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四川省土门镇民乐村村民房型选择的第一个阶段基本结束。因震后造家行动而团结起来的12家建筑事务所又聚集在中国扶贫基金会北京办公室,商讨下一步的工作。
扶贫基金会的王军首先介绍了民乐村村民选择户型的情况,11月4日至12日,扶贫基金会给村民们讲解了12个建筑事务所的方案,同时收集村民的反馈意见并综合了专家的建议。于11月12日下午把更新的方案做成横幅在民乐村展示,一时村民们都聚集在横幅周围观看。11月16日家琨建筑事务所的建筑师刘速前往民乐村展示现场给群众们讲解,帮助村民们选择。截至建筑师们开会之前,已经得到所有七个小组的村民意向统计,500户居民中有150户村民选择了12个方案中的两个方案,北京超城建筑师事务所的魔方建筑方案以及家琨建筑事务所的再生砖+小框架方案。剩下的村民持观望态度。他们表示,想先看看些房子盖起来怎么样再做决定。也就是说,对各种设计都有兴趣,但凡遇到不同寻常的房型,他们希望看到建成的“样板房”。
关于没有被村民选中的设计方案是否也要在民乐村实施建造,建筑师们有两种不同意见,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些建筑师认为,我们不应该给村民强加我们的设计理想,应该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自己的方案没有被村民选中并不重要,参加“震后造家”行动的初衷只是想帮助村民,虽然很希望自己设计的房子能盖起来,但村民如果不接受就没有必要盖。
另一些建筑师则认为,应该让村民尝试新的房子,本身我们的设计就带有调查和推进农村建设的性质,如果只是按照村民的需要建房,完全可以让他们自己去建,并不需要这么多建筑设计师的参与。根本的冲突正如家琨事务所的刘速所说:“我们究竟只是帮助村民建房,还是要推出新理念?”扶贫基金会的刘文奎秘书长提议说:“就基金会来说,守旧与创新有矛盾,不妨分开考虑。一些理念,可以先把房子盖起来让村民看到。我们的十二个户型,已选的两个尽快落实。对剩下的十个户型下一步再补贴,促进村民选。最后剩下的,可以把补贴追加,都可以盖起样板房。我觉得目前村民选择多半只是看外观,选那些看起来不太贵的。事实上每个设计都有其理念和知识结构,村民不能理解也无从知道。”前去民乐村现场讲解房型的刘速说:“我在实地的经验是,村民不看户型,只看效果图,并关注‘多少钱’。认为便宜的,看上去亲切的就会选。我们是要帮助村民推出新东西,但村民是否真正了解到是比较可疑的,甚至对户型也不一定真的明白。”
事实上,灾后受创的群众,精神和财产上都蒙受了重大损失,因此更多关注的是房屋的造价,对家的要求是最低的层次,不敢对房屋的美观、易用性等其他好处有所奢望,只求以最低廉的价格有一个遮风避雨的家。但是建筑师们除了考虑造价的低廉之外,还考虑舒适、美观、方便,以及今后的发展。不只是一个家,还是一个幸福的家。因此建筑师们做了很多创新的尝试,制作的一些美观和创新的设计效果可能使得村民对造价有所顾虑。中央美院的费菁女士则号召大家不要因为村民没有选择观念创新的房屋就放弃:“不是说方案这次没有被村民选中就没有事情了,这正是震后造家模式所不同于一般项目的地方。
不仅是满足广大农户的需要,还应该包括对他们的改变。一定要坚持推进。”最后大家商议决定首先把已经做出选择的150户村民的房子在12月中建造起来,解决村民实际的过冬问题,并且大家共同来观察村民对房屋的态度,实验房屋的可行性。随时收集村民的反馈意见。一边建造一边改进一边杂交,以期形成新的房型。选择过程在建造过程中逐步推进。各家事务所也会根据新的反馈结果调整自己的方案,设计符合村民实际生活需要的好房子。先大量建造起为村民认可的方案,其他的继续推动。
但是,在推动过程中还将坚持由村民完全自主选择的原则,建筑师只是根据村民选择的结果和意见来加以推进,尝试村民是否可以接受,而不可能要求村民接受,一直尊重村民的意愿。为了确保设计师的方案能够顺利地在民乐村实施,并促进建筑师和村民的交流,大家一致同意寻找一位监理,在民乐村现场监督房屋建造,并且沟通村民的意见及时反馈给设计事务所。自从5月14日以来,陆续有一些建筑师为了给灾区做一些事而集合于震后造家行动之中,把艺术界和教育界的灾后重建资源先行建造在灾区和村里。他们的奉献性工作坚持到现在,慢慢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建筑师团队。震后造家行动也慢慢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模式和理念。
就在11月22日下午的会议上又有新的建筑师要加入到震后造家行动之中。他们是masaa团队,其设计理念是注重灾后人民的情感需求。此外,到会的还有中央电视台和《城市环境设计》杂志社的记者,中央电视台将在2009年春节联欢晚会之前的节目《一年又一年》中对震后造家做一个现场报道。
【编辑:姚丹】