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涛(艺术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发言主题:赵兽——“超现实主义”的跨语际实践
在对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重新解读过程中,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赵兽(1911-2003)从那时起便引起学界的关注。作为1930年代中国最为活跃的现代艺术团体之一——中华独立美术协会的重要成员,赵兽属于最早一批获得“正名”的民国期前卫艺术家。
90年代开始,有关赵兽的展览和报道开始升温,相较其他失踪者而言,赵兽的晚年经历似乎是值得欣慰的,他的三十年代的代表作品不仅获得广为传播,同时这位有着顽强生命力的高龄艺术家还将自己的艺术人生谱写到了生命的最后阶段。
但耐人寻味的是,即便是他晚年获得学界的重新认识,赵兽这个名字还是被大多数历史写作定位在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作为早期的现代主义艺术家被人们所熟知。
赵兽个案的动人之处,还在于这些产生于政治严冬时期的作品,反映了一种越境的普世价值观的诉求,即便在封闭的国情下,艺术理念的流通融合仍然在时差中进行着。赵兽的大半生都在从事“超现实主义”的跨语际实践,但这一阶段的创作尤能表现出一个身处中国的现代艺术家的矛盾和动人之处,赵兽在跨语际实践中所调适出的现实政治态度和历史价值观确实令人感铭至深。
赵兽的艺术创作一直持续到最晚年,直至1999年,他还有三件作品有待完成。这位在毛时代和八五新潮时期从未停止过现代艺术创作的艺术家,可能也在无意之中解放了我们的艺术史写作观念。
闻松(艺术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发言主题:前现代性特征与当代版画艺术
20世纪,中国从新兴版画运动到解放后的版画艺术创作,大都有这种特性。新兴版画运动中的现代版画我把它叫做“未发育完全的早产儿”。它是在国家危难时期,由于政治需要而产生的。主要的表现手法是欧洲表现主义版画影响下的黑白木刻手法,主要目的是拯救民族危亡,充当的是“匕首”和“投枪”的作用。因为它既缺乏现代艺术中原创的特色,又缺乏现代艺术中艺术家个体本能反映的地方。那么解放后的版画时代呢,我把它定义为泛政治化版画时代和民族风情类的版画时代,因为这个时代(1949——1978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国内政治环境,艺术家有意规避了官方的意识形态而形成了泛政治化和民族风情类的版画时代。版画风格基本反映了那个特定时代的面貌,但最令人诟病的是这个时代也是艺术家主体精神极度缺失的时代。因为官方对文艺作品表现的审查和意识形态控制达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程度。1978年改革开放后,当代版画开始进行了语言纯化和形式主义的探索,这种形式的探索在我看来是真正进入了现当代版画的从语言形式上研究的层面。九十年代后开始了对版画本体语言的研究和探索,它本身和八十年代形式语言的背景支持是有关系的。大致到了2000年后,也即是最近几年进入了一种个性体验和城市化浪潮,注重人文体验、艺术内涵和艺术家自身的意义比较多一些的时代。
相关链接:
薛墨、胡俊发言
查律、张雯发言
童雁汝南、韩绪发言
【编辑: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