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城市文化与视觉生产 “视觉文化研究的问题和方法国际学术研讨会”

来源:雕塑中国 2008-12-02

研讨会背景

  今天,图像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影响着当代文化和当代生活的每一个层面,从高深精微的哲学思考到大众媒介日常喧嚣的生产制作,随着技术和图像的奇观化结合,人们总是沉浸在大量复制、大量改变、各种形态的媒体、材料、空间的影像中,无从逃躲。图像,成为社会文化之间一种复杂而交互作用的综合体。同时,生产、机制、媒介、仿像、现场、话语、意识形态等概念,也逐渐共同构成了一个讨论艺术与视觉问题的全新视野。因此,1970年代以来,文化研究中出现了图像转向,视觉文化研究也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与专业开始应运而生。1980年代晚期,视觉文化的概念被广泛讨论,并于1990年代蔚为风潮。









  为深入探讨“视觉文化研究”及其相关的学术资源,中国美术学院筹划于2008年10月25日、26日在中国杭州举办“城市文化和视觉生产——视觉文化的问题与方法”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邀请来自英国、荷兰、香港、北京电影学院、北京中央美院、北京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同济大学、广州中山大学等研究机构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文化批评家约三十多人,共同探讨如下四个论题:美术史的视野与视觉文化研究;视觉文化研究和当代文化情境;城市文化和视觉生产;视觉文化研究的思想与方法。


  中国美术学院于2003年建立展示文化研究中心,艺术人文学院则同步招收视觉文化研究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并展开相关的课题研究。经过多年筹备,中国美术学院视觉文化系(Department of Visual Culture Studies)启动,下设:艺术思想史和观念史研究中心、当代视觉文化批评研究中心、视觉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中国美术学院视觉文化系具有自身天然的学科优势。其一,具有得天独厚的美院艺术氛围和艺术实践经验;其次,区别于一般综合性大学的人文研究,具有丰厚的艺术知识学基础;第三,拥有长期以来逐渐形成的艺术方法论体系;第四,具有相当的理论境界和批评锋芒;第五,中国美术学院具有与整个社会创意产业结合的天然品质。

  我们期待,在国际与国内视觉文化研究日渐成为显学而又稍显混乱的状态中,此次学术会议能够厘清其知识学谱系,深入到视觉文化的当代文化情境,充分意识到中国本土文化境遇中面对的问题,寻找其丰富而有效的研究思路与实战方法,建构起学科建设的相关方案,以此推动中国当代视觉文化研究的发展。

详细..


  城市文化与视觉生产“视觉文化研究的问题和方法国际学术研讨会”后记

张书彬 王道杰

  今天,图像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影响着当代文化和当代生活的每一个层面,从高深精微的哲学思考到大众媒介日常喧嚣的生产制作,随着技术和图像的奇观化结合,人们总是沉浸在大量复制的媒体、材料、空间的影像中,无从逃躲。图像,成为社会文化之间一种复杂而交互作用的综合体。同时,生产、机制、媒介、仿像、现场、话语、意识形态等概念,也逐渐共同构成了一个讨论艺术与视觉问题的全新视野。因此,1970年代以来,文化研究中出现了图像转向,视觉文化研究也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与专业开始应运而生。1980年代晚期,视觉文化的概念被广泛讨论,并于1990年代蔚为风潮。

  2008年10月25-26日,“城市文化与视觉生产——视觉文化研究的问题和方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美院南山校区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国美院艺术人文学院主办,赞成房产协办。会议邀请了原英国东安吉利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国际权威学刊《艺术史》(Art History)创刊主编约翰·奥涅斯[John Onians] 、荷兰著名城市研究专家伊丽莎白·碧艾芙[Elisabeth de Bièvre] 、英国诺丁汉大学保尔·格莱斯顿[Paul Gladston]、中国文联副主席仲呈祥、中国美院许江院长和曹意强教授、北京电影学院张会军院长以及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中央美院等研究机构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三十余人,分为四个主题分别展开研讨:一、艺术史的新视野和视觉文化研究;二、视觉文化研究的当代文化情境;三、城市文化和视觉生产;四、视觉文化研究的思想与方法。

  在国内外视觉文化研究日渐成为显学而又稍显混乱的状态中,此次会议的召开旨在理清其知识学谱系,深入到视觉文化的当代文化情境,充分意识到中国本土文化境遇中面对的问题,寻找其丰富而有效的研究思路与实战方法,建构起学科建设的相关方案,以此推动中国当代视觉文化研究的发展......

详细内容


伊丽莎白·碧艾芙:要让时尚成为传统

  Elisabeth de Bi vre是这次应邀来参加美院“视觉文化的问题与方法”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另一位专家,她讲的课题是“城市文化和视觉生产”。她语速很缓慢,讲话时会认真地盯着你的眼睛,只是荷兰味儿的英语比较难懂,在翻译的伸手支援下,我们进行了交流。

  H:很多城市在扩大版图,比如杭州也有了副城。平时住在副城、工作在主城这种钟摆式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对这种现象你如何评价?

  E:这种现象确实很常见,具体要看副城的环境如何。现在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荒郊野外,那是真正的郊区,另一种是有社区的卫星城,我觉得后一种应该是趋势,如果我生活在卫星城的话,我可以步行去学校,去邻居家,去社区。.....

详细内容


约翰·奥涅斯:好看的就是艺术反复看可以减少流失

  John Onians最大的头衔是国际权威学刊《Art History》创刊主编,但现在更多的身份是学者,做过英国东安吉利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现在在美国上课。这次来杭州,是应邀参加10月25日、26日,中国美术学院在杭州举办“城市文化和视觉生产——视觉文化的问题与方法”国际学术研讨会。他来杭州的时候不太巧,小雨,天气又冷,但一点儿也没影响到他的心情。他在杭州给美院学生做完《艺术史的视野和视觉文化研究》的讲座后,我们进行了独家对话。

  H:现在为什么不再主编《Art History》了?有什么新的规划?

  J:1978年我创建了《Art History》,主编这本杂志11年。当时创办《Art History》的一个原因是欧洲的艺术类杂志都是关于欧洲的内容,我的一个目标是希望把全世界的艺术都带进来,比如东亚的日本和中国。很高兴,现在这个目标已经得到了实现,帮助欧洲读者建立对中国艺术的了解。我现在在美国教学,学科的名字有点复杂,叫《神经学艺术史》,研究人的神经系统和艺术之间的关系,包含视觉文化。....

【编辑:王栋栋】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