实”仿制,那麽本次拍卖的乾隆仿汝釉弦纹瓶在造型上就具备鲜明的本朝特色,属於仿古化裁式,融入了乾隆皇帝自己对宋瓷的理解与追求,其宽腹长颈,颈部自上而下渐次外撇,优雅的曲线上附饰五道弦纹,让素雅的釉色增添起伏,突出造型的节奏感,这类造型设计是乾隆颜色釉御瓷的一项重要风格,非常流行使用广泛。类似器形还见於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蓝灰仿汝釉弦纹瓶。 其色恬静素雅,温润明亮,密布细小开片,圈足露胎为古铜色,而不是常见铁足之黑褐色,这正是唐英《陶成纪事碑记》中记述的“仿铜骨鱼子纹汝釉,仿内发宋器色泽”,严格以清宫的汝瓷为样摹制,追求“鱼子纹”和“铜骨”的效果,是仿汝品种中特殊而珍稀的一类。其底内书青花六字篆书款,为乾隆御窑早期的写法。 此瓶若用於插花,其法一如郎世宁的《聚瑞图轴》所绘,各式花卉直接插入瓶口内,不需要铜胆,因此它只能适合春夏秋三季瓶花之需。“合困点笔意为静,便不簪花鼻亦馨”--此为当年乾隆皇帝为宋汝窑粉青槌瓶所写的赞赋之句,认为釉色莹润秀美的汝釉瓶,放在书斋案头即使不插花亦能予人无限之美感,借用这份赞美为本仿汝釉弦纹瓶咏叹,确实恰如其分,其既凝积宋人美学的菁华,又融汇十八世纪宫廷的审美意趣,细细地凝视,静静地品味,让我们体会当年乾隆皇帝的此份□情雅致,遐想那些风姿绰约芬芳清逸的儒雅吧!

清乾隆 白玉巧色三羊开泰

  巧手催开瑕玉 深宫灵秀大吉祥 北京故宫博物院 杨捷 此器由白玉圆雕而成。雕一大两小三只羊,大羊居中,呈卧伏形状,四肢均收於腹下,羊尾著地。羊呈回首状,双角向後略弯至肩部。两只小羊,一前一後,一左一右地在大羊身两侧,其中一只小羊已经爬到大羊的背上,另一只似正往上攀爬。玉质洁白细腻,其中的一只小羊全身呈褐色,是利用了玉材中的沁色巧雕而成。三羊下配以镂空雕松竹及山石的红木座,旁侧回纹并镶嵌有银丝。 此件三羊玉饰,羊为卧形,造型较低,即可作为文房的陈设用品,也可以当作玉镇纸使用。而器物本身错落有致的大羊小羊亦可作为架笔的笔架,可谓一器多能,充分显示了乾隆宫廷御制玉器的精巧构思和精湛工艺。

清乾隆 碧玉御制先农礼成有述玉册页赏析

  乾隆嗜玉已是学界公认,以至人们有“乾隆玉”之说。此前人们认定的乾隆爱玉的形式,大多不过“复古”、“鉴外”、“刻玺”数端。以玉板琢刻御笔诗文、佛经、典籍之类,尽管目前市场不如刻玺之类庞大,但亦多有杰作。如1692万港币成交的乾隆《白玉阴刻填金二龙争珠图〈学诗堂记〉御制诗册》、1018万港币成交的乾隆《御制〈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玉册(连紫檀盖盒)》”都是其例。这些玉册以其独特的质地和形式完好地达到了“纪事”的目的,具有极高的文献史料价值。 乾隆《碧玉阴刻填金〈劭农纪典〉御制诗册》以“御制先农礼成有述”八字篆书起首,第二页正反面分别阴刻“劭农”“纪典”二字,第三页复以“御制先农礼成有述”八字行书开始,後接数页刻七绝若干,并於乾隆自己认为需要进一步解释的字词下以小字双列刻出,最後以“乙巳暮春耕□日祭,御笔”作结,钤“古稀天子之宝”、“犹日孜孜”两宝。除首页篆书外加云龙纹外,其馀各页只加框线,所有笔划、线条、纹路都以阴刻法制成,并填以金。

清道光 白地绿彩双耳瓶

  在清三代瓷器价格高企,芳踪难觅的今天,承其馀脉的道光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其中的精品也并不逊色于康雍乾官窑。此件道光官窑白地绿彩双耳瓶,撇口,长颈,圆腹,颈部矾红描金双螭耳,造型匀称大方,端庄中不失秀丽。器外白釉上绘绿色缠枝莲及四喜纹饰,画工精细,清雅隽永,赏心悦目。内壁及底施松绿釉,底心内书红彩“大清道光年制”六字篆书款。 双耳瓶创烧于隋代,以後历代均有烧制,变化丰富,历来为人所喜爱。此件双耳瓶的颜色不耀目、不张扬,温润沁人心脾,绿得令人心动。这种在白地上绘绿彩的官窑瓷较名贵,传世不多,是难得的收藏佳作。

清乾隆 白玉龙首觥器

  清乾隆 白玉龙首觥器为白玉制成,玉质洁白温润,略留皮色。器身为扁圆形,不太规则的椭圆形口沿,口沿外阴刻回形纹饰一周。其下琢刻斜方的几何纹饰,器的外壁凸雕二螭龙,一只螭龙的头部趴於觥的口沿处,一爪及下巴上的胡须分别搭在觥的口沿上。另一只螭龙侧身於觥的外壁上,身形比上一只要小,但长尾直拖至觥的底部。觥的另一侧凸雕兽吞式耳,并套以活环。底部亦为椭圆形,无足,阴刻相对的夔龙与夔凤。 器型是古代青铜器的形状,但纹饰及雕工皆为清代宫廷玉作的风格特点。此类玉觥在清代宫廷中多用於陈设,是清代宫廷中不为多见的观赏玉器。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